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上打无人机 下打坦克!中国100式坦克车族多厉害? [打印本页]

作者: 军武次位面/大伊万频道    时间: 前天 22:30
标题: 上打无人机 下打坦克!中国100式坦克车族多厉害?


今年的九三大阅兵,对于军迷朋友来说那可真是和过年一样开心。

在之前的文章里,限于时间和篇幅,军武菌没法给大家一一详细讲解这些新型武器,很多粉丝朋友们都没看过瘾。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本次阅兵上的第一个大明星——100式坦克以及配套的100式支援战车。




对于普通军迷来说,100坦克车族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但对于一些资深军事爱好者来说,国产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消息早在2024年就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了。


▲2022年曝光的四代坦克原型车

2022年,军武菌曾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中国发展下一代坦克的前景。而在今年年初,我们又再次分析了现身街头的国产第四代坦克原型车。





▲当时我推测了几个关键信息,如今都被证实了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100坦克原型车

由于当时相关资料还很稀缺,众多军事博主对于新型坦克的预测和判断在现在看来很多已经明显过时。但让军武菌惊喜的是,这辆坦克居然真的在九三大阅兵中登场了!


▲当初还是有点保守了……


1.技术最先进的四代坦克

和此前网传的ZTZ201等名称不同,100坦克在命名上就打破了解放军武器装备的一个传统——这种坦克没有以简单的年份作为型号,而是用一个神奇的三位数字“100”来命名。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的命名依据是2012年10月1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命名规定》,我们熟悉的QBZ191、QJB201等新武器都是依据这套规则来进行命名的。但问题在于,《命名规定》并非可供查阅的公开文件,而以这套新规定命名的武器装备种类和型号都还不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误判。




为什么100坦克要叫100坦克?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至少军武菌敢肯定,这肯定不是99坦克名字后面加一位那么简单。

相比此前亮相的原型车,在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100坦克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这是一辆披挂着全套装甲,搭载遥控武器站和主动防御系统的先进战车。


▲99B和100支援战车对比

和先前很多军事博主估计的不同,100坦克在尺寸上只是略小于高大威猛的99B坦克,结合厚重的附加装甲,估计这辆坦克的吨位至少要在35~40吨之间,比99A轻很多,与传统的苏俄主战坦克相当。只不过,100坦克没有和大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一样搭载12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口径火炮,而是只搭载了一门105毫米主炮,这也让很多军迷此前产生了误判。


▲100坦克的炮塔

在这次阅兵中,100坦克的完整炮塔首次进行了公开展示。不出所料,这是一个标准的无人炮塔,四周布置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与传感器,说明这辆坦克具备极强的态势感知能力。而在炮塔顶端,设置有与车长周视镜共用通道的遥控武器站。这种设计在系统整合度上也比三代坦克“打补丁”式的遥控武器站要优秀得多。


▲100坦克的105毫米主炮身管非常长

在火力配置方面,100坦克没有采用什么标新立异的思路,没有配备12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也没有使用20毫米甚至30毫米机关炮作为副武器,而是使用了传统的105毫米坦克炮,搭配7.62毫米同轴机枪和遥控武器站中装载的12.7毫米高射机枪。


▲100坦克搭配的新一代7.62毫米车载机枪

这套火力配备虽然看起来较为传统,但已经在二战以来的历次坦克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用性。而且,100坦克的主炮身管长度较长,性能也远远超过传统的105火炮,足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在此之前,互联网上一直有对于105炮和125炮选择的争论。对于100坦克这样一种吨位接近甚至可能超过40吨的主战坦克,配备105毫米主炮是否降低了坦克的火力?毕竟在理论层面上,125炮的上限显然高于105炮,而且具备更强的多用途能力。


▲早年安装105毫米主炮的M1坦克,如今M1坦克用的都是120毫米主炮了

但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冷战中后期北约与苏联同时加强坦克炮火力的原因,是在面临大规模坦克战下的无奈选择。大口径火炮显著降低了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在研制M1坦克时,美国陆军就曾坚持采用105炮作为主炮,直到面临苏联大量生产的T-72坦克时,才将120炮的选项提上日程。


