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注意!电解质水别乱喝,否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打印本页]

作者: 生命时报    时间: 昨天 12:31
标题: 注意!电解质水别乱喝,否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运动后或天气炎热时,电解质水常被视为“补水神器”,甚至有些人觉得它口味清爽,每天都喝。

实际上,电解质水只适合特定情况“补”,盲目喝反而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升高血压。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盲目补电解质的危害,并介绍日常生活中食补的方法。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电解质为什么不能乱补?

提到电解质,很多人会想到运动饮料。其实,钾、钠、钙、镁等电解质就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

这些物质负责保证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正常收缩,以及维持体内水分和酸碱平衡等重要任务。只要饮食均衡,常吃瘦肉、全谷物、健康脂肪和丰富蔬果,这些电解质大多可从食物中获得。

美国《连线》杂志刊文提醒,电解质水不适宜日常饮用。由于普通人很少会出现电解质严重缺乏,如果摄入过量,可能升高血压,过量的镁可能引起腹泻,多余的钙则可能增加肾脏负担。

如果渴了就喝,或者每天喝电解质水,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

高钠血症


当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高(血钠高于145毫摩尔/升),会引起口渴、水肿、血压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高钾血症

指的是血钾高于5.5毫摩尔/升,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若肾功能不佳的人过量饮用高钾型电解质饮料,可能导致血钾过高,引发肌肉无力、心率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非常危险。



3种情况才需要补电解质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等6家机构曾联合发布《电解质平衡与健康联合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醒公众注意电解质平衡,正确、合理补充电解质。

出现3种情况时需补充电解质:

1.长时间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或高温环境作业时。

2.发热、呕吐、腹泻等可能会因为大量排汗而造成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是低钠、低钾、低钙。

3.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内分泌疾病等相关疾病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因身体机能受损发生电解质紊乱。

简单来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或在高温下长时间跑步的人群,适当饮用可帮助恢复体能,防止电解质失衡。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观察尿液颜色。如果是淡黄色,说明身体水分充足,如果呈深黄色提示可能需要补充电解质。具体是否需要补充,应遵医嘱。

如果确实需要购买电解质补充剂,需要擦亮眼睛,很多市售产品含糖量不低,长期饮用不利于健康。选择时要注意看成分表,避开高糖、高钠和含人工甜味剂的产品。

补电解质不一定非得喝“专用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强调,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钾血症、肠梗阻等患者,一定要按医嘱饮用电解质水。

关于科学饮水,不同人群有不同要求:成年男性每天应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应饮水1500毫升,孕妇每天饮水适宜量为1700毫升,乳母饮水适宜量为2100毫升。

此外,要注意运动前、中和后水分的摄入,最好每隔15~20分钟补充水分100~200毫升,如果运动量较大或天气炎热,应根据排汗量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酌情补充电解质。

上述《提示》明确,可以通过食物补充电解质:

吃香蕉、菠菜等增加钾离子的摄入;

食用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增加钙离子的摄入;

深绿色叶菜、坚果等补充镁离子等;

符合补充条件的,还可以选用电解质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丢失的电解质。

此外,自己在家也能制作含电解质的饮品,例如椰子水、绿豆汤加盐、柠檬水加蜂蜜等。▲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