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军巨型巡洋舰海试,可携80枚高超音速导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8月18日,白海海面上掀起波澜。时隔整整26年,俄罗斯海军的11442M型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RFS Admiral Nakhimov,舷号080)终于完成大修和现代化改造,驶离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码头,展开首阶段工厂海试。这艘满载排水量达2.8万吨的“冷战遗产”,在沉睡数十年后,重新点燃了核反应堆的心脏,让全世界的军迷都为之侧目。



▲正式开启海试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前身为“加里宁”号,1983年开工,1988年服役,是苏联海军为抗衡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而建造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第三艘。该级舰是世界上唯一的核动力大型巡洋舰,排水量比美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大出近一倍,被北约称为“战列巡洋舰”。其设计思路是以超强火力与防空系统,压制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空中与水面力量。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财政衰退,庞大的基洛夫级成为沉重负担。1997年,“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因动力系统故障退出现役,自1999年便长期停泊在北德文斯克,整整“封存”了26年。

直到2008年,俄海军才决定对其进行大修与现代化改造。升级历程几乎是一部“延期史”:2008年开始卸载乏核燃料;2013年签署改造合同,启动全面升级;2015-2017年完成旧设备拆除、舰体修复;2020年重新下水,进入舾装阶段;2025年核反应堆启动,正式出海试航。原计划2018年重返服役,却一拖再拖到2026年方能正式交付。改造费用也从最初预估的1000亿卢布,暴涨至2000亿卢布(约合220亿美元),可谓“烧钱黑洞”。



▲升级后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此次升级的最大亮点,便是将原本的20枚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发射架,替换为10套3S14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最多可容纳80枚导弹。这意味着,“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将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武库舰”。可搭载的导弹类型包括:对陆攻击、射程2500公里以上的“口径”巡航导弹;射程600公里的“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速度高达8-9马赫,号称几乎无法拦截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尤其是“锆石”导弹的出现,意味着这艘冷战巨舰成为全球首批搭载高超音速反舰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一旦满载80枚,理论上可在数分钟内同时对航母战斗群发动毁灭性打击,这也是文章标题所谓“毁天灭地”的真正由来。

除对海攻击外,该舰的防空火力也得到全面强化,包括S-300F升级版(48N6E2),射程200公里;32单元“鲁道特”垂发,可搭载9M96中程/9M100短程防空导弹;以及6-8套“铠甲-M”近程防御系统,拦截低空来袭导弹。这样一来,该舰具备远、中、近三层防空圈,在纸面参数上堪称俄海军水面舰艇的“最强盾牌”。唯一遗憾在于,雷达与指控系统仍未迈入四面相控阵时代,作战效能与美军“宙斯盾”舰和我们的主流驱逐舰相比仍存在差距。



▲基洛夫级升级前后的对比照

从实战角度看,俄海军未来真正的主力仍是22350型护卫舰与“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基洛夫级体量庞大,维护费用惊人,一艘舰一年开销足够新造数艘护卫舰。因此,估计俄军对“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升级更多是一种战略象征:对内,维持俄海军“大舰巨炮”的威望,展示“苏联遗产”的延续;对外,在北极与大西洋方向牵制北约,特别是对美国航母形成心理震慑;同时也是未来为姊妹舰“彼得大帝”号的改造提供经验参考。

尽管“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海试让俄罗斯民众热血沸腾,但现实仍然冷酷:首先是资金困境,俄乌冲突下财政紧张,后续维护能否持续投入存疑;其次是工业能力衰退,俄罗斯现存造船业人力老化、零部件供应依赖进口,长期支撑难度大;最后是该型舰舰龄过高,该舰已近40岁,即便升级,平台老化不可避免。换言之,这艘冷战巨舰