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标题:
打仗迟到 美国32艘两栖作战舰艇 为何战备率低下?
[打印本页]
作者:
装甲铲史官
时间:
前天 23:30
标题:
打仗迟到 美国32艘两栖作战舰艇 为何战备率低下?
2025年2月,美国将包括墨西哥的Sinaloa Cartel和委内瑞拉的Tren de Aragua在内的8个犯罪集团列为全球恐怖组织并加以制裁。随后,美国海军部署了至少2艘驱逐舰协助维护边境安全和禁毒工作。
随着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上述集团的打击力度,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和水兵被增派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中就包括8月14日开始部署的“硫磺岛”两栖战备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
▲10月初美军在国际海域击毁一艘委内瑞拉船只
该部队的旗舰为两栖攻击旗舰“硫磺岛”号(LHD-7),下辖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圣安东尼奥”号(LPD-17)和“劳德代尔堡”号(LPD-28),3舰共载有舰员和海军陆战队第22远征部队士兵4500多名。
▲海军陆战队第365中型倾转旋翼机中队的1架MV-22B“鱼鹰”降落在“硫磺岛”号(LHD-7)上
然而由于“艾琳”飓风来袭,“硫磺岛”两栖战备群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母港开拔后只能缓行在南北卡罗莱纳州的近岸,而无法按时进入浊浪滔天的加勒比海。行军打仗失期,熟悉“揭竿而起”和“李广难封”掌故的中国人都知道兹事体大,但是对美国海军两栖舰艇部队来说可能就不是多大个事儿了:晚到几天加勒比海算啥,从2025年3月初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部队在“美国”两栖战备群舰艇上完成最后一次巡逻到本次“硫磺岛”两栖战备群出征,美国海军陆战队已有整整5个月没有得到部署!
当今世界热战和对峙频发,在全球范围内“美军很忙”的主旋律中,陆战队倦勤小半年无疑很伤害纳税人的感情。但正如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2024年底所说:“我有海军陆战队,有中队,有营和炮兵连……但我就是没有两栖作战舰艇。”,将板子打在“四等人”身上有失公允,毕竟对他们来说,没有船再好的戏也唱不出来。那么问题来了:船呢?
强大的两栖舰队,低下的战备率
美国海军拥有一支庞大的两栖作战舰队,主要作战舰艇分为4型共32艘:
最新的两栖攻击舰(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LHA)2艘和较老的两栖攻击舰(Landing Helicopter Dock,LHD)7艘,设计用于搭载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MEU),包括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与其他舰艇(至少包括1艘船坞运输舰和1艘船坞登陆舰)组成两栖战备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ARG)并担任核心。
▲2020年服役的“的黎波里”号(LHA-7)
▲1989年服役的“黄蜂”号(LHD-1)
最新的船坞运输舰(Landing Platform Dock,LPD)13艘和较老的船坞登陆舰(Landing Ship Dock)10艘,设计用于运输海军陆战队及其装备,并支持使用直升机和两栖车辆进行登陆作战。
▲2007年服役的“新奥尔良”号(LPD-18)
▲1994年服役的“哈珀斯·费里”号(LSD-49)
这些舰只分驻3个母港,即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和日本佐世保。
▲美国海军主要两栖舰艇的母港分布
遂行两栖作战时,两栖战备群(ARG)需要搭载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MEU),两者构成约4000人的作战集团,具备类似轻型航母打击群的战力,成为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宣示存在和投射力量的重要工具。从海湾战争、科索沃冲突、伊拉克战争到最近的哈马斯-以色列冲突,美国的两栖战备群几乎无役不与。
▲ARG和MEU的构成
