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中国将开通“中欧北极快航” 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打印本页]
作者:
观察者网
时间:
3 小时前
标题:
中国将开通“中欧北极快航” 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中资企业海杰航运有限公司将在9月20日开通“中欧北极快航”,这条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线,将中国青岛、上海、宁波等港口与英国费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以及波兰格但斯克连接,使得宁波舟山港至费利克斯托的航程缩短至仅18天。“中国测试一条通过北极前往欧洲的快线。”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9月18日发文称,北极冰层加速融化,正在重塑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新的航运通道和经济机遇。中国尝试开通的新航线有望在亚洲和欧洲多个港口之间建立定期服务,将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美国北极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马尔特·洪佩特(Malte Humpert)表示,这条新航线的开通,展现了北极正在向全球开放的图景,“这是全球第一个因气候变化而迅速且深刻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大型地区——原因在于资源、航运通道的可行性以及一个新地区的突然开放。”
洪佩特说:“北极是首个气候变化重塑地缘政治的地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我们根本不会讨论这个问题,俄罗斯不会在北极开采油气,中国也不会派出集装箱船穿越北极。”
他认为,与先前更加简单、具有实验性质的“点对点”航行不同,新开通的“中欧北极快航”正尝试通过北极,把中国的多个港口与英国、荷兰、德国和波兰港口连接起来,“这实际上更像是一条正常的航运路线。”
“政客新闻网”也分析称,散货航运没有固定的时间表,集装箱班轮运输则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在特定港口之间运行。中国在北极的尝试更接近集装箱班轮运输,不是一次性的航行,更像是为建立一条常规的亚欧航线做演练。
宁波舟山港 视觉中国
目前,全球大部分贸易都通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马六甲海峡。洪佩特指出,与通过这些咽喉要道的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航程更短,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少得多,“因此,它有可能成为一条替代的贸易路线。问题在于,这真的发生了吗?到底能有多快?”
航运咨询公司Xeneta的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Peter Sand)对“政客新闻网”表示,关于北极航道的想法并不新鲜,但中国是积极推动这一进程的国家,“他们以前宣布了类似的事情,他们当时做到了,现在他们又在尝试。”
但桑德认为,北极航线的运力有限,“他们投入的规模可能相当于远东-北欧贸易总量的1%,北极航线只有在需求量大、需要节省时间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没有多少人居住在极地地区,它之所以有竞争力,仅在于能提供额外运力和能够抵消更高运费的更短运输时间。”
不过,洪佩特对北极航线的看法更为乐观,他指出:“苏伊士运河每年有大约10000艘船只通过,所以北极的数字显得非常少。但如果看向未来30到40年,冰层再减少30%、40%甚至50%,那么北极就可能出现长达六个月的无冰期,这将使北极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变量。”
洪佩特表示:“北极不会明天立即取代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会继续发挥作用,但北极将成为一种补充选择。”他还说,中国正通过新的航线积累经验和培训船员,“他们赚钱了吗?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获取经验,弄清楚要如何操作。”
他补充说,欧洲从中国购买的圣诞节商品大多9月底发货,“通常需要40天到50天,会在11月中旬抵达鹿特丹。但所有船只同时到达,将造成拥堵,大型船只在进入鹿特丹或汉堡之前要等上一两周。但通过北极航线,船只可以提前三到四周抵达,港口正好处于空闲状态。”
洪佩特称,“中欧北极快航”如果取得成功,可能对欧洲汽车行业产生影响,“对于集装箱,你需要一连串的停靠点,一个港口接一个港口。但汽车不一样,你在中国装载1万辆汽车,然后在鹿特丹或汉堡卸货,没有中途停靠。这可能是未来10到15年的应用领域。”
香港《南华早报》此前也发文指出,从商业角度看,“中欧北极快航”可以提升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竞争力,缩短运输和仓储周期,加快高价值、时效敏感货物的交付,降低物流成本,并增强市场应对波动的能力。
这条航线也是中国在贸易路线上一次战略布局——绕开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等关键咽喉要道,规避所谓的“马六甲困境”,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增强中国在欧洲市场的话语权。
《南华早报》认为,“中欧北极快航”延伸了中国的贸易与资源战略,同时也在重塑欧亚贸易流向,挑战传统欧美影响力。与中吉乌铁路等其他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项目类似,它标志着中国有能力打造替代通道,绕开海上瓶颈,降低对单一贸易伙伴的依赖。
然而,开发北极航道并非易事。文章称,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严苛保护,破冰航行可能破坏栖息地、产生噪声污染,带来油泄漏风险。气候变化增加不确定性,夏季冰层退去虽提供通航条件,但冰况变化和极端天气仍可能威胁船舶安全。
此外,北极港口及应急体系相对不完善,偏远环境增加事故处理难度,这都需要对港口建设、导航技术、物流规划、保险体系及专业船员培训进行持续投入。
“这是一条商业价值和地缘政治利益并重的航道。”《南华早报》总结说,它既延伸了中国的贸易触角和影响力,又对西方传统航运影响力形成了挑战。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