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枪杀特朗普盟友的嫌犯照片公布 凶器已找到
[打印本页]
作者:
央视/VOA/洛杉矶华人资讯
时间:
前天 06:00
标题:
枪杀特朗普盟友的嫌犯照片公布 凶器已找到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枪杀特朗普铁杆支持者查理·柯克的嫌疑人照片。
另外,根据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犹他州查理·柯克枪击案调查传来多项关键进展,联邦及地方执法部门同步披露案件最新侦查信息。犹他州公共安全部门当日通报,调查团队已追踪到枪手的行动路线,同时掌握了包含枪手清晰影像的视频录像;从嫌疑人特征来看,其符合大学年龄段特征且“完美融入校园环境”。
凶手在活动开始前几分钟抵达校园,监控视频显示其通过楼梯间登上附近屋顶后开火,作案后从屋顶跳下逃往相邻社区;调查人员在附近林地发现一把大威力栓动步枪,目前正对该武器及现场提取的掌纹、脚印等线索进行勘验。
犹他州公共安全部在通报中强调,目前正全力核查所有相关线索,誓言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后续案件细节待进一步公布。
美国联邦调查局还证实,当地时间9月10日晚有两名被拘留者接受问询后获释,均非案件嫌疑人。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10日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执法当局:已找到据信用于枪击查理·科克的作案武器;FBI公布“关注对象”的图片
犹他州的执法当局表示,他们已找到据信用于星期三(9月10日)暗杀著名政治活动人士、唐纳德·特朗普总统(Doanld Trump)的盟友查理·科克(Charlie Kirk)的武器。联邦调查局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与枪击案有关的“关注对象”的图片。
官员们还说,他们获得了该嫌疑人的清晰视频,并追踪了这个人在枪击前后的行踪。
“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认为是昨天枪击案中使用的武器,这是一支大威力的栓动式步枪。”负责此案的联邦调查局特工罗伯特·博尔斯(Robert Bohls)星期四(9月11日)在盐湖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这支步枪是在枪手逃跑经过的一个林区中找到的。联邦调查局实验室将对其进行分析。”他说。
他提到,调查人员还收集了鞋印、掌纹和前臂的印记用于分析。犹他州公共安全专员博·梅森(Beau Mason)在进一步介绍调查细节时表示,当局已追踪到此人的行踪。
“我们掌握了这个人的清晰视频;目前我们不会公布。我们正在利用一些技术和方法来识别此人。”他说。
联邦调查局(FBI)官员称,枪手“看起来是大学生年龄”,混入校园里的人群。他们说,他在开出致命一枪后,从一个屋顶跳下并逃离了现场。
FBI盐湖城分局在社交平台X的帐号上发布了两张图片,并请求公众帮助识别与这起枪击案“有关的关注对象”。
官员们表示,他们收到了130多条与调查相关的线索。特朗普总统谴责了暗杀这位著名政治活动人士的行为,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
特朗普宣布他将很快向查理·科克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科克是“美国转折点”组织的创始人,该组织是一个在中小学和大学倡导政治参与的非营利组织。
背景报道:刚刚嫌犯照片公布,FBI悬赏10万!特朗普盟友查理·柯克演讲中遭枪杀,全美降半旗!
本周三(9月10日),特朗普总统的亲密盟友、TPUSA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谷大学进行演讲时遭遇枪击。致命子弹击中了他的颈部,导致身亡,年仅31岁。
刚刚!FBI公布了嫌疑人的照片,请求公众协助辨认,并悬赏10万美金。特朗普总统对此深表哀悼,下令降半旗以示敬意。
01
右翼青年活动组织创始人查理·柯克遭枪杀
9月10日中午,31岁的保守派评论员、Turning Point USA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谷大学(UVU)内举办“美国复兴之旅”演讲活动时,遭遇枪击。
图源:Nypost.com
现场视频显示,查理·柯克当时正在校园Sorensen Center外的帐篷下,回答一个关于枪击的问题。
现场有人提问:“你知道过去10年中,美国有多少大型枪击案件发生吗?”
