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法国文化节惊现女用站立式小便池 体验过都说‥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欧洲    时间: 昨天 23:01
标题: 法国文化节惊现女用站立式小便池 体验过都说‥
家人们,先问一句:你体验过“站着上厕所”吗?

别误会,这不是男性专属技能培训班,而是——2025年法国人文节(La Fête de l’Humanité)给全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的一项厕所大革命!

没错,“女用站立式小便池”惊艳登场,火速爆红,现场排队如春运窗口,体验者全都笑着走出来,仿佛解锁了人生新成就。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场“蹲变站”的进化论,和它背后那场叫做“上厕所自由”的文化节奇遇。

首先,交代下背景。

每年九月,法国人都要在大巴黎埃松省(Essonne)搞一场大事,那就是 La Fête de l’Huma,人文节。

这是法国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政治+音乐+生活方式混搭盛典,今年是第三年举办了,热闹程度直接冲破天际:

三天吸引了61万人次进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人这么多,问题也就来了:

厕所,永远是节日现场最紧张的战场。尤其是女厕所。

如果说文化节是人类文明的庆典,那女厕排队就是这文明下最令人抓狂的bug。

你以为只是“等得久”?不,女厕危机远比你想象得严重。

首先是时间问题。演出现场最紧张的就是时间节点,但凡你排错一个队,轻则错过一首主打歌,重则错过整个演出。

其次是身体压力。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很多女生在现场选择“少喝水”,甚至“全天禁水”,严重时出现尿路感染、脱水、低血糖。

再者是卫生条件。临时厕所通常都是“能用就好”的标准,而不是“用得安心”的状态。你面对一个不干净的马桶圈时,思考的不是艺术的意义,而是“我宁愿不活”。

而男生呢?关键时刻,他们通常随手一个小树丛、一堵墙,分分钟解决,毫无排队压力。久而久之,性别在如厕这件小事上形成了“天然不平等”。

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女性真的就只能在节日里忍耐、排队、痛苦忍尿,直到五脏庙拉警报?

答案是:不,我们可以站起来!

面对这种“节日厕所性别歧视现象”,2025年人文节组织方来了个釜底抽薪的操作:

女用站立式小便池,正式上线。

全场设了两处“女性站尿专区”:一处在主入口附近;另一处靠近主舞台。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专属帐篷,外观低调,内部严密,禁止男性进入。

这不是随便搭几个便桶那么简单,而是——有遮挡、有培训、有志愿者、有指导、有设备消毒、有心理支持的完整体系。

你没听错,这不仅是厕所,更是“厕所培训学校”!

负责运营这两处站尿区域的是一家叫做Lâche la pression的非营利组织,简单翻译济就是“放轻松尿一泡”。

他们不仅提供场地、设施、志愿者,还提供站尿器具,让所有女性可以尝试“站着解决问题”。

而且,器具可以现场免费借用,可以自带,也可以购买,价格为8欧元,部分收入捐赠给无家可归女性援助机构。

用完还能清洗、消毒,流程一套接一套,几乎比你家卫生间还讲究。

很多女生走进这片区域,起初是带着好奇,也带着点小紧张。但走出来时,情绪统一是:“我真站着尿了!居然还挺爽!”

一个女生笑着说:“这简直是一种仪式感,感觉我完成了一次性别边界的冒险。”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站成功”。

有位叫Lucie的女孩,尝试后表示:“我失败了,太怕弄到裤子了。”

她的朋友Elisa则顺利上手,说:“其实就跟第一次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会紧张,找准角度就行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年龄跨度——不仅年轻女孩跃跃欲试,连一位73岁的奶奶Brigitte也大大方方参与了体验,走出来还评价道:“很实用,一点都不难,就是放松点就好。”

还有一位51岁的女士说:“你不知道,这里不仅能尿,还能交朋友,大家边排边聊,气氛好得很。”

现场有点像厕所版的“茶话会”——站尿区里没有尴尬,只有释放;没有羞耻,只有共鸣。

站尿的火爆,并不只是因为它新奇好玩,更因为它真实地解决了几个女性在公共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节省时间。传统女厕动辄排上十几分钟,而站尿区几乎没什么队伍,平均一到两分钟就能搞定。

其次是解放心理压力。不用蹲、不用坐、不用担心马桶圈脏,很多人都表示这是“史上最轻松的如厕体验”。

再次是提升卫生感受。器具使用完可以冲洗消毒,环境反而比大多数移动马桶更清洁。

还有一点往往被忽略——社交属性。在这里,女性不再是厕所门口孤独排队的小透明,而是能边上厕所边跟陌生人打招呼、交流经验、互相调侃的社交动物。

谁说女性就不能站着尿?谁说厕所一定要排队排到哭?

法国文化节这一次用行动告诉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就别用性别固有观念继续卡着大家。”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接受。

仍有不少女性表示“有点害羞”“还是更习惯传统厕所”,也有一些人觉得“公共场合用这种方式还是心理门槛高”。

这也正常,毕竟“站着尿”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是完全不在成长经验里的动作。

但站尿区志愿者表示,这就是她们存在的意义:“我们不是强迫谁用,而是提供一个新的选项,一个让你觉得有选择、有自由的地方。”

文化节期间,两处站尿区是中午12点开放到晚上12点,但根据用户反馈,有人已经呼吁:“能不能通随时使用?太方便了。”

虽然,这项“厕所创新”才刚刚起步,但火爆程度预示了它的未来。

或许以后的某一天,你走进另一个城市的广场、另一个国家的音乐节、甚至另一个机场候机厅,也会看到这个熟悉的小标志:

“站尿区(女性专用)”。

你不会再觉得惊讶,而是点点头,走进去,站着,放松完,微笑地出来。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