▲未来我军坦克需要重视城市作战

而对我军来说,未来几十年可能面对的假想地面战场主要有三个:

A战场与我国大陆隔海相望,受战场地形和投送能力限制,不利于大规模坦克战。

B战场地形遍布山地丛林,利于坦克机动的环境较少,同样无法展开坦克的大规模对决。

C战场的地形则处于高原环境,坦克的使用存在困难,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性能要求极高,而在此方向上假想敌坦克部队实力又相对较弱。




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军面临大规模坦克战,特别是同等技术水平下的大规模坦克战的可能性较小,敌方重型坦克装甲车辆对我军的威胁也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下一代主战坦克采用105毫米主炮的理由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防护方面,100坦克采用了主动防御+被动防御两种方法。首先是100坦克在车体四周均加挂了模块化非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有效阻挡穿甲弹和破甲弹。


▲同样加挂非爆炸反应装甲的德国KF-51“黑豹”四代坦克

重点在炮塔,炮塔脸颊下部,安装了两台激光照射感应器,如果感受到有敌方使用导弹的激光照射瞄准时,会自动发出警报,下方的烟雾干扰弹发射,形成热焰弹幕阻拦敌方导弹的瞄准。


▲除了激光感应器下方有烟雾干扰弹,炮塔顶部也有两组8发干扰弹


▲国产GL6主动防御系统可以快速同时拦截从空中和地面飞来的多发RPG火箭弹

100坦克炮塔四周还安装了四块雷达,如果有导弹向坦克飞来,或者空中有FPV自杀无人机高速飞来,雷达即可扫描到。炮塔顶部的两台GL6主动防御系统自动发射拦截弹,摧毁来袭的导弹和无人机。


▲国产GL6拦截空中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

与国外的主动防御系统相比,中国GL6可以拦截的角度更大,尤其是能够拦截空中飞来的目标,可以击落在俄乌战场上专门猎杀坦克的FPV高速无人机。


▲GL6的拦截高度比较俄罗斯和美国的主动防御系统更大

这款GL6防御系统我之前还专门写文聊过,当时大家都认为每台GL6只有两发拦截弹,备弹量太少了,于是100坦克亮相时,每台GL6安装了4发备弹,两台就是8发弹,足以应对一次作战任务了。


▲GL6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拦截俄乌战场这种常见的无人机攻顶

如果空中飞来的是低小慢的旋翼无人机,炮塔顶部的无人遥控机枪塔可以通过上面的火控系统锁定,自动开火击落。


▲这个遥控机枪是有火控瞄准的,可比以前的机械人工瞄准遥控机枪打的准多了


▲99B坦克用的就是机械人工瞄准遥控机枪

最后就是100坦克的机动,目前大家公认的就是混合动力发动机,长途奔袭时使用1500马力柴油发动机,进入战斗后改为电驱动。开过电车的朋友都知道,电驱的好处是声音更小,提速更快。另外,坦克上安装了大量电子设备,需要更大的电量供应。





▲采访中应该就暗示了可以电力驱动

不过100坦克具体是怎么样的混动模式,目前尚不得知,可能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公开。


2,世界最强支援战车

相比坦克之外,军武菌更感兴趣的是与100坦克配套的100支援战车。支援战车这一车种在我军中是首次出现的,在正式公布之前,很多军迷都把这当成了一种基于坦克底盘的重型步兵战车。


▲100支援战车

2008年左右,俄罗斯公开展示了新型的BMPT坦克支援车,这是一种采用无人炮塔,搭载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无法运载步兵的战斗车辆。但在后来的服役和实战中,BMPT的表现并不亮眼。


▲BMPT“终结者”坦克支援车

而在此之前,美军的装备序列中存在一种“骑兵战车”,典型包括M3“布雷德利”骑兵战车。这是一种在M2步兵战车基础上改装的战斗车辆,只能搭载2~3名侦察兵,但装载有远超过步兵战车的备用弹药,主要用于侦查和火力支援使用。


▲M3“布雷德利”骑兵战车

在军武菌看来,100支援战车和这些定位相似的战车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设计理念上却存在很大区别。

和100坦克一样,100支援战车拥有极为先进的传感器,不仅在坦克四周设置有相控阵雷达,更夸张的是,这种战车似乎还在炮塔顶端设置了相控阵对空搜索雷达!


