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手机刷屏10小时的母亲 被三岁女儿给教育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每日邮报    时间: 7 天前
标题: 手机刷屏10小时的母亲 被三岁女儿给教育了
如果手机有一个“最佳员工奖”,28岁的Sarah Long大概早就拿到手软。

她每天在手机上花10个小时,比大部分上班族在工位上的时间还要多。刷视频、听歌、刷社交媒体,再顺便经营一下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账号,她的生活几乎全靠这块小屏幕来调味。

这位来自英国中部的年轻妈妈,在2021年怀孕时开设账号,短短三年积累了4.5万粉丝。看起来是个标准的“全职带娃+副业做博主”的励志故事。但翻车点来了——她的女儿Willow三岁时的一句话,把她打醒了。

事情发生得很普通。那天,Sarah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地答应女儿的要求。突然,Willow抬起小脑袋,对她说了一句:

“Mummy, just get off your phone.”妈妈,把手机放下吧。



这不是撒娇,也不是调皮,而是带着一点点失望和恳求。瞬间,Sarah的心“咔嚓”一声碎了。她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我甚至在想,我的女儿会不会以为手机比她更重要?”

这句话成了她的“戒断信号”,比任何一条健康指南、专家演讲都来得更猛烈。因为提醒她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最需要她陪伴的小姑娘。

Sarah形容自己拿起手机就像“肌肉记忆”。不是因为有急事,也不是一定有通知,而是手一闲,就会条件反射般点开屏幕。夜里喂奶时刷,换尿布时刷,孩子午睡时更要刷。结果,本来就分散的时间,被手机切割得更加零碎。

她说:“我以为自己只是打发时间,直到女儿那句话让我意识到,我其实在用手机躲避真实生活。”

是不是很熟悉?多少人一边喊“陪娃好累”,一边默默用刷短视频当作“精神小憩”。只不过,孩子的眼睛,比我们以为的要更敏感。



受到女儿的“灵魂拷问”后,Sarah和伴侣Rob迅速立下规矩:

手机留在厨房——尽量不带进客厅和卧室;餐桌禁令——吃饭时禁止看屏幕,重新把饭桌变成“聊天桌”;晚间无机时光——夫妻俩一起放下手机,看孩子、看彼此,而不是看屏幕。

没想到,这一系列操作立竿见影:

女儿们吃饭更认真了,再也不用端着平板追着喂;家里氛围轻松了,夫妻感情升温了,毕竟Rob终于有机会和Sarah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和她的手机“竞争”。

Sarah笑称:“原来我们家不是需要更快的网,而是需要更慢的陪伴。”



最惊喜的是Willow的表现。

Sarah说,自从她少了“低头时间”,女儿的情绪也更稳定了,甚至变得更听话。因为小朋友感受到了足够的“一对一时间”,当妈妈真的需要看手机时,她也更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陪伴不是无限量供应的,而是“质量胜于数量”。当孩子确定你是真的在意她时,她反而会更大方地“放你走”。

不仅如此,Sarah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她说:“我不再那么容易烦躁,整个人都轻松了。”

少了10个小时的屏幕轰炸,大脑终于得到喘息的空间。

以前,她常常在无意识刷屏后陷入焦虑;现在,她能有意识地选择做些小事,比如和Rob聊天、陪孩子玩、甚至发呆。

这种生活方式,让她觉得“更被爱,也更会爱”。

当然,Sarah并不是完全“反屏幕”。她很清楚,在这个数字时代,孩子们不可能没有屏幕。“适度的使用是必要的,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屏幕世界生存,尤其是学会如何安全使用互联网。”

所以她和Rob的目标,不是完全禁止,而是“做出榜样”:

父母怎么用,孩子就会学着怎么用;父母能放下,孩子才会懂得节制。

说到底,戒掉的不是“手机”,而是“让手机排在孩子之前”。

其实,这不是孤例。研究显示,近一半的英国人都曾被家人要求“放下手机”,甚至10%的父母承认,自己被孩子“点名批评”。

而Sarah的故事,就是这个统计最生动的注脚。她不是被专家说服的,不是被新闻吓到的,而是被三岁女儿的一句提醒击中了心。

有时候,真正能打断我们沉迷的,不是戒断App,也不是时间提醒,而是一个小孩认真的眼神。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