“我们是否应该把帮派暴力算在内,还是把它排除在外?”查理·柯克话音刚落,突然响起枪声,一枚子弹直接打在了他的左颈上,鲜血直流。
图源:Nypost.com
现场有数千名观众,瞬间陷入恐慌,纷纷四散逃离。查理·柯克被保安紧急抬离现场,并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最终不幸离世。
警方随后逮捕了两名男子,但经过调查,确认这两人并非枪击案的嫌疑人。警方怀疑射击地点位于距离查理·柯克演讲帐篷约120米远的洛西中心楼(Losee Center)顶楼。
图源:Nypost.com
图源:BBC
今早(9月11日上午9点左右),FBI在X上发布了2张嫌疑人的照片,表示“希望公众帮助识别与查理·柯克枪杀案有关的嫌疑人。”并且悬赏10万美金征集线索。
02
美国保守派网红查理·柯克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于1993年出生于芝加哥,曾就读于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虽然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在年轻时便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保守主义立场。
18岁时,查理·柯克就创立了“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组织,旨在推动保守主义理念在全美大学校园的传播。23岁成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最年轻的发言人,26岁创立政治行动组织“转折点行动”。
图源:FoxNews.com
近年来,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发年轻人对保守派理念的关注,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内。
在大学举办的“Prove me wrong”(不服就辩)活动中,柯克频繁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锋。
支持者认为,他的态度总是从容不迫,逻辑严谨且充满理性,每一次辩论都能以清晰的思路让那些自信满满的大学生哑口无言。很多学生在听完他的辩论和演讲后,纷纷改变立场,转而支持保守派的观点。
反对者则认为,柯克通过让那些对政治不太了解的自由派学生排队与自己辩论,再将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学生在辩论中辩得结结巴巴的片段上传到网上,为了赢得了MAGA支持者的掌声和称赞。
查理·柯克的广播节目《The Charlie Kirk Show》也深受年轻人喜爱,每天有数十万听众下载。他被认为是年轻一代中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声音之一。
图源:FoxNews.com
个人生活中,他有着幸福的家庭,已婚并育有两个孩子。他非常强调传统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图源:Nypost.com
03
两党的态度
除了在媒体和大学校园中的广泛影响力,查理·柯克与特朗普总统的关系也非常紧密。他是特朗普政治运动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始终在推动特朗普的政策和理念。
图源:Nypost.com
此外,查理在共和党基层的动员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激励保守派年轻人参与政治活动方面,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柯克去世后,特朗普下令所有美国国旗降半旗,直到周日日落,以表示对他的悼念。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写道:“伟大的、甚至传奇人物查理·柯克已经去世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或拥有美利坚合众国青年之心。他深受所有人的喜爱和钦佩,尤其是我。如今,他不再与我们同在。梅拉尼娅和我向他美丽的妻子埃里卡和家人表示最深的同情。查理,我们爱你!”
图源:Nypost.com
民主党也对查理·柯克遭遇枪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并指出他不应在如此暴力的事件中失去生命。许多民主党成员对这起悲剧表示哀悼,并呼吁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州州长纽森表示,“袭击查理·柯克的行为令人憎恶、卑劣,必须受到强烈谴责。在美国,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
前总统乔·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国家无法容忍这种暴力行为,必须立刻终止。吉尔和我将为查理·柯克的家人和亲属祈祷。”
图源:FoxNews.com
近年来,美国的政治暴力事件以令人忧虑的速度频繁发生,公共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关于枪支问题的争论可以说再次深刻分裂了美国政坛。左翼将这场悲剧归咎于枪支泛滥,而极右派则指责正是左翼煽动仇恨情绪,才导致了这起枪击事件的发生。
图源:Nypost.com
查理·柯克的去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对于他本人的评价却非常复杂,评论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
网友评论(不代表城市君立场):
# 由于查理·柯克坚定支持【持枪权】,他的枪杀事件并未引起广泛的民众同情。显然,凶手并不认同持枪权,选择用枪杀害柯克,意图震慑特朗普及其他保守派人物。
# 查理·柯克只是努力让当代年轻人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想要人们追随他的观点。希望枪手快点被抓获。
# 他曾经说过:“我认为,每年为枪击事件付出一定的生命代价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一种谨慎的妥协,也是理性的选择。”
# 事件发生时,他的妻子孩子都在现场,这太残忍了!
Ref参考文献: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5/09/10/us/charlie-kirk-shot-utah
https://nypost.com/2025/09/11/us-news/charlie-kirk-shot-dead-in-utah-trump-granddaughter-kai-trump-mourns-close-family-friend/
https://nypost.com/2025/09/10/us-news/charlie-kirk-assassination-person-of-interest-released-gunman-still-at-large-fbi/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video/2025/sep/10/charlie-kirk-shooting-suspect-still-at-large-after-rightwing-activist-shot-and-killed-video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