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国家出手了!短短10天 连续3位中国顶级网红翻车
[打印本页]
作者:
皮皮电影/南方日报
时间:
2025-9-26 20:00
标题:
国家出手了!短短10天 连续3位中国顶级网红翻车
有没有发现,这两年网红圈的整治,真称得上“雷霆万钧”。
只是今年以来,就有多位大网红遭遇严肃处理。
前有网红“两个小段”因“内裤过敏”事件,被法院判定侵权,向胖东来赔偿40万,公开道歉30天。
随后,千万网红“旺仔小乔”多平台被禁。
演唱会事件、网暴素人,种种行为离谱,恶果终究还是被自己吞下。
紧接着,一份“高级别通报”在8月份出炉。
此前已被封禁的三只羊、东北雨姐,再度被点名。
“建立主播黑名单全国联网机制”,也让违规网红的“花式”复出,再难变成现实。
到了最近,这种“雷霆手段”还在继续。
只是短短10天,网红圈又有多人遭遇账号封禁。
个个还都是网红圈的“顶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三位顶级网红,看看他们到底因为什么“翻车”,又给网红圈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第一位:户晨风“月入五千不配跟我说话!”
户晨风算“翻”得比较彻底了。
全网被封,视频被清空!
他的粉丝并不算多,全网加起来,大约200万左右。
他给自己打的标签不少,但个个都透着一股迷之自信。
比如“全球华人领域著名视频博主”、“著名娱乐主播、社会观察家”,还有“私募基金研究员”。
那这哥们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他的经历比较复杂,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
期间做过很多工作,比如汽修工、电焊工、私募基金研究员等。
这些经历让他在转型做自媒体后,有了很强的话题能力。
一开始,他是拍“国外购买力挑战”为主题的短视频。
后来成功出去庵后,就拍各国的消费水平。
这种视频有噱头,主打一个信息差,对大众来说,也比较有吸引力。
不过,这个赛道很快就引来了不少模仿者。
竞争之下,户晨风也开始步入极端。
他开始以“苹果/安卓”为核心的极端话术体系,制造出了新的“阶层符号”。
在他的视频中,公开宣称“安卓人=低收入群体”,并且构建了一套从学历、职业到消费习惯的全套鄙视链。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贬低国产,一味地追捧苹果、特斯拉等外国品牌。
更离谱的是,他还曾傲娇地炫过富,直言“月入5000的人不配与我对话”。
那么,他如此疯狂地制造“对立”,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原因就在他的收入结构里。
从他晒出的收入不难看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告收入,另一部分则是直播收入。
且,直播收入占据九成。
而这个直播收入,通俗点来说,就是打赏收入。
更有意思的是,他可能是做过打赏用户的分析,且发现,他们多是25到30岁左右的年轻中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几乎都是用苹果手机。
基于这些,他为了迎合这些“金主”,便准备了很多相关“挑事”的话题。
有网友做过相关统计,称他的一场直播,只要能引发两次争吵,打赏就能过万。
这样的“来钱”速度,也让他渐渐沉迷其中。
其实,我们回头看他的那套理论,完全是站不住脚。
而他制造出“对立”的本质,是将“社会焦点”当成流量的“加速器”。
尤其是以手机的品牌来作为衡量人格的高低,让人难以置信。
再加上,极度露骨的“崇洋媚外”,被封是迟早的。
不过,搞笑的是,户晨风被全网封禁,最先破防的居然是韩国人。
因为他曾夸“韩国是发达国家,号召中国要向韩国学习”。
简直是离了个大谱!!!