▲100支援战车疑似搭载有相控阵对空搜索雷达

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步兵战车来说,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对空锁定已经是可以实现的技术了,但在自行高炮之外的战车上配备对空搜索雷达,这种豪华配置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珠海航展上的国产40毫米埋头弹,其中的穿甲弹可以击穿140毫米装甲

从尺寸来看,100支援战车搭载有一门中口径主炮,很可能是此前在珠海航展上出现过的国产40毫米机关炮。这种火炮发射专用的埋头弹,可以使用丰富的弹种。发射脱壳穿甲弹时能够威胁敌方装甲车辆甚至主战坦克,而发射空爆榴弹或AHEAD弹药时能够有效消灭小型无人机,甚至攻击直升机。



▲国产40毫米埋头弹足以威胁敌方的主战坦克

对于中口径机炮的威力,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怀疑这种武器能否有效杀伤敌方主战坦克。但实际上,对于主战坦克的侧面装甲,甚至部分坦克正面装甲的薄弱部位,140毫米左右的穿深已经足以在近距离将其击穿。即使难以直接击毁,也能够对敌方坦克的关键系统造成严重损坏,使其失去战斗力。



▲俄乌战场,一辆俄军T-90M被乌军的M2步战车的机关炮近距离扫射,被打的全车瘫痪,乘员弃车逃跑


▲140毫米左右的穿深足以击穿某些坦克正面的薄弱部分

在乘员方面,100支援战车除了车组乘员之外,还能搭载2~3名步兵。相比步兵战车,这种搭载能力不值一提,但100支援战车的载人功能显然不是用来运兵的。军武菌认为,100支援战车搭载的步兵很可能不是常规步兵,而是一个具备侦查、支援能力的特种作战小组。


▲100支援战车额外配备有无人操作手

在实战中,这个三人的特种作战小组可以通过操纵无人机和无人侦察车进行侦查,标记敌方关键目标,引导友军火力进行打击。在必要时,也可以下车作战,保护载具本身,支援友军步兵。在载具和无人机都无法满足实战需求的特殊环境下,这些车载战斗人员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灵活性。


▲100支援战车的乘员舱可以搭乘3人

另外,从相关画面可以看出,100支援战车的车厢尺寸并不小,但载人空间之外的部分都被其他设备占据。军武菌推测,除了无人侦察车和无人机之外,100支援战车很可能搭载有其他装备,例如装载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和巡飞弹的垂发单元或更多的备用弹药。


▲疑似垂发导弹舱盖的结构

传统步兵战车在炮塔外布置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其实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导弹裸露在外部,一颗子弹就能让其失去战斗力,甚至殉爆损坏车辆观瞄设备。而使用炮射导弹又需要步兵战车搭载大口径火炮,会对全车设计造成较大影响。


▲外露的导弹很容易被击伤损毁

而如果和舰载导弹一样采用垂发单元,一方面可以让导弹被车体装甲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储存单元同时也兼作发射单元,可以缩小整个武器系统的尺寸。传统导弹由于设计和性能因素,只能指向目标发射,但现在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


▲猛士吉普车,红箭-20/50导弹垂直发射


▲100支援战车上的无人机是有光电探头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作战方式:100支援战车上释放无人机,无人机前出侦查发现敌方重要目标,100支援战车垂直发射巡飞弹,巡飞弹在无人机探头的激光指示下,精确击中敌方目标。


▲无人机与垂发巡飞弹可以互相配合,甚至可以A射B导,几年前我国已经公开亮相

如果军武菌的猜测成真,那么100支援战车恐怕就是世界上第一种搭载垂发单元的现役作战车辆了!


