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金灿荣:韬光养晦一时可以 久了老百姓火气就大了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闻社区
时间:
昨天 23:30
标题:
金灿荣:韬光养晦一时可以 久了老百姓火气就大了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人地位很高,这使得中国文人普遍对北宋抱有好感。然而,北宋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文人在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国家政治意志相对薄弱。
在面对辽国、金国等外部侵略时,北宋往往选择以金钱换取和平,澶渊之盟便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体现。这种和平的维持是有代价的,进贡的负担最终都落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实际上,北宋兵力并不少,也不乏优秀的将领,但战略层却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致使老百姓饱受欺凌,苦不堪言。而那些文人花着老百姓的钱买平安,却还自认为伟大、高尚。
(图源:互联网)
当今的国际秩序存在诸多不公正、不合理之处,这一秩序由西方主导,本质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遵循弱肉强食的原则,具有深刻的海盗文化基因。西方认为通过掠夺获取财富比辛勤劳动来得更快。
(图源:互联网)
现在,我们的实力已经上来了。从这次“九三阅兵”可以看出,美军拥有的装备,我们基本都有了,这背后反映出我国已拥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从这个角度看,“东升西降”已达到某种平衡点。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心态和意志的问题——那就是中国是否准备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的责任。沈逸老师认为,“九三阅兵”是新国际秩序的续篇,中国将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但笔者对此持谨慎态度。
(图源:视觉中国)
目前,新的国际秩序已有了蓝图,比较典型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这四大共同方针,具体方案则是“一带一路”等倡议。但这些都还处于早期阶段,什么时候能够将蓝图变为现实还不知道。
总体而言,面对百年变局,中国战略界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现在仍有很多人喜欢讲韬光养晦,并且只强调这样做带来的收益,却忽视了其代价。利益并非凭空产生,用利益换取和平,牺牲的其实是老百姓的利益。有些战略界人士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思想很开明。需要指出的是,韬光养晦短期内是可以的,但时间久了是不行的。韬光养晦必须换来战略利益,否则长期下去老百姓肯定会不满。
经过全国人民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力量已经得到提升,“九三阅兵”就是集中体现。但能否充分利用好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需要政治意志以及政治技巧。笔者观察到,中国战略界目前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意愿和意志。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