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法国花24年终于把性教育写进课堂 家长却急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欧洲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法国花24年终于把性教育写进课堂 家长却急了
2025年的开学第一天,法国的学生们并没有在意空气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
但在老师们的备课本上,却悄悄多了一件“大事”:
Evars,法国史上第一份全面系统的“情感、关系与性教育”教学纲要,终于正式落地了。
用法国媒体的话说——
“它被一拖再拖,终于生出来了。但还没进课堂,就已经被一群人围着砸鸡蛋了。”
Evars的全程是Éducation à la vie affective, relationnelle et sexuelle,即:“情感、关系与性教育”。
关于它的故事其实一点也不新。
2001年,法国法律就规定:中小学生每年应接受3次性教育课程。注意,是法律规定,不是建议。
但是呢?现实是——这事根本没人当回事。
据法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委员会的数据,直到最近几年,法国真正接受性教育的学生比例,不到15%。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政策很美好,执行全靠吼。”
直到2023年6月,时任教育部长Pap Ndiaye终于把这项“被冷藏的义务”重新拎了出来,下令编写统一教学大纲,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Evars纲要”。
和很多人脑补的“性教育=如何啪啪啪”不同,Evars其实是个情感+人际+身体认知+性别平等的综合课程体系。
它的三大核心是:
Vie affective(情感生活):认识情绪、学会尊重、理解爱与关系;
Vie relationnelle(人际关系):表达同意、拒绝暴力、反对歧视;
Vie sexuelle(性与健康):了解身体、避孕、性别认同、性传播疾病预防等。
而且,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阶段,不教性行为,但会让孩子了解身体的界限、情绪表达和同意的意义。
到了中学,课程开始引入性健康、性别意识、性暴力防范等内容。
高中生会进入更深入的讨论,包括性别身份、性取向、避孕、同伴关系中的权力结构等等。
换句话说,Evars不是让学生“性早熟”,而是帮助他们不被无知和羞耻感所控制。
如此好的立意,你以为大家会为孩子欢呼,结果却是一群成年人崩溃了。是的,纲要刚公布,家长群就开始炸锅。
一些保守派家庭、右翼政客和宗教团体集体破防,认为这份课程简直是“觉醒主义阴谋”。
还有家长协会大喊:“教会他们乘除法就好,不要教他们精子!”
不过,最离谱的不是网络上的骂战,而是现实里的“行动派”。在某些地区,反对者开始在校门口发传单,还有家长威胁学校:“如果你们讲这些内容,我就让我的孩子退学!”
甚至有老师表示,自己在备课期间收到匿名邮件威胁,担心上课时会被学生家长“当场质问”。
就连教育部被逼得紧急发话:任何对教学人员的暴力、威胁、阻扰,都会依法处理。
但说真的——讲个课还要冒着被围攻的风险,这不是“教育工作”,这叫“高危职业”。
那么,为什么一个好好的教育纲要,能引发这么多怒火?
答案是:因为它触碰了太多人的“心理雷区”。
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它往往还关乎家长对“纯洁童年”的幻想,学校对“中立教育”的执念,宗教团体对“身体神圣性”的定义,政客对“意识形态阵地”的控制欲。
当你在课堂上说出“同性恋也是一种正常关系”“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认同自己的性别”时,不只是传递知识,也是在挑战一部分人从小被灌输的世界观。
Evars之所以在法国推动24年才成型,不是因为内容太复杂,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不舒服。
其实,为了让纲要顺利过关,教育部最后还是对部分内容做出了让步:
原计划中要在初三阶段教授的“反对跨性别歧视(transphobie)”内容,被悄悄删去。
虽然整体框架得以保留,但专家也承认,这是一次“退一步”的结果。
法国计划生育协会主席Sarah Durocher就表示:“我们原本可以走得更远,但最终这是一个可接受的平衡。”
但是,政策过了,不代表现实好走。
目前,Evars最大的问题有三个: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