第二位:张雪峰“文科都是服务业”
相比于户晨风的小圈子出名,张雪峰算得上是知名行业名人。
只是短视频平台,他的关注量就高达近3000万。
2016年,他制作的视频《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在网上爆火。
也因此,他一夜成名。
在做培训的同时,它还上了不少热门综艺、拍摄影视作品,成了全网熟悉的顶流网红之一。
之后他彻底迈入教培领域,化身“顶流名师”,甚至打造出了一个“商业帝国”。
每年高考季、考研季,他都会直播连线一些家长或考生,提供一些志愿填报的“专业建议”。
而大部分直播博主,名称也都是带着“张雪峰团队”。
除了卖课、卖书以外,其团队也经营付费“志愿填报服务”。
一张“梦想卡”的价格为12999元,一张“圆梦卡”的价格为18999元。
本质上,张雪峰的杀手锏是大众信息差。
考生家长对高校政策、优劣势不了解,于是不少家长宁愿花高价,也要“让孩子避开错路”。
因为常常“语出惊人”,张雪峰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比如他曾经说过的,“文科归根到底就是服务业,说白了,就是在‘舔’。”
比如对西南大学兽医专业、对银行及新闻工作的评价,比如对“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羞辱性表达。
虽然之后他都进行了道歉,甚至“捐款”,但依旧平息不了风波。
在直播时,他的口头禅是“我不能说太多”,因此被网友质疑“故弄玄虚”。
在解答家长疑问时,他的表情也有点“高高在上”,被质疑与用户“颠倒身份”。
其实今年高考季之前,张雪峰团队其他工作人员依旧活跃,但其本人已经“变得低调”。
他还有一次“退网”事件。
表示“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在网上看到他”,声称“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不过这事之后不到一周时间,他又复播了。
这次户晨风被封禁后没几天,媒体就曝出“多个平台禁止关注”。
其主要业务平台,都被涵盖其中。
最开始,张雪峰回应“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
之后,张雪峰团队再度进行了回应,解释称“直播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受到了举报”,“公司已经在处理了,应该短期内就可以解决”。
目前来看,网友说的“发言很危险”可能性更大。
还有网友表示,他的很多观点看似务实,但却存在很强的功利性质。
从根源上,就是贩卖焦虑。
更何况,他还将个人观点言论,上升到了主流秩序。
比如,他说的那句,“枪声打响那一天,我至少捐5000万元,公司整体捐款不低于1亿元”。
乍一听,这话有点“热血”。
但实际,这就是“预设条件式表态”。
至于是否完成,完全看他,网友也批评他“就是想要热度”。
对于张雪峰这个人,你很难用“是与非”来简单评价。
但其在直播时,各类偏激言论太多,账号被处罚也确实不值得同情。
至于他的“高价服务”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也许只有若干年后,当事考生自己才清楚。
第三位:蓝战非“九位数就小看我了”
不久前,千万级网红蓝战非也被禁止关注。
从某音、某手,再到小某书,可以说是几乎全平台遭遇处理。
唯一没有被限制的只有微博。
这也是继苹果网红户晨风、考研网红张雪峰之后,又一位翻车的大网红。
说实话,不算上最近的“翻车”事件,蓝战非整个故事都算得上励志。
说一句“草根逆袭”,也完全没有毛病。
他是游戏代练出身,刚入行的时候,日子很苦,每天只花十块钱。
后来,被游戏经纪人发现其有很高的游戏天赋,便正式进入职业赛场,成了一名职业电竞选手。
巅峰时期,他还成了知名战队的队长,擅长中单。
2014年,蓝战非正式退役,随后转入到游戏直播领域。
与大多数人一样,起初他的直播条件很差,人气也不高。
多年坚持后,直播事业才慢慢有了点起色。
而他爆火的根源,则是游戏《绝地求生》。
凭借直播这款游戏,他的直播间人气不仅突破到了200万,更是拿到了过千万的合同。
可以说,他在当时就已经挤入到网红圈的顶流。
那么,一个顶级网红,吸金到底有多“恐怖”呢?