然而,如此举足轻重的海军资产早在2024年底就被爆出战备率低下,只有约50%的两栖舰艇胜任执行训练和作战任务。2024年,至少有2个ARG/MEU遭遇了战备危机从而导致了部署延迟和演习缺席。时至今日,战备率更是降到了41%。
而根据海军陆战队的计算,这些占美国海军总数约10%的舰艇需要达到80%或以上的战备率才不耽误作战和训练,而2011年至2020年间,两栖舰艇仅有46%的时间可用于执行作战任务。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已经足以被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称作“一场危机”。第1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官员也表示,缺乏可用的两栖攻击舰使得海军陆战队飞行员的训练变得困难,因为他们必须通过登陆两栖舰艇来维持认证。
▲2024年底美国海军两栖舰艇的战备情况
上图中每一横条对应1艘两栖舰艇,蓝色为状态令人满意,棕色为状态不良,可见服役年代久远的舰艇情况十分糟糕。
非一日之寒的松弛感
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就此问题走访了在诺福克和圣地亚哥进行维护的两栖战舰,包括“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劳德代尔堡”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托尔图加”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日耳曼城”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和“波特兰”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根据调查结论,两栖舰队的糟糕状况首先来自维护问题。
由于复杂程度的不同,两栖舰艇的维护周期可能从6个月到3年不等。私营船厂为两栖舰队提供船厂级维护,可能涉及复杂的结构(如船体)的重大修理、机械以及电气系统的维修,甚至是系统的全面重建,以确保舰船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服役寿命。这个等级的维护还可能包括重大现代化改造,以确保舰船在发展的战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海军通常每2至3年为水面舰艇安排一次船厂级维护,期间接受维护的舰艇自然无法执行任务。
复杂程度较低的中期维护通常安排在两栖舰艇未部署的每个季度,一般为期6周。如有必要,正处于中期维护中的两栖舰艇能够在4天内停止维护工作并执行任务。
导致舰队状况不佳的首要因素是美国海军决定取消舰队相当一部分舰艇的维护。就在2022年,海军还计划“剥离”所有10艘LSD舰艇(几乎占两栖舰队的三分之一)。而“剥离”其实就是在预期服役年限结束前将舰艇退役,比如“麦克亨利堡”号(LSD-43)在寿命到期前6年就遭此命运。为此,海军取消了这些舰艇的所有主要的维护计划,包括对舰艇柴油发动机等系统的保养,锈迹斑斑的“麦克亨利堡”号就是带着价值约1.46亿美元的维护欠账退役的。
▲2016年3月完成“寒冷反应”演习任务的“麦克亨利堡”号(LSD-43)船坞登陆舰
虽然急不可耐的海军甚至在向国会国防委员会认证其“剥离”计划并完成相关程序之前就已先斩后奏,国会还是在当年12月禁止拨款用于部分LSD舰艇的“剥离”计划,于是前者不得不继续操持这些看不上眼、本已停止维护的家当。但不管怎样,海军LSD舰艇失修加剧已成事实:2023年海军发现,在13起影响两栖舰队战备状态的事件中,就有7起与LSD舰艇柴油发动机的维护延迟有关。
总之,一度取消的维护计划造成了海军大量维护工作的积压,降低了支持系统的可用性(如舰船压载系统),削弱了对舰艇状态的掌握(例如船舶推进系统和船体结构,这些本是维护计划中的强制性要求项目)。
海军未能实现舰船可用率目标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维护工作习惯性超期。在2020-2022财年进行的14个船坞级维护项目中,按时完成的仅有3个,导致累计延误超过 1200天。金钱维度上亦是如此,这些维护项目的实际总成本比原始合同价高出了整整4亿美元。海军陆战队文件也曾指出,从2010年到2021年,71%的两栖作战舰艇基地维护项目未按时完成,累计导致这些舰艇及其相关海军陆战队员损失了28.5年的训练和部署时间。
▲近年来两栖舰船船坞级维护期的平均持续时间
