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媒体:美军退役162架A-10送台湾?别高兴太早 [打印本页]

作者: 军武次位面    时间: 昨天 16:30
标题: 媒体:美军退役162架A-10送台湾?别高兴太早
2026年,美国空军将彻底告别其服役近半个世纪的A-10“疣猪”攻击机。这款以30毫米“复仇者”机炮闻名的“坦克杀手”,在冷战、海湾战争、阿富汗与伊拉克战场上战功赫赫,如今却走向全面退役的终点线。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部分美国媒体和智库甚至鼓吹将这批退役A-10打包转交台湾,用于对抗解放军可能的登陆行动。



▲美媒的相关报道


A-10攻击机诞生于冷战高峰期,目的明确——在苏联大规模装甲集团军的铁流前提供稳定、低空、高精度的火力压制。其标志性的GAU-8/A机炮能够每分钟喷吐3900发贫铀弹药,对主战坦克构成毁灭性打击。而重达1800公斤的炮弹系统与钛合金“浴缸”式座舱,也赋予了它令人敬畏的抗损伤能力。海湾战争中,A-10在41天内出动8100架次,摧毁约千辆坦克和两千余辆装甲车,堪称“空中割草机”。

但今天的作战环境早已天翻地覆。在面对高强度战场时,如无制空权,A-10低空慢速的飞行特性反而成为“活靶子”。在拥有现代防空系统的地区,如东亚,A-10面对歼-16、红旗-9B乃至便携式防空导弹时,几乎毫无生存空间。这也是美国空军加速退役A-10的根本原因。



▲标志性的GAU-8/A机炮

部分媒体如《亚洲时报》曾建议美国将162架退役A-10援助台湾,称其飞行便宜、火力强大、适合反登陆作战,甚至声称“一发贫铀弹能打穿解放军的两栖装甲车”。这种言论看似有逻辑,实则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误解甚至误导。

台湾一旦开战,解放军首先追求的必然是“制电磁权+制空权+压制防空”的三位一体攻势。台军不可能掌握制空优势,而没有制空权的A-10,甚至难以从基地安全起飞。且台湾面积狭小、机场暴露,任何试图从A-10起飞反击的企图,都很可能在其滑行时便被对岸远程火力击毁。

更关键的是,美国深知A-10无法适应台海高烈度战场,将这批旧战机“包装”成支援台湾,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告诉世界“美国支持台湾”,同时甩卖一批后勤和维护成本巨大的老装备,可谓一石多鸟。



▲A-10根本没有起飞的机会

很多支持“援台A-10”的论调源于对地攻击机在传统战争中的印象。然而,现代战争早已从“点杀式”火力平台向“体系对抗”转变。台海之战若爆发,将是电子战、信息战、远程打击、无人蜂群与防区外精确打击的综合博弈,单一武器平台的价值早已不再决定胜负。

A-10慢、低、无隐身、电子系统落后,更不具备数据链高效协同能力,即便装备精确弹药,也无法有效接入现代网络化作战体系。在当前“杀伤链”讲求速度与效能的背景下,A-10的“老三样”——机炮、火箭、挂弹器,反而成了拖慢节奏的累赘。

台湾近年来不断引进美制M1A2坦克、F-16V、毒刺导弹等,反映出其在面对解放军“压倒性优势”下的一种心理补偿式军购策略。表面上看是增强实力,实则在缺乏统一体系作战思维的前提下,这些“散装军备”很难形成有效协同。



▲A-10将占用台军十分有限的作战资源


若真采购A-10,不仅意味着大量维护成本转嫁台湾,还将占用有限的空军训练与作战资源。而美方对此心知肚明,却依旧推动相关“援助”计划,其真实用意是制造台海紧张氛围,刺激军火销售,并借机干预地区稳定。

退役A-10攻击机的命运,早已被美军现代化战略所决定。它代表着一个冷战时代“刺猬式”军备哲学的终结。而将其“送台”充当政治工具,则揭示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并非帮助台湾赢得未来战争,而是维持岛内战略焦虑,让台湾成为遏制中国的“战略筹码”。台湾社会若对这批“老疣猪”抱有幻想,或许真正等待它们的,只会是未来大陆某处博物馆内的展台。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