据数据分析,光是今年,蓝战非开直播就超100场,场均销量在两千到五千件,销售额有几千万。
此外,他的两千多万粉丝的账户,一条报价一百五十万,而今年他已经接了三条广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蓝战非已经转入旅行领域。
他发出的每一条视频都有着极高的点赞与互动,商业价值极高。
赚了这么多钱后,蓝战非也渐渐开始“口无遮拦”。
在此前的一场直播中,蓝战非说了这样一句话:
“若全身心商业化,年收入可达九位数(超1亿元),九位数都小看我。”
这句话“炫富”意图比较明显。
有网友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在网红经济的快速崛起彻底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言外之意,他的表述很容易误导年轻人。
此外,类似这样的言论也加剧了公众对贫富差距的焦虑。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我花不了几个钱,我又不结婚。”
也被指,淡化家庭责任。
当然,最让大家怀疑的是他的账务问题。
在直播中,他提及自己环球旅行500天,花销两百万,是自己的一年利息。
也就是说他的资产高达数亿,而这样的资产与他的实际收入是存在矛盾的,有网友就表示“查一下他的税务问题”。
而据网友扒出来的信息,他名下关联七家企业,2025年集中注销了五家。
目前存续的“长沙蓝北文化传媒”,也因为没有公示年报而被列入经营异常的名单当中。
蓝战非遭遇出发,也算得上咎由自取。
一个头部主播,享受了流量的红利,自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么看,上述三位的“翻车”,似乎一点也不冤。
他们的“翻车”,也给网红圈敲响了警钟。
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网红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需要有不断的话题来维持。
但有些人只看到制造对立与煽动焦虑这样的“捷径”,反而将自身的社会责任忘得一干二净。
并且,在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中国网红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如今的网红市场不可避免,但还是希望网红们在享受红利时,能够吸取其他人的教训。
行正路、走正道,才是长远之计。
户晨风、张雪峰、蓝战非“三连封”,给网红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近期,“网红圈”有点不太平静:继网红户晨风在抖音、微博等多个平台账号被封禁之后,知名高考志愿导师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平台的社交账号出现异常,千万粉丝网红蓝战非抖音、小红书、B站账号主页也显示“该用户被禁止关注”。
三名网红,都是什么人?
户晨风,提出“苹果精英论”。他将手机品牌、学历等与社会地位挂钩,贬低安卓用户和国产货,通过贴“苹果思维”和“安卓思维”的标签,无差别攻击普通人。
张雪峰,多次在直播中使用争议性言论,如曾公开表示新闻专业就业面窄、收入较低,“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蓝战非,在直播中透露收入潜力及资产状况,自称若全力投入商业化运作,年收入可达九位数,宣扬“不结婚便不破产”“无家庭负担可随意花钱”等观点。
这几名网红的个人账号连续出现问题,虽然原因不明,处罚力度也不同,但结合最近网信部门重点整治“破坏网络生态”的动向来看,这大概率是一次针对网红的集中整治。
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如今网络生态的一角。有的利用消费符号制造社会割裂,将商品异化为身份标签,长期煽动对立与歧视;有的把一些复杂的教育选择简化为“就业成败”的二元判断,制造情绪焦虑;有的将“炫富”当作成功的唯一标识,宣扬“拜金主义”,鼓吹“奢靡之风”。事实上,有太多网红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利用极端叙事,将本就存在分歧的观点推向对立的两极,刺激用户参与争论、转发扩散,进而实现流量的指数级增长。
也有人不理解,比如有声音认为张雪峰是“普通家庭的嘴替”,是“穷人孩子的报考救星”。不可否认,张雪峰的一些言论,代表了一类群体的看法,某些话题也有延展思考的空间。但具体在实践层面上,却表现为非黑即白的“暴论”。比如所谓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金融圈要颜值能喝酒”“文科都是服务业”等,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言不合就抬杠”“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样的表达方式,只会带来过度反应,而绝无温和讨论的可能。
网络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格局,每一个人都可以传递原生态的社会情绪、诉求和意见。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容纳得下多元多样的声音,但绝不该成为负面情绪的“垃圾堆”、极端言论的“角力场”。最近,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就体现出明确的针对性。
在此背景下,对一些账号的多平台处理,无疑是对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网红的一次严肃惩戒,也为很多网红和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表达个性与传播效果的同时,必须严守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共同构筑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