“托尔图加”号船坞登陆舰(LSD-46)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截至2024年6月,该舰自2013年以来经历了5次维护和现代化升级却连一次部署都未参与,因为其主要的现代化升级工作在维护期开始后的6年多时间里都未完成。海军对此当然难辞其咎,因为现代化升级工作一直是该军种的最低优先级任务。
▲“托尔图加”号船坞登陆舰(LSD-46)
“托尔图加”号尚属单舰,而由“拳师”号两栖攻击舰(LHD-4)、“萨默塞特”号船坞运输舰(LPD-25)和“哈珀斯·费里”号船坞登陆舰(LSD-49)组成的两栖战备群原本计划于2023年9月部署,结果因集体遭遇维护延宕而误期,其中尤以维护工作拖沓到2024年4月方告结束的“拳师”号为最(“萨默塞特”号和“哈珀斯·费里”号分别晚了74天和17天)。
好不容易归建两栖战备群后,“拳师”号的舵又出现故障,只好再次返港。等到该舰于2024年7月终于恢复部署时,已经比计划晚了10个月。在“拳师”号趴窝期间,第15海军陆战队远征队的载具只剩下不具备F-35战斗机作战能力的“萨默塞特”号和“哈珀斯·费里”号,而整个两栖战备群也完美地错过了原定的演习计划。
而以上并不是“拳师”号第一次掉链子,该舰的强制通风鼓风机就曾多次出状况。2020年维护期间,维护承包商就对该设备进行了大修,但在海试中再次坏掉。2022年8月强制通风鼓风机又一次接受大修,结果其正常工作状态仅仅维持到同年11月。
▲搭载F-35战斗机的“拳师”号两栖攻击舰(LHD-4)
▲“萨默塞特”号船坞运输舰(LPD-25)
▲“拳师”两栖战备群深受维护延迟困扰的部署计划
不光是大修容易误期,就连本应更灵活的中期维护也会出现变数。如前所述,海军认为处于中期维护的舰艇能够在4天即96小时内停止维护并进入可部署状态。然而,政府问责局(GAO)在2023年10月走访“日耳曼城”号时被告知,由于正在进行的中期维护涉及工作量太大,该舰无法在96小时内实现部署。根据GAO的实地观察,该舰舰况也的确不具备快速转入部署的条件。
造成维护延期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属于天灾,比如新冠疫情,更多的则是“事在人为”。
历史最悠久的两栖攻击舰“黄蜂”号(LHD-1)属于海军最后一批非核动力蒸汽推进舰艇,正面临着蒸汽系统零件来源日益减少的问题。而且由于非核蒸汽推进系统的技术日益过时,相关专业技能也在逐渐流失。这些现实情况当然会导致“黄蜂”号这样的舰艇维护困难,出现延迟也就在所难免了。虽然海军正在研究将在役的两栖攻击舰(LHD)在预期的40年寿命基础上加以延长,但并不考虑更换这些舰艇的蒸汽推进装置,因此老舰的维护工作还得继续面临上述困难。
老舰难以维护,新舰居然也不争气。2022年7月服役的“劳德代尔堡”号船坞运输舰(LPD-28)由于设计缺陷已经落入使用受限的境地。例如:其折臂式起重机和“卡利”式吊艇架故障率高,相关零件的订购又动不动就延误;其燃油和压舱液体的液位指示器对两栖作战至关重要(因为两栖舰艇需要有效压载数百万加仑液体以加大舰艇后部的吃水,从而保证抢滩舟艇等的出动能力),但舰上团队缺乏对这种新设计设备的校准能力,每次校准都必须请专门的技术人员上舰;舰上人员搞不定的还有光纤导航灯,出问题时也得恭请专业人士上舰处理。
▲“劳德代尔堡”号船坞运输舰(LPD-28)
“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LHD-2)则在对维护承包商质量控制方面出过纰漏。某受雇于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的“现代化团队”奉命焊接该舰部分高压蒸汽推进系统的管道接头,而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知识来管控该项工作的流程。
在对已完成的300多处焊缝进行X光检查后,监管部门才发现施工方并未遵循必要的质量保障规定,而多处不过关的焊缝也导致大量返工,并延误了维护工期。
▲2023年9月,“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LHD-2)在BAE公司圣地亚哥船舶修理厂的干船坞中
就在特朗普急需两栖舰艇在加勒比海用兵之际,2025年8月21日,美国海军“新奥尔良”号船坞运输舰(LPD-18)在冲绳突然起火。尽管在日本方面的协助下用时15个小时得以扑灭,但灾害无疑让早已捉襟见肘的两栖舰队的可用之兵进一步萎缩。
▲其他船只以水龙协助“新奥尔良”号灭火
而5年前的7月12日美国海军“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LHD-6)上发生的那起大火在熄灭前燃烧了4天,更是直接将停泊于圣迭戈的该舰变成一堆没有修复价值的废铁(如强行修复需耗资25亿到32亿美元和耗时5到7年)。但是惨痛的教训没有警醒所有人,一周后姊妹舰“基尔萨奇”号(LHD-3)亦在维护过程中发生小型火灾。考虑到“布干维尔”号两栖攻击舰(LHA-8)也曾于2023年建造期间由于动火作业而起火,美国海军两栖舰艇部队在遭致火灾方面可谓颇具传统,而对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名动天下的氪金损管技能似乎没怎么传承。
