今日澳洲

标题: 拿加州山火跟重庆一对比 美国网友彻底破防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北美留学生观察    时间: 7 天前
标题: 拿加州山火跟重庆一对比 美国网友彻底破防了



“学习重庆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卫家园!”——当洛杉矶的山火持续燃烧、破坏愈演愈烈时,美国社交媒体上,这句来自一位网友的感慨引发了热议。

而真正让美国网友“破防”的,是2022年重庆北碚山火中展现的中国式救灾奇迹:从政府到普通市民,短短八天众志成城扑灭山火的行动,映射出一种美国难以企及的团结与效率。



欢迎各位扫码加入“留学生日报读者群”持续了解相关内容

01

洛杉矶:“天灾”背后的“人祸”Collegedaily

自1月7日以来,洛杉矶的帕利塞德山火席卷全城,吞噬了数千栋房屋,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数万居民无家可归。尽管总统拜登称之为“加州历史上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大”的山火,但这场灾难更像是一面镜子,暴露了美国在应对灾害时的管理失能与体制危机。



消防系统的崩溃 是灾难的开端。因预算削减导致设备老旧、人员短缺,消防栓更因供水中断而干涸。一位母亲绝望地表示,她在用空的水管扑救火焰无果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因一氧化碳中毒离世。即使50名消防员赶到,也因没有水源而无能为力。





更令人心寒的是官员的缺位与冷漠。市长凯伦·巴斯在灾难发生时远赴非洲出席典礼,州长纽森此前的“环保政策”拆除了淡水水坝,直接导致消防系统失效。面对媒体质问,两位官员沉默以对,毫无责任担当。

“黑人女市长凯伦·巴斯”这不仅是“天灾”,更是彻头彻尾的“人祸”。02

重庆:“中国奇迹”的背后Collegedaily

而2022年的重庆北碚山火,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画面。面对缙云山陡峭地势、高温酷暑与缺水难题,从政府到民间,上万人众志成城,用八天时间完成了一场奇迹般的救援。

“学习重庆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卫家园!”洛杉矶山火肆虐,美国社交媒体上有关这场灾难的讨论十分激烈。



其中一位美国网友分享的2022年中国重庆山火的救灾画面与过程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跟帖表示“扎心”。

加州山火

重庆山火:红色是肆虐的山火,蓝色是抗击山火人群的头灯,他们筑起的是“防火长城”,也是巍峨绵延的精神长城。

速度与担当 是重庆山火救援的核心。政府干部、消防官兵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党员、志愿者、普通市民不分昼夜投入到救火中。“摩托崽儿”骑行于山路间运送物资;普通工人扛着油锯开辟隔离带;村民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一线,送饭送水不落人后。这种“十八路英雄”齐心协力的画面,不仅扑灭了山火,更筑起了一道精神长城。

重庆人民的团结背后,是对政府信任的支撑和对集体利益的深刻认同。无论是制度优势,还是个人责任感,都让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展现出难以复制的韧性与力量。03

美国网友: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Collegedaily

当美国网友看到重庆山火的救援画面时,许多人直呼“扎心”。他们感叹,“重庆人民用脚步筑起的防火长城,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由于地势陡峭不便通行,救援物资难以运上山,许多年轻人骑着摩托车赶来帮忙,他们不分昼夜将水、食物、药品、救援工具甚至工作人员搭载到现场。有位00后摩托车志愿者,3天4夜只睡了16个小时;22岁的志愿者龙杰,连续跑了一天一夜,累得睁不开眼睛,用矿泉水从头上浇下,让自己保持清醒。但更多的声音则显得无奈:“我们学不了中国,因为我们的体制不允许。”美国的制度倾向于服务资本利益,灾害应对往往陷入政治内耗和资源短缺的恶性循环。而中国的制度优势则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灾害面前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目标。

重庆当地群众自发相送千里驰援的灭火英雄们

重庆山火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党旗飘起来、党徽亮出来”,形成了全民动员的信念与行动。而洛杉矶山火中,民众面对政府的冷漠与失职,除了无助的质问,只剩下对自保的无奈。04

团结的力量:学重庆,美国行吗?Collegedaily

“学习重庆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卫家园!”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启示。重庆山火的成功,不仅是中国速度与效率的体现,更是一种制度与文化的胜利。但这种力量,美国学得来吗?从削减消防预算到官员的缺席,从消防设备的老旧到公众信任的流失,美国在灾害面前的无力感是制度深层问题的体现。现实中的超级英雄,不是电影里孤胆奋战的个人,而是像重庆人民那样的群体力量。在天灾面前,谁能团结人民,谁就能创造奇迹。而在洛杉矶的火光中,美国需要的不只是灭火的水,更是面对体制问题的勇气。


美国网友呼吁洛杉矶居民应当向重庆学习、团结起来,“你向前一步,山火就会后退一步”。

中国网友说:





这场山火,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国灾害应对的差距,更是一种社会凝聚力与责任感的强烈对比。也许,当烟雾散尽后,洛杉矶会开始真正的反思:为什么山火年年烧得更猛?为什么团结在美国是奢望?火焰终会熄灭,但答案需要每个人共同寻找。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