3,大尺寸显示屏驾驶舱

此前的军演彩排过程中,就有军迷表示,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的行驶噪声很小,远远小于99B坦克。在央视的报道中,受阅官兵也表示100坦克可以在特定环境下静默接近敌人,避免因自身噪声过大暴露目标。显然,这两种战车都采用了混合动力,可以上“绿牌”了!




军武菌估计,100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类似民用汽车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柴油发电机为电力系统的电池充电,而在需要静默行驶的情况下关闭柴油增程发电装置,只使用电池驱动坦克。或许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让坦克能够在电动行驶的过程中为复杂的车载子系统保存充足的供电。


▲相关论文对于电驱动履带车辆的研究

此前,国内曾公布过双人车组驾驶的坦克模拟仓,因此很多人都曾经提出,国产下一代主战坦克可能采取双人车组设计。这种观点在当时看来有一定根据,但很多军迷都不太认同这个想法。坦克毕竟是一种复杂的重型车辆,需要车组乘员负责一些维护保养,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双人车组很难完成。



▲此前曝光的双人坦克车组模拟器

而在阅兵式上,随着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的公开亮相,双人车组的说法显然该被淘汰了。虽然在车体前方只能看到两个舱盖,但却可以清楚的车组乘员舱看到三个并排的潜望镜。显然,和同样采取三人车组的T-14不同,100坦克采取了三人并排的乘员舱设计,让乘员舱的尺寸更加紧凑,也更有利于着重加强装甲防护。


▲100坦克仍然采取三人车组



▲美国最新的M1X坦克,也是三人乘员并排坐

而且,为了弥补坦克没有后视镜的缺陷,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的驾驶员配备了先进的可视化头盔。根据央视报道,这种头盔能够在驾驶员眼前展示车辆的行驶数据和全车观察系统限时的全景图像,让驾驶员可以“看穿”坦克,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态势感知能力。


▲全息眼镜头盔


▲这种坦克兵使用的类似全息眼镜,在以前的兵器宣传片中曝光过


▲虽然是AI图,但是还是很形象的

在实际作战中,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凭借外形上的隐身设计、电驱动的高速度和低噪声,完全可以快速穿插到敌方的关键节点展开静默突击,用“点穴”式的进攻手法让敌人的防线分崩离析。凭借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完备的对抗手段,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在山地和城市等复杂地形中也具备极强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这是传统三代坦克很难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在设计时就高度注重信息互联互通能力,重视不同车型、不同车辆、有人装备与无人装备之间的协同作战,具备极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100坦克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重要节点,如果说99A是我国第一辆信息化坦克,那100车族的信息化程度显然要更上一层楼。


▲100车族已经开始列装解放军某合成旅

而且,和俄罗斯难产的T-14,西方停留在原型概念车的“M1艾布拉姆斯X”、KF-51,或者某些国家的PPT坦克不同,本次参加阅兵的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全部来自陆军82集团军某合成旅,是已经正式定型服役的作战装备,这个含金量有多高,不用军武菌多说了吧!


▲我们军迷再也不用羡慕俄罗斯的T-14坦克了,因为我们的坦克比他们更强!


4,陆军终于扬眉吐气一回

相比装备水平突飞猛进的空军和海军,解放军陆军的装备发展速度缓慢似乎始终是军迷们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二十年里解放军装备水平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是起点太低,仅仅十几年前,59式坦克、歼-6战斗机和81-1步枪还在大量服役。但如今,随着一系列新武器、新装备的研发工作顺利推进,逐渐定型服役,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过去军迷总说我们这是“摸着鹰酱的屁股过河”,但等我们真正趟过了那条河,走在了道路的尽头,就再难有什么能让我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了。未来的坦克应该具备哪些功能?需要什么样的作战能力?面临的作战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的选择真的正确吗?

这些问题,已经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在这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也可能会走进荆棘丛生的弯路,可能会面临质疑与争议,甚至会付出汗水与血水的代价。前路是艰险的,但也是光明的,因为我们不得不经历的——打造世界一流强军的必经之路!

谜题解开!央视揭秘100式坦克性能细节,“双离谱”到底有多超前?




