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印度阵风或换国产导弹,想下次击落歼-10CP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一军情    时间: 昨天 17:00
标题: 印度阵风或换国产导弹,想下次击落歼-10CP
法国人可能相当后悔把阵风卖给印度了。

近日,综合多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空军表示由于阵风战机装备的“米卡”导弹射程不足,计划为其换装国产的“阿斯特拉”空空导弹,以此提升阵风战机的作战能力。这话里话外都展示出对阵风战机以及法国武器的不满,印度这是想用国产武器来“挽尊”,企图在下次空战时用印度国产空空导弹击落巴基斯坦歼-10CP。不过,但印度这招很可能再次拉低阵风战机的实力。



(阵风战机和其标配的米卡导弹)


先说这次印巴空战时,阵风战机装备的“米卡”空空导弹的射程为80公里左右,在面对歼-10CP和霹雳-15E时毫无胜算;即使换装“流星”中距空空弹,其标称的150公里射程,在对上霹雳-15E时也没有优势。而且印度嫌“流星”导弹级别昂贵,本就没有计划大批装备。法国武器都应付不了的情况,换上印度自研导弹就能解决?



(印军用苏-30MKI试射“阿斯特拉”导弹)


印度自研的“阿斯特拉”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和其麾下的LCA“光辉”战机一样,这款导弹也是其“30年磨一剑”的产物。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阿斯特拉MK1”导弹,但直到2014年才进行首次空射实验,2024年才开始“全面生产”至今仍然没有正式列装。

而且,这款导弹的理想射程是110公里,显然也无法满足印度空军的需求,而“阿斯特拉MK2”作为其一代的“增程版”,射程提升到了160公里,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完成整体研发工作。至于印度吹嘘的射程超过200公里的“阿斯特拉Mk3”号称已经开始试验,但现在性能数据还停留在纸面阶段,无法实现。



(已经这么多年了这款导弹还在测试状态)


而且印度想给阵风战机换装国产导弹,光靠自己瞎折腾还不行,得法国达索方面提供战机系统的源代码和软件的使用权,否则印度就算挂上国产导弹,也只能当铁炸弹用。

只不过,即使印度换装了其国产导弹,单纯比射程,仍然不是霹雳-15E导弹纸面145公里,实战180公里以上射程的对手。比其他性能就更是被霹雳-15E“秒杀”了。首先印度的这款导弹最开始采用的是俄制引导头进行测试,之后换成了印度国产改进型有源Ku波段单脉冲射频导引头,理论上和霹雳-15E的技术处在同一代,但印度自研产品的实力不用多说,宣传的和实际是两码事,其具体性能也能从“阿斯特拉MK1”多次试射失败中看出端倪。可以说,换装后阵风战机配国产导弹的战斗力,在面对歼-10CP时,劣势只会更大。



(印军这一通“乱搞”只能让其在歼-10CP面前劣势更大)


不仅如此,印度还号称要给苏-30MKI换装自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号称具备“远程猎杀歼-20”的能力,但这和印度导弹一样,只是印度人的“嘴硬”,让苏-30MKI猎杀歼-20,就算印度这“新雷达”能够看得见歼-20,以印度上述两款导弹的能力,也根本无法近歼-20的身就被击落了,毕竟歼-20装备的是射程超过200公里的“原版霹雳-15”。

实际上,印军叫嚣要“换国产导弹、国产雷达”,一方面当然有为此次印巴空战失利找借口的原因,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完成莫迪提出的“自力更生的印度”口号,让印度本国的军工企业、DRDO等组织有钱可赚,只有喂饱了这些企业,莫迪的座位才能更稳。



(莫迪需要喂饱印度本土的军工企业和政府的军工部门)


但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换装,只能继续拉低印军的战斗力。这空战本身打的就是体系化,巴军歼-10CP和霹雳-15E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战果,并不只是单个武器性能发挥出色,更是预警机、战斗机、导弹、数据链、雷达等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成的结果。印度现在的万国造战机,光一个数据链整合都做不到,光想换装导弹来提升战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为何我在开头要说换装新导弹是“再次”拉低阵风的战斗力呢?正如巴军发言人所说,阵风战机其实是好战机,只不过印军飞行员太拉胯,印度若真想提升阵风战机的战斗力,恐怕不能换导弹,而是应该换飞行员。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