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新一批055即将服役:没电磁炮,性能依旧暴涨 [打印本页]

作者: 科大烽火    时间: 13 小时前
标题: 新一批055即将服役:没电磁炮,性能依旧暴涨
近期,社交媒体流传的新照片显示,055型万吨大驱第二批次一号舰总,也就是第九艘055大驱“东莞”舰(舷号109)正在某海域开展试航。作为备受关注的新批次首舰,“东莞” 舰的动态一直牵动着军迷目光,从试航画面来看,该舰改进幅度有限,并未如外界此前猜测的那样换装电磁炮、激光武器甚至采用核动力等猜测,这体现了中国海军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

有推测认为,“东莞”舰试航结束后将交付南部战区海军,而整个第二批次055大驱的建造数量,依然是8艘。



此前,在第二批次055确认开建时,外界曾普遍期待其会进行一系列性能升级:有人猜测会配备试验已久的电磁炮和大功率激光武器,也有观点认为全电综合推进系统可能上舰,甚至推测其反弹道导弹、反舰及对陆打击能力会有重点提升,甚至还有改为核动力的推断。

但从“东莞”舰的实际情况来看,改进主要集中在三个细节:一是舰桥的正面舷窗尺寸有所加大,数量从15扇减至11扇,按正面7扇、两侧4扇的方式重新布置,优化了指挥视野;二是主机烟囱风帽设计,延续了“大连”舰到“咸阳”舰(舷号105至108)的风格,烟囱前部增加了一座向后倾斜的风帽;三是卫星通信天线周围加装了“舷墙”。除此之外,舰体其余部分鲜有改动。显然,中国海军并未选择大踏步式的升级,而是在前8艘的使用经验基础上,通过小幅度调整进一步完善性能、提升战斗力。



除“东莞”舰以外,第二批次其他055大驱的进展同样值得关注。第二批次的2号舰、总第10号艘055大驱“泉州” 舰已于2023年12月在大连某造船厂完成舰体合拢,舰载武器随后装舰,2024年3月正式下水,目前也在试航阶段,有望与“东莞” 舰一同在今年下半年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2024年9月,第二批次3号舰、总第11艘05大桥“保定”舰在上海某造船厂下水;同批次4号舰(总第12艘)正在大连造船厂紧张施工;上海某造船厂建造的5号舰(总第13艘)进度不相上下;6号舰(总第14艘)的舰体分段已出现在大连某造船厂船坞内,整个批次的建造正有序推进。



在外界关注的技术升级中,全电综合推进系统的关注度甚至高于电磁炮和激光武器,不过“东莞”舰是否采用这一系统,目前仍未可知。公开资料显示,055 型大驱现阶段采用的是全燃联合动力(COGAG),最大航速超过30节(超过很多)。这种动力系统由多台燃气轮机组成,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航空改装型燃气轮机性能提升(耗油率下降、变工况性能改善)后,逐渐成为各国舰艇的主流选择。

当舰艇需要较高的巡航航速和全航速时,同一轴系会配置2至4台功率相近的燃气轮机,可根据航速需求调整运行数量,部分停机或并列工作,确保每台燃气轮机都能在高负荷下高效运转,这也被称为燃-燃并列联合动力装置。



具体到055型大驱,搭载了4台国产GT25000大功率燃气轮机,两两并联后分别驱动一根主轴和一具螺旋桨,高速航行时4台全开,低速时则开启1至2台。这套动力系统的总功率超过11.2万千瓦。对比来看,美军伯克级后期型搭载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功率仅7.8万千瓦,却能让满载近万吨的舰体跑出超过30节的速度,可见055的动力储备相当充沛。最高航速应该有33节甚至更多。

此外,055型大驱还配备了高性能柴油辅机和全舰综合配电站,能高效管理全舰能源分配,完全满足舰载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的用电需求。这种充足的动力基础,也正是外界期待其未来能搭载电磁炮、激光武器等耗电装备的重要原因。

对于军迷而言,新型装备上舰固然令人兴奋,但从军工部门和海军的角度来看,第二批次055更需要在战斗力、可靠性与效费比之间找到平衡,稳健推进才是关键。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过度追求先进甚至激进升级,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美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便是典型例子,其因技术跨度太大导致可靠性问题频发,最终建造数量大幅缩减,战斗力也未能达到预期。



从“东莞”舰及第二批次055大驱的发展思路来看,中国海军显然在汲取这类教训,以扎实的小步改进积累技术,为未来更大幅度的升级筑牢基础。055大驱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当下,而是能一直作为海军体系作战的支柱。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