九三大阅兵结束后,传言了很多年的“双离谱”主战坦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型号名称——“100式主战坦克”。


按照陆军的编号命名规则,那就是ZTZ-100型主战坦克没跑了。至于为什么会取“100式坦克”这么一个型号名称,大概是下接上承两个一百年纪念,面朝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还考虑到该坦克是ZTZ-99坦克的下一代产品。

总而言之,这个“ZTZ-100”的型号编号,承载的意义十分重大,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军对该型主战坦克的重视程度。


双离谱的型号知道了,可笼罩在该车身上的迷雾一点都不少,尤其是作为装备方队第一梯队的地面作战群,组了一个奇特的99B主战坦克+100式主战坦克+更奇特的100式火力支援车的组合。

其中100式火力支援车,这“火力支援车”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不是步兵战车,而作为火力支援车,该车又只有一门30毫米链炮,甚至连反坦克导弹都看不到一点。


那么这“火力支援”支援个啥?继“双离谱”之后,给人的感觉是100式火力支援车身上的“离谱”之处一点都不少。


1,新装备的特点

与定位其实这个怎么说呢,你就把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当成战场上的一个信息节点的最小模块就可以了。这两种装备,以地面装甲作战装备的角度来考察的话,几个方面的性能按照优先级排列是这样的:


装甲防护性能最低,毕竟我们都知道100式主战坦克作为一台主战坦克,那个战斗全重确实是有点离谱,防御能力重点都用于乘员舱的防御了,甚至连车体侧甲主要防御的都是破甲弹。

然后是火力性能次之,无论是100式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在火力性能上都有点着墨不多的意思,比如100式主战坦克使用一门105毫米新概念火炮,即使是使用新的105毫米APFSDS,也不能保证有效对抗诸如T-14、

M1E3之类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车体装甲,其穿深性能也难以和主要对标对象的新弹相比。

T-14与100式坦克对比图



但是,无论是100式主战坦克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它的两个性能非常离谱:

其一是极度强调机动性,新1200马力发动机加持下这车的功重比大于30马力/吨,跟欧美一票铁乌龟,因为盲目增重、结果1500马力动力包都只能做到22马力/吨功重比对比起来犹如小钢炮。同时还加了插电混动系统,这可不仅仅是接敌状态下、可以关了发动机用电驱动静默机动这么简单。


电动机的扭矩可比内燃机大多了,这让100式主战坦克和火力支援车的加速、减速性能大概率更加离谱,铺装道路上飙车起来很有可能跟电动车差不多。同时,较低的战斗全重还让100式主战坦克和火力支援车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运-20运输机运载,战役机动性非常强大。

其二则是极度强调信息化能力,无论是100式主战坦克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全车态势感知全部都是高配的,高配到堪称“陆地宙斯盾舰”的水平。


100式主战坦克能数出来的全车态势感知就包括了4面相控阵雷达,带大孔径EO/IR的武器站,全车MAWS/RWR,还有可以与乘组实景增强系统联动的高清摄像头,且摄像头必然带AI智能识别,很有可能还带筒状的小型无人机。

就这一台车,可以对周边3到5千米的空旷区域形成严密监视,对所有目标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识别、归类和标注。


100式火力支援车的态势感知能力甚至比100式主战坦克还要离谱,除了全车4面相控阵雷达,还带上了一面大型旋转阵相控阵雷达,在车身尾部还加上了一台大型旋翼无人机。

这套态势感知系统对地面目标的监视能力,在确保通视距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监视10千米乃至更大距离的地面目标,一样可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识别、归类、标注。


同时,两辆车的野战通讯系统,战术数据链系统等,全部都是高配的,就是为了不仅可以召唤上级火力,更可以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图景。

因此,如果从战术运用的角度来考察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我们肯定会得出结论,100式主战坦克,它根本就不是用来跟人甲弹对抗的——真到跟人贴脸的时候,要是做不到先敌开火,甚至连25毫米链炮都能对它造成严重威胁,上演“布莱德利”M2A2 ODS拿着25毫米链炮瘫痪T-90M观瞄迫使乘组弃车的故事。


