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对永州体育场的云监工 怎么成了湘超的大乐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雷叔说事
时间:
昨天 23:30
标题:
对永州体育场的云监工 怎么成了湘超的大乐子
1
湖南湘超开始了,但一半的流量在永州体育场。
这座建成于1992年、场内配套设施完善的体育场,为给观众留下好印象,开始了一场翻修。
消息宣布后,网友也云监工起来。
7月28日,钻头打出第一钻,老屋顶的生命在保护性拆除中宣告终止。
7月29日,一组图片里,两台挖掘机在对看台椅子和连带建筑进行翻修。
8月2日,杂草比人高的视角体现了永州园林城市的风貌。如果没有塑胶跑道的出现,你甚至以为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丛林。
8月11日,动工越动越多,操场没有了绿茵,只有黄土。
这种简单的毛坯状态持续了几天。
旁边高耸的永州广电大厦吹响了对操场核心区域大动干戈的号角。
8月18日,操场盖上了薄膜,似乎要有大动作。
8月27日,落日余辉下,工人驾驶三蹦子铺设草皮。高温就像那干活的劲头,正在熊熊燃烧。
8月29日,深浅分明的草皮铺设完成。
9月2日凌晨3点,战损画质视频里,挖掘机马不停蹄作业。唯有一盏灯照出浅浅的光,与它彻夜相伴。
可能很多人想知道,为啥永州体育场要如此大翻修,原来的不行吗?
因为体育场太老了,如果一下子来太多人,会有安全隐患,所以设施基本要全部浇筑一下。
9月6日,重新浇筑的看台展露着水泥特有的坚硬。
9月8日,看台刷上了多彩的漆,此时已是工程尾声阶段。
胜利就在眼前。
9月9日,入口区域正在加一些灯具,装一块大屏幕。
9月11日深夜,多彩看台、看台旁真草皮、操场人工草皮这些工作都基本做完。
明亮的灯光衬托了工人们扫尾时的兢兢业业。
时间不断推移,完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一个主播给出的投票里,坚信完工的网友比例远超不信者。
实际上永州队第一场主场比赛要到21号才举行,还有一周时间,这对于工程建设来说绰绰有余了。
但这个漫长而俏皮的云监工之旅已经产生了不少梗。
“没买到现场票的人,可以挂树上看。”
“十年永州无人问,一朝告花子天下知。”
现在足球未踢,快乐已来。
永州这座一千二百多年前,因柳宗元《小石潭记》《捕蛇者说》被深深烙进课本记忆里的城市,如今在网上又火了一把。
其实看湘超本就不是看谁赢谁输的,是看谁有趣的。
2
苏超之后有赣超,赣超之后迎来了湘超。
但湘超与苏州的不同是全方面的。
苏超的梗跟自己家底殷实有关,有一种发达了的美,而湘超的梗则是发展中的快乐。
所以湘超的梗往往跟打工谋生有关。
比如赢了娄底就不让用打印机。
社会学学者冯军旗曾写一篇论文,论证为什么全国各地学校打印店老板大多是新化人?
他发现主要是娄底新化老乡们“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他另一篇知名论文就是《中县干部》。
比如战长沙。
很多人觉得长沙也是吸血省会,其实长沙的首位度不高,在全国未进前十。
这么多兄弟城市球迷想挑战它的原因是,大家要打工也会去深圳广州打工。
深圳城市规划展里有这么一个数据,1000个深圳里有118个湖南人,这是广东以外最高的省份了。
为了让“深圳是湖南省会”这个梗应验,大湾区一支湖南人组成的球队决定化身深圳队,申请参加下一轮湘超。
比如13低保。
因为湖南还没像江浙那么发达,所以网友纷纷自嘲,其实更准确的叫法是:13充电宝。
比如湖南人爱拳脚功夫。
还说湖南人总会把超过4人的运动变成干架。
这种好勇斗狠的地域偏见,或许可以看成民风淳朴、敢想敢干。
电视剧里《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提到:“(近代史就是)广东人革命,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
说这话的主角还说:湖南人地形不凡,像一个伟人的大脑袋。
比如邵阳人挑脚筋。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于邵阳黑恶势力实施的典型暴力案件,后来通过"秋季严打"行动遏制此类犯罪了。但都市传说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比如赶尸。
原本是湘西地区的巫文化,近年来有景点还将此开发成了热门项目。
比如送。
永州美女老板说夺冠就送车。郴州老板说夺冠就送主力百万元的房。
岳阳一位老总说不用等到夺冠,赢一场就奖10万。
比如转播水平堪比欧冠。
湖南卫视在全国卫视里业务水平首屈一指,湘超的举办怎么少得了它呢。
看了第一场长沙对阵娄底比赛的网友表示,转换视角、回放高光镜头、集锦制作,堪比国内转播欧冠比赛时。
这次湖南卫视是用了4K转播技术,之前这么使用这项先进技术,还是在《披荆斩棘的哥哥》时。
所以,湘超也是有自己的特色。
或者说,湘超像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努力地在本土化和出圈之间平衡。
3
很多人会质疑,湘超各队实力悬殊,话题度也不够,所以难举办,甚至可以不办。
其实民间足球从来不是足球项目,更像是文旅项目。
球迷或者说消费者,先刷到相关内容,再考虑要不要去,去了就是吃吃喝喝,而不是真的一本正经地坐而论道。
而且,并非一定要像苏超一样火热的,才有举办意义。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江苏无锡这座全国人均GDP前三的城市,可以花69亿建设奥体;湖南不那么发达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办法。
在湘潭,大家觉得体育馆不够新,那就改动一下。
在常德体育中心,有网友觉得还不如永州的,那也翻新一下。
怕什么,能用就行。
说回永州,有网友爆料,球场大屏幕是从其他市政工程里搬过来的。
这倒不是在讽刺拆东墙补西墙,而是说没钱有没钱的办法,没必要什么都用新的。
关键在于办得有热度。
第一场湘超上座人数达到了4万,第一轮其他几场都在2.2万以上。
微信指数上基本位居前二。
湘超算是苏超后少有几个有热度的比赛,可见湘超未必是对苏超的拙劣模仿。
事实上苏超也不能未卜先知。
5月10日揭幕战开始,进行了两轮,到第三轮端午节(5月31日)时江苏城市联赛才全网爆火。场内观众一度不到万人。
所以,不是说觉得自己能火就一定要办,觉得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就一定不能办。
4
玄学之外,重要的是湘超这样的联赛本身越踢越地域化。
株洲是铁路带动起来的城市,所以主教练和一些队员都是中车人;
娄底则有一位爸爸和两个儿子的“上阵父子兵”;
长沙有很多退役的球员,他们在这座省会里居住很多年,都住出感情来了。
再加上必须有三个高中生在场,所以踢的人很本土化。
看得人也很接地气,很多湖南网友甚至在自黑,把“告发子”“乡里别”挂嘴上。
地域黑的核心是“用片面印象盖全体”,而现在自黑玩梗的本质是“用全面细节拆标签”。
然后大家跳出对立情绪,意识到“地域标签”本身就是个笑话,那就意义非凡了。
其实民间足球是所谓悠闲、玩乐、团结、怀乡的杂糅。
正如足球战战兢兢地以憧憬和反抗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在绿茵上滚动,人的情感同样也是战战兢兢地以憧憬和反抗之情,飘荡在故乡和他乡之间。
只不过现在可以靠短视频,一下子拉进两者距离。
对了,湘超的举办时间很巧妙,中秋国庆时,在外打工的深圳人可以回家看看。
民间足球踢的就是一种乡愁。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