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在基本常识公众号上的文章《他们准备了10辆救护车,却说闷罐车里的乘客还不够热》在阅读量十万➕后被消失了,发在微博上的文章阅读量到百万后也被屏蔽。
今天我还要写一篇揭露铁路系统发动内部水军操控舆情的文章,如果基本常识公众号因此消失,至少我为铁皮车厢里的呼吸自由努力过,值了。
先请大家看几条发表在官方媒体上的评论文章:
第一篇标题《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更不能没有底线》,作者朱哲。
原文链接:https://m.toutiao.com/is/lGHSQYD8ztg/
第二篇标题《破窗非壮举,守规方为真担当》,作者,作者杨轩宇。
www.ln.chinanews.com.cn/news/2025/0705/31806.html
第三篇标题《砸窗非“英雄之举”,守“序”方为安》,作者简燕、张凯。
原文链接:https://m.toutiao.com/is/HEYOgAsWSNc/
三篇评论文章截图
有没有发现三篇评论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先否定破窗的行为,破窗不是自救壮举,破窗非壮举,砸窗非英雄之举,然后再强调要听从铁路系统的指挥,不能情绪脱轨,要守规,要守序。
但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读者们,想必都能很容易地看出来,说得委婉一些,这三篇文章是来自同一个题目的“命题作文”,说得直白一点,这就是发动内部水军来洗地了。
铁路系统的领导布置了一个操控舆论的任务,要求各集团公司宣传干事积极发声,旗帜鲜明批评K1373列车乘客破窗通风的行为,引导公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服从铁路管理。
嗯,你可能会觉得我光凭几篇文章标题类似就做出这样的判断太主观了对吧?不,我有证据。
第一篇文章作者朱哲,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2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二篇文章作者杨轩宇,中铁沈阳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3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三篇文章作者张凯,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4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难怪这三篇文章满满的“正能量”,就是看不到一点点人味儿,原来是铁路系统历年来宣传战线优中选优的精英,被集中派出来硬刚网络舆情。
旅客们只不过在体感温度40+的车厢里封闭了两三个小时就要擅自砸窗,挑战铁路管理秩序,难怪铁路系统的领导们看不下去,要出动正能量纠察队了。
只是吧……贵铁路系统的领导们可能的确是不太了解21世纪的网络传播规律,贵铁路系统宣传战线的精英们也实在是业务水平堪忧。
我举几个例子:
上述第一篇文章提到列车的通风问题,但作者却是拿高铁的车厢情况来讨论K1373绿皮车的情况。
朱哲写到,高铁车厢非密不透风的铁罐,空调系统失效后,工程师设计的通风机制仍在运作。
朱哲文章截图
在后续
写到玻璃时,朱哲仍然写的是高铁车窗玻璃。
铁路系统的职工享有特殊优惠,朱哲自己估计是不屑于去乘坐绿皮火车的,日常宣传也都是高铁多么先进多么优秀,脑子里估计根本就没有K字头火车的概念,更无法与乘坐绿皮火车被闷在车厢里的乘客们共情。
上述三篇文章都提到了玻璃的问题,异口同声都在说旅客砸玻璃产生的碎片可能飞溅伤人。
朱哲文章截图
张凯文章截图
这些说法看起来是为旅客着想,实则暴露出这三人虽然身为铁路职工,却缺乏铁路设备相关的基本常识。
无论是K字头列车还是高铁,车窗玻璃的一个最基础的要求就是防爆,在受到外力撞击破损后,防爆玻璃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碎成尖锐的渣渣,而是像蛛网一样碎裂,形成边角圆润的碎块。
现场图片也清晰地反映了防爆玻璃的特性,这种玻璃是不会飞溅伤人的,碎下来的玻璃渣也不会划伤人。 (顺便科普:拿安全锤砸玻璃应该砸车窗边角位置而不是中心)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几个人都清楚知道防爆玻璃的特性,但为了论证旅客危急情况时砸玻璃不对,他们故意要无中生有编造玻璃飞溅伤人的风险,故意要危言耸听恐吓旅客正当的自救行为。
身为铁路职工不懂防爆玻璃的原理,或者明知防爆玻璃的原理还故意无中生有危言耸听,我也说不好哪一种更恶劣。作为一名怕死的旅客,这两种情况的铁路职工我都不想遇到。
还有一个点要指出的,也是这几篇文章里最无耻的一个地方,就是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把旅客砸窗的行为比喻为“情绪脱轨”。
如果是媒体这么评论我也就算了,主观评价不一致很正常,但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却是铁路系统的职工,这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之所以旅客们会被困在闷罐车里几个小时,之所以形势发展到旅客要砸窗透气的局面,归根结底是你们铁路系统的货运列车撞了客运列车,是“列车车头脱轨”在先,才导致上千名旅客遭受酷暑考验。
公众还没来得及追究你们铁路系统“列车脱轨”的安全责任,你们铁路系统怎么有脸跳出来说旅客“情绪脱轨”呢?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我无意针对这三篇文章的作者,他们写命题作文就算有错也算不上罪魁祸首。
真正让我害怕,也是驱动我冒着风险也要写作这篇文章的,是铁路系统这些领导绝不认错的傲慢姿态与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宣传工作思路。
任何一个公共系统都不可能绝对安全,但要是这个系统一概拒绝外部批评,绝不认错改正,那它的安全性就很难有进步。
任何一个公共系统都不可能绝对安全,但要是这个系统的领导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上个世纪,那我真的很难信任它的安全承诺。
更不敢在危急关头把要不要破窗的决策权交到这些空调房里的铁路系统领导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