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娃哈哈是否损失国有权益损失?党媒也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这几天宗家财产争夺案争得不可开交,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极大关注。当然除了关注他们家产的分配之外,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娃哈哈有没有涉嫌国有资产的流失?因为从股权结构来看,一直以来娃哈哈集团最大的股东都是杭州上城区的国资,目前国资占股仍然高达46%。



之前《经济参考报》曾经发布过《国有股东和职工权益涉嫌受损,娃哈哈“体外”迷局待解》一文。



文中曾经提到,从一直1999年至2007年,国有股分红借给娃哈哈集团使用,该分红借款利息奖励给经营者和职工。

另外从2008年到2022年末,娃哈哈集团未与上城区政府签订优惠政策,娃哈哈集团账面不进行利润分配,这意味着国资股东没有得到任何分红。



然而在娃哈哈集团每年出具形式上的股东会决议中,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会却以“资金往来”名义获得分红。

另外截至2022年底,境内“娃哈哈系”(包括体外公司)总资产为370.4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512.02亿元,营业利润为61.48亿元,净利润为47.67亿元,未分配利润124.28亿元。

但是截至2022年底,娃哈哈集团(及集团直接投资的16家子公司)资产总额只有58.07亿元,占娃哈哈系总资产的比例只有15.67%,而且2022年娃哈哈集团营业收入只有14.03亿元,占娃哈哈体系的比重只有2.74%;实现净利润为1871.28万元,占娃哈哈体系的比重只有0.39%。



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娃哈哈集团国有权益流失是比较严重的。

对于杭州国资如今的这种处境,其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层几十年前就开始酝酿去国资化了,这个事情得从娃哈哈跟达能合作说起。

实际上在几十年前,随着娃哈哈不断发展壮大,管理层一直想摆脱国企的影响,而对娃哈哈集团来说最大的资产是什么?其实就是“娃哈哈”这个品牌,消费者之所以买到他们产品也是认可的这个品牌。

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层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早在1996年的时候,他们就想将娃哈哈这个商标转移出去。

1996年,娃哈哈集团引进外资,他们与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合资成立五家公司,其中就包括娃哈哈食品这家企业。

随后娃哈哈集团与达能公司签订《商标转让协议》,约定娃哈哈集团向娃哈哈食品转让“娃哈哈”系列商标,其中部分商标作为娃哈哈集团对娃哈哈食品注册资本的部分购买,另外部分商标由娃哈哈食品向娃哈哈集团购买。



当时这个商标转让协议有一个规定: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

这个协议意图其实非常明显,其实就是要摆脱国资对娃哈哈这个商标的控制。

然而当时娃哈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之一,国家是不会轻易让它落入外资手中的,最终这个商标转让没有能够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批准。

娃哈哈集团后来在跟达能打官司的时候也明确提到:1996年签订的“娃哈哈”注册商标转让协议一直未得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许可。

眼看商标转移没有能够成功,娃哈哈一些管理层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他们直接绕开合资公司,在体外成立了很多子公司,然后将把娃哈哈集团的部分业务转移出去。

这直接把合作企业达能给惹火了。

2006年4月,达能集团起诉娃哈哈集团违反1996年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并要求娃哈哈集团关闭非合资公司,或达能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集团旗下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然而达能这个诉求最终没有能够达成,为此双方打了几年的官司,最后在2007年法院作出判决,“娃哈哈”商标所有权仍然归娃哈哈集团所有,到了2009年,达能也跟娃哈哈进行庭外和解并退出了合资公司。



按理说法院将“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判给娃哈哈集团,其他人员包括管理层没有经过集团的许可是不能随便使用这个商标对外投资或者做其他事情的。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娃哈哈的管理层仍然在娃哈哈集团之外的体系大量使用了娃哈哈商标进行各种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娃哈哈底下有大量的娃哈哈公司,但真正属于娃哈集团控制的只有16家企业,剩余的其他娃哈哈公司都是体外公司。

而娃哈哈集团管理层之所以敢明目张胆这么做,因为他们始终不认可娃哈哈集团持有娃哈哈的商标,而是一直坚持认为娃哈哈食品才是娃哈哈商标的所有人。

比如娃哈哈集团于2025年2月12日声明,娃哈哈食品为商标实际权利人。

当然除了商标的混乱之外,业务的大腾挪才是让人无法理解。

虽然目前娃哈哈集团的规模非常庞大,但其实大多都在娃哈哈集团的体外运行,而且渗透到了上下游各个环节,这里面最主要的操盘手是宏胜集团。

宏胜饮料集团成立于2003年,目前由离岸公司恒枫贸易有限公司100%控股。



刚开始的时候宏胜只有一条饮料灌装线,主要为娃哈哈做代工饮料,但从2007年开始宗馥莉独立执掌宏胜饮料集团,随后宏盛饮料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宏胜集团官网公开资料,目前他们在全国共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但这里面很多业务其实都是围绕娃哈哈业务展开。

目前娃哈哈集团很多产品的代工都是由宏盛饮料集团进行,据说宏胜集团所代工的娃哈哈占比至少达到1/3。

这个比例一直在快速上升,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在老宗去世之后,作为一把手的宗馥莉直接关闭了很多娃哈哈集团的工厂。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5年初到6月份,娃哈哈已关停了18家分厂的生产线,涉及深圳、重庆、天津、陕西咸阳、浙江衢州、江西吉安等地分厂,而且这些工厂跟宏胜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为什么要关闭这么多工厂,娃哈哈回应称与调整优化产销布局结构有关。



然而比较奇怪的是,他们一边关闭这些工厂,另一边却到处建设新的工厂,而且这里面新建的工厂不少都跟宏胜系有关,如广州恒枫饮料有限公司、贵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成都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等。

除了对工厂进行大调整之外,它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

比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是娃哈哈集团专门生产、销售桶装水的公司,原来是产销一体的企业,对外销售价格为16.8升桶装水7.52元,然而从2025年4月开始,桶装水业务模式发生改变,上海娃哈哈先以每桶2.44元的价格卖给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宏胜集团旗下公司)再由迅尔商贸对外销售。

这说明娃哈哈集团正在有意将更多的代工业务转给宏胜系。

至于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在杭州国资成立专班之后,很快会有答案的。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19 15:1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