尽管这些都是意外中的意外,但多次起火肯定降低了美国海军两栖舰艇的部署能力。
▲浓烟滚滚的“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LHD-6)
无法乐观的前景
在美国海军的蓝图中,2032年至2040年间两栖舰艇的规模应维持在至少31艘(其中至少包括10艘两栖攻击舰,即LHD和LHA)的水平。一般来说,未来10年海军会每2年购买1艘新两栖船坞运输舰(LPD),每4年购买1艘新两栖攻击舰(LHA)。然而照此速率,新舰并不足以确保在未来15年维持31艘的目标。
乐观的海军意图将两栖攻击舰(LHA)的采购(及预期交付)周期压缩至3.5年,但是根据海军近年采购的两栖舰艇(例如“费城”号船坞运输舰(LPD-32)和“费卢杰”号两栖攻击舰(LHA-9))进行估算,LPD从合同授予到交付大约需要6.5年,而LHA则大约需要7年,船厂的生产力能否满足要求令人怀疑。
除了抱着造舰计划等米下锅,要守住31艘两栖舰艇红线的美国海军不得不想办法善待在役的老旧舰艇,具体而言有6艘两栖攻击舰(LHD)和2艘船坞登陆舰(LSD)必须在计划寿命基础上超期服役。其中海军重点关注至少2艘两栖攻击舰(LHD)的延寿工程,每艘预计耗资10亿美元,预计延寿至少10年。
当然,老旧两栖攻击舰(LHD)也是海军最后一批非核动力蒸汽推进舰艇,延寿工程也绕不过老旧系统带来的难题,比如推进系统和冷却系统。好在海军已经在计划从2025财年开始升级LHD和LHA两栖舰艇上的发电系统以提高其可靠性。2艘船坞登陆舰(LSD)也计划各自延寿1年,但是从当前的维护状态来看很难达成目标。
▲2025财年LSD和LHD两栖战舰寿命延长计划
▲在不进行延寿或加速造舰的情况下两栖舰艇和两栖攻击舰的数量预期
除了上述2型两栖舰艇,海军还计划对船坞运输舰(LPD)级舰艇进行重大改造。其中中期现代化改造将于2029年开始,每艘舰艇耗资约1.4亿美元,11艘舰艇的总费用将超过15亿美元。但是,海军的钱袋还宽裕吗?
如前所述,美国海军两栖舰艇时不时以火焰和浓烟占据报端牵引着大众的注意力。其实与这些偶发和劲爆的“黑天鹅”事件相比,长期存在、各方均心知肚明却无意或无力改变的维护积弊才是对两栖舰艇部队战备率更具决定意义的“灰犀牛”。低迷的出勤效率惊动了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相关调查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并得出了结论。
但是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开出的“药方”无非是“海军部长应与海军陆战队司令协调,制定并实施双方联合作训时间表以确保特定时间所需舰船数量”以及“海军不得在未获允许前自行‘剥离’舰艇”等等正确的废话,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一切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钱。
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GAO)2018年的报告,舰船成本超出预期数十亿美元,已经造成了美国海军购买力的下降。就今天来看,根据海军2025财年预算中的新船坞运输舰“特拉维斯·马尼恩”号(LPD-33)耗资约21亿美元,新两栖攻击舰“赫尔曼德省”号(LHA-10)则多达46亿美元。
并且,海军的造船项目多年来一直处于延误状态,即使新舰最终入役,其质量和性能也常常达不到预期。在2022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发现海军面临近18亿美元的维护积压。这表面上是美国造船工业的产能问题,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到熟练工人不足,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所以,就像曾经将“对美七成论”奉为圭臬、砸锅卖铁而终不可得的日本海军一样,美国海军两栖舰艇部队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也是实力和野望不匹配的问题:所谓的“31艘红线”何尝不是新的“对美七成论”呢?论识时务,主宰世界已成习惯的美国可能真得向辉煌过也务实过的联合王国学习学习了。
欢迎光临 今日澳洲 (http://austoday.com.a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