而100式火力支援车,它也并非如我们常见的那样,是类似于BMPT那样,全车都是刺的火力支援车,更不是什么步兵战车。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可以把它当成是类似于100式主战坦克一样的、但是功能更强大的、可以支援100式主战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节点,同时还是重要的信息交互和对上呼唤火力的节点。


2,新装备该如何运用

那么这两种看起来离谱的装备,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你大可以把它当做是两艘水面上的防空舰:


在作战时,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电子设备全开,最为重要的是维持对周边区域的战场态势感知——相控阵雷达扫,EO/IR(光电红外)设备看,MAWS/RWR(雷达告警装置)甚至还有ESM(电战支援)跟着测,同时乘组配备的实景增强系统和AI自动识别也会加入,无人机升空对周边区域展开环视监控。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陆战战场环境那么混乱,不能通视的地方那么多,光靠这些态势感知系统够用吗?




不够用,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未来步兵作战系统,一个带外骨骼的步兵带着一套态势感知模块,就是一个可以和四代坦克通联的信息节点,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专门用于扫清复杂区域的无人战车,机器狗机器狼等,担任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的眼睛。

100式火力支援车乘组里面,也必然会配备无人机、无人作战机器人的操作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确保战场“开全图”。


在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维持对周边10千米,甚至更大战术地幅内的有效战场态势感知的情况下,未来我军的陆战交战形式,根本不会出现什么贴脸开大的情况,真正的火力战会从超视距开始。

比如10千米范围外出现的目标,甚至更远距离出现的目标,那就是100式火力支援车直接用自己带着的巡飞弹去打,或者更有可能,用自己指挥的,撒到战场任何角落里的,带着巡飞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无人战斗机器人去打。也有可能100式火力支援车召唤上级配置在战术纵深、可能离前沿超过20千米、停车就能打打了就能跑的远程巡飞弹,PCL-181型或PLZ-05B型155毫米榴弹炮带着激光制导炮弹/双模制导炮弹去打。




而在5千米左右范围内出现的目标,除了可以用本车带着的巡飞弹,或者无人战斗车辆带着的巡飞弹去打,还可以召唤本级支援火力,比如合成营一级配备的轻小型巡飞弹、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甚至连配置的120毫米迫榴炮等去打。当然,也有可能直接交给100式主战坦克处理,上105毫米坦克炮曲射,不过这种交战场景可能少之又少。

最后在近距离出现的目标,才有可能轮得到贴脸交战,比如由100式主战坦克的105毫米坦克炮直射,遥控武器站的机枪、榴弹去打隐现步兵,100式火力支援车的30毫米链炮去打步兵,去打反坦克武器操作手,在雷达引导下去打可能造成威胁的FPV无人机等。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它本质上是一种拉开交战距离、讲究超视距交战的装备,要是真让对手摸到近距离,乃至最后双方贴脸开火,其实就已经输了。

所以,为什么说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有点离谱,它们的作战方式,不太像传统陆战那种基于战线的线式作战,反而有点像是海战,以点来实施海域控制,在火力投送上力图做到超视距交战。


而理论上,在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存在的战场上,我们的交战方式,应当是基于兵力高度分布原则,但是又基于强态势感知和强信息互联原则的马赛克战。

兵力疏开,但是一个个信息节点可以以极为疏开的队形,形成有人无人互通的,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图景。然后利用本级配属的无人战斗机器人,本车配备的巡飞弹,曲射火力,以及本级,上级配属的召唤火力等,实施分布式的火力打击与立体毁伤。


同时,以强态势感知,在战役层面上探寻对手防线上的薄弱点,实施火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迅速打开战术突破口,利用新一代作战装备的高度机动性打大范围的包抄,围歼战。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新一代的,以信火一体和分布式杀伤实施高效打击,以高效率的打击加机动性打开突破口包抄围歼的作战想定,就是新时代的、双方态势感知能力都较强的情况下,陆战革命的一个最优解。我们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看似离谱,实际上代表了未来陆军作战革命的发展方向。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