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歼-35生产线首公开!全球最强舰载机开始量产 [打印本页]

作者: 军武次位面    时间: 昨天 16:30
标题: 歼-35生产线首公开!全球最强舰载机开始量产
7月8日,央视对歼-15T舰载机的报道引发热议,而更令军迷振奋的是,在镜头背景中,沈飞厂房内多架“绿皮版”歼-35舰载战斗机赫然入镜,甚至包括已完成涂装的整机,央视未作任何遮掩,显然是一次“有意为之”的战略公开。这标志着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舰载隐身战斗机——歼-35已经走出试验验证阶段,进入大批量量产、部队列装的关键阶段。





▲背景中的“绿皮版”歼-35赫然入镜

歼-35最初源于沈飞2009年启动的FC-31项目,最初它是一款沈飞自筹研发、以外贸为目的的中型隐身战机,最早于2012年端午节被曝光,因此获得“粽子机”称号。然而,随着歼-20进入规模部署,海军对第五代舰载机提出更高要求,在十余年潜心迭代后,FC-31最终在2021年“转正”,被正式命名为歼-35,成为中国航母航空兵的核心装备。

与FC-31原型相比,歼-35在气动布局、结构强度、航电系统及隐身涂层上已全面进化。尤其是在2024年,央视《淬火》纪录片公开了歼-35已在辽宁舰完成滑跃起降试验,同时又成功在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测试,标志着歼-35已全面适应中国三型航母,实现“全航母通用”,战术灵活性与实战部署能力跃升至新高度。



▲已经刷号服役的空军版歼-35A


从官方公布的参数和外观特征来看,歼-35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型战斗机,而是具备重型舰载战机实力。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0.8吨(未来换装涡扇-19后将突破35吨),空机重达14.5吨,具备8吨弹药挂载能力和超过1300公里作战半径。

在雷达系统方面,歼-35采用氮化镓T/R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50公里以上;辅以EOTS光电瞄准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与被动红外探测装置(PIR),具备全域感知与远距打击能力。同时,其超音速飞行能力达到1.8马赫(未来将达到2.2马赫),隐身外形设计比F-35更加简洁流畅,内外兼修,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隐身突击平台”。



▲对比歼-20可以看出歼-35的机体表面更加光滑简洁


对比美军F-35C,歼-35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美制舰载隐身机的反超:例如在动力系统上,虽然目前歼-35仍使用改进型涡扇-13E发动机,但随着涡扇-19“黄山”发动机的成熟(加力推力12吨、推重比10),歼-35未来将实现更强推力、更大航程与更高速度。而F-35C采用单发F135发动机,可靠性与冗余性远不如歼-35双发设计。

又比如在隐身与结构设计上,歼-35采用一体化隐身蒙皮与更先进的铆接焊接技术,中国在超大型钛合金结构件上已实现3D打印一体成型,不仅减轻重量,还提升抗疲劳能力。与F-35跨国制造、工艺标准不一、交付难题频发不同,歼-35采用统一国内供应链,并借助虚拟数字建模与3D打印一体成型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装配的高度精度控制。F-35此前被五角大楼披露存在超过800项软硬件缺陷,可靠性问题频出,甚至被迫放缓采购转投F-15EX。而歼-35已通过多次舰上试飞验证,具备全面战时部署能力。



▲可以看出厂房内不止有一架绿皮歼-35


本次央视报道中,多架正在组装或已完工的歼-35战斗机清晰可见,涂装编号表明这些并非试飞原型,而是正式服役前的量产机型,说明沈飞已完成从研发试飞向全面生产转型。歼-35的“整机无打码曝光”并非简单炫耀,而是对中国智能制造水平的自信体现。

据推测,第一批舰载型歼-35将配属福建舰使用,后续将装备未来的第二艘电磁弹射航母。考虑到“辽宁舰+歼-15T”,“山东舰+歼-35+歼-15T”,“福建舰+歼-35”的配置思路,中国正在构建“滑跃与弹射兼顾、三代舰载机协同”的多层次作战体系。未来如果歼-35空军型歼-35A也进一步部署,将成为中国空军“歼-20+歼-35A”双隐身组合的中坚力量。

虽然官方强调歼-35A与歼-20是“强强联合”,但从结构重量、尺寸和价格看,歼-35A更适合作为空军中高低配协同作战中的“中等价位隐身多面手”。在对地、对海打击任务中,歼-35A具备挂载鹰击-83K、CM-400等空舰导弹能力,也可通过外挂副油箱大幅提升航程,实现远程投送作战。而其空战能力亦不容小觑,在可内置挂载霹雳-15、霹雳-10的同时,还可在必要时进入“野兽模式”重挂导弹,提升火力密度。





▲歼-35即将进入大批量量产


F-35C虽曾是全球唯一实战部署的隐身舰载机,但其单发、安全性、隐身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已逐渐暴露。而歼-35在设计逻辑、作战灵活性、制造工艺及平台适配性等方面,已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强大势头。随着福建舰即将入列、辽宁舰与山东舰完成歼-35兼容改装,中国三航母战斗群将全面迈入“隐身舰载机时代”。歼-35不仅肩负起制空、打击与电子战等多重任务,还将在未来六代机服役前,成为中国远海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