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甘肃女大学生“宿舍产子” 绝不只是男女那点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脆皮
时间:
3 小时前
标题:
甘肃女大学生“宿舍产子” 绝不只是男女那点事
1
不是所有新生儿都带来喜悦,有些生命降临之初,关键词就是荒唐与窒息。
这几天,一段聊天记录突然全网疯传。
“农大的”
“搁宿舍生娃呢”
“失血过多了”
文字部分已经足够炸裂,视频则显示,有人被包裹严实用担架抬出宿舍楼大门。
还有一个人抱着婴儿,神色匆匆,紧跟其后。
聊天加上视频,一时间,所有人议论纷纷,流言四起。
随着“女生失血过多去世”的传言越闹越凶,甘肃一高校终于进行了回应:
母子平安,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对于整件事,学校正在调查,女生家人已经赶了过来。
最新消息,当地教育厅也正在介入调查。
放下的心,化为一声叹息。
这场风波,却没能就此画上句号。
总有天赋型网友,什么事件下都能贡献“烂梗神评”。
可大二女生,宿舍分娩,母子平安……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的“癫感”,真的不该只被当作一个笑话。
一个在读学生,为什么会在宿舍完成分娩?
孩子的父亲在哪,是谁?
十月怀胎,为什么这么久身边老师,同学都没人发现?
家人又知不知道女儿的情况?
重重疑问之下,有一个最大的受害者无法被忽略:
在读的母亲,消失的父亲,未知的境遇……
那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婴儿,迎接他的注定是天崩开局。
学生宿舍变“产房”,女大学生“喜”当妈。
这场众目睽睽的“母子平安”的闹剧之下,也还有更深层次的真相,需要我们去看见。
2
这起事件下,我还看到另一种声音:
多管闲事干嘛,女大学生孩子又不犯法?
20岁,成年人,的确有恋爱的自由,有生育的权利。
如果这个女生,是在稳定的婚姻关系里,在另一半的陪伴照料下,在家人的共同期盼下,生下的这个孩子。
当然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
但这件事的性质,不一样。
那个毫无社会经验,毫无心理准备,毫无经济来源的女生,自己都还没成熟,如何去养育一个孩子呢?
说实话,这些年,宿舍产子,未婚先孕的事件我们见过不少。
比起下面这些,甘肃这起,真的已经算是不错的结局。
我见过最奇葩的:
2022年,一个在校女学生,宿舍内突然产子。
不知所措的女生,竟直接将婴儿装进塑料袋放到走廊里。
幸好被同寝室友发现,孩子才捡回一条命。
我见过最“温暖团结”的:
2021年4月,湖北某高校。
在校女生宿舍生下孩子后,就狠心把婴儿丢到围墙外任其自生自灭。
好在,路过的保安和学生听到了声音。
那晚,一个又一个人接力,齐心协力,才把已经头破血流的孩子,从死神手中抢回……
我也见过最残忍的:
2020年的盛夏,广州白云。
陆某在宿舍卫生间生下一个女婴后丢弃于垃圾桶内。
这个孩子,却没有上面两个孩子的幸运。
被发现时,就已经死亡,她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又被带她来这个世界的人,亲手送走。
后来,陆某因故意杀人罪判了有期徒刑3年。
最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案发时,那个女生才刚满18岁。
为什么“宿舍产子”不只是那点男女之间的社会猎奇事件?
为什么“未婚先孕”无法成为一件全民恭喜的喜事?
为什么我们无法不以为意,视而不见?
这些事件,这些结局,这些无辜可怜的孩子,都是答案。
可无解的是,社会在发展进步,性教育在加强,学生们了解世界的渠道在加宽。
类似的悲哀,依然层出不穷。
最好年纪的最大悲剧,依然在不停循环。
3
性教育,爱的教育,死亡教育,是中国人最缺的三种教育。
它们三个并列存在,却并不是单独成立的课题。
尤其前面两个,缺少任何一个,青春期里的孩子,都容易犯下无法挽回的错。
性教育这门必修课,不能再只是停留在“生理卫生课”的层面,不能只停在“不许谈恋爱”的形同虚设,一言而过。
需要根据年龄特点,传授相应的知识。
中小学阶段,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身体隐私,什么地方只有自己能触碰。
针对大学阶段的,亲密关系中的保护措施,生育会面临的风险知识,也不能缺席。
可今天这个“未婚先育”的话题,这个年龄发生的“错乱”下,我们更需要详细聊一下的,显然是爱的教育。
这个“爱”。
第一,是女生的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是女性成长的第一课,许多人一旦陷入恋爱却容易被冲昏头脑。
一句甜言蜜语,就交付心灵。
两句花言巧语,就交付身体。
可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让你受尽折磨。
不会让你一个人独自承受怀孕全过程,独自面对所有的一切苦难。
亲密关系里,不想做的事,就要果断拒绝。
你认为不妥不对的事,更要斩钉截铁说不。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要知道,这个世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对你自己负完全的责任,承担全部的后果。
尤其,不要执着于被爱。
因为,“女性如果精神贫瘠,过于渴望被爱,那无论她享有何种能力和资源,都很难救她于现实的困境。”
最近,刚刚宣布离婚,结束不幸婚姻的孙菲菲,就用自己的经验,给所有女性上了一课。
未婚先孕,执迷不悟。
会成为别人拿捏你的工具,更会成为困住你一生的囚笼。
只有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爱自己。
你的世界,才会突然宽阔而明亮。
第二,是男生的负责和尊重之爱。
纵观以上所有的悲剧,共性很容易得出:
当那些女生独自一人面对所有,当她们做下错误的抉择时,最关键的一个角色全完缺失
——孩子的父亲,在哪?
在所有亲密关系中,隐身的父亲,才会制造出绝望的母亲。
负不起责任,就别给对方承诺。
担不起未来,就别用欲望做事。
没做好准备,就别突破界限。
更现实的摆在眼前的问题则是:
所有人都告诉女孩要自爱,保护好自己,却没有人告诉男孩要学会负责和尊重。
当然,“性别不是原罪,恶才是。”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从小就教育情绪管理,共情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以及他的责任意识。
陈冲在电影《误杀》的采访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一个男孩怎么做男孩,怎么追求女孩子,怎么尊重她,爱她,比数理化重要多了。”
生命当中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却在太多家庭中缺席。
最后想说的是,个体的悲剧,照出的从来都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困境。
今天我们只把它当作猎奇的笑话谈资。
明天就不知道谁会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唯有,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打破原有的沉默。
每一段青春,才能被照亮。
每个孩子,才能诞生在爱和期待中。
爱和生命的教育,才能完成最好的闭环。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