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俄罗斯海陆空损失创纪录 美援半年后再次登场发威 [打印本页]

作者: 军武次位面    时间: 4 天前
标题: 俄罗斯海陆空损失创纪录 美援半年后再次登场发威
在保持半年多的未被击落纪录后,苏-34近日再次遭遇伏击。日前,美国“Defence-Blog”网站援引乌克兰武装部队消息,称其防空部队于9月25日凌晨4点左右,在扎波罗热方向击落了一架准备投掷滑翔制导炸弹的苏-34,两名飞行员当场阵亡。



▲苏-34再次惨遭击落

乌克兰情报总局随后也发布声明,称其特种作战司令部在9月25日出动无人机,对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军用机场、雷达站发起突袭,击毁两架安-26运输机,并击伤两座用于监视水面的雷达站。考虑到乌克兰不久前,刚刚在苏梅前线,完成对“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的“首杀”,俄罗斯最近损失相当惨重。考虑到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重回支援乌克兰位置、特朗普声称俄罗斯是“纸老虎”之后,局势对俄罗斯相当不利。



▲被乌克兰无人机摧毁的安-26运输机

这次苏-34被击落后,西方舆论按照惯例,开始渲染“F-16使用AIM-120C击落苏-34”。但从现场苏-34的伤痕、受创程度来看,AIM-120根本没有这么大威力,应该又是“爱国者”的战果。作为一款先进的高机动远程防空系统,“爱国者”之前在乌克兰防空部队手里就表现出色,曾创下隐秘设伏,消灭俄罗斯一个空中作战分队、连续击落三架苏-34的成绩。不过,随着俄罗斯调集无人机和“伊斯坎德尔-M”,重点打击前进部署的“爱国者”,美国又在今年三月中断弹药供应,已经在俄乌战场上销声匿迹好几个月了。



▲F-16至今没在俄乌战场上拿下值得称道的战果

如今乌克兰“爱国者”再次出现,说明“欧洲高价购买美制武器援助乌克兰”的模式,已经正式落地,乌克兰防空部队手里的王牌武器得到补给,又开始活跃。相比之下,克里米亚遇袭倒是很正常,乌克兰这三年多几乎就没有中断过类似行动。而俄罗斯黑海舰队败退塞瓦斯托波尔后,无力为克里米亚半岛海上防空屏障,陆基S-400受半岛纵深限制,对远道而来的掠海目标,缺乏远程监视能力,也真是拦不住。两架最大起飞重量24吨的安-26损失,其实不是大事。两座对海监视雷达站停止工作的缺口,要是不能尽快补上,可是要出大事的。



▲黑海舰队旗舰被击沉后,无力在远海组建防空屏障

“伊斯坎德尔-M”本来就使用重型高机动越野平台,机动性非常出色,再加上两枚导弹发射时间间隔较短、超过500千米的典型射程,安全性很高,之前一直保持零损失纪录。但乌克兰通过对苏梅前线的长期监视,发现了俄罗斯第448火箭旅距离前线约110千米的训练基地。经过精心准备后,乌克兰先是使用无人机,压制了包括“铠甲-S”在内的防空系统,然后又重点攻击基地内的储存仓库,最终摧毁一台“伊斯坎德尔-M”发射车、五台运输补给车,占一个火箭旅重型载具数量的十分之一。



▲“伊斯坎德尔-M”的首次损失代价非常大

自今年三月,美国正式断绝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后,后者在战场就陷入颓势,有种左支右绌、风雨飘摇的味道。说白了,就是欧洲虽然接过援助乌克兰的重任,但军事装备产能和性能,均与美国相距甚远,撑不住前线消耗。乌克兰这一阵的军事行动,既需要可靠的情报支援,也有先进战术、优秀装备的加持,水平和之前截然不同,只可能是美国再次插手了。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战争期间先援助到位,战后再清算的模式,而是由欧洲拿出真金白银买单,再交付乌克兰使用。



▲美国现在的军援生意是稳赚不赔

换句话说,现在的俄乌战争,已经变成乌克兰出人、欧洲出钱,美国军火公司火力全开赚钱,集体对抗俄罗斯的模式。以前线的剧烈消耗,和美军武器出口的高昂价格,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该欧洲嚷着要停战了,届时赚足了利润的美国是什么态度,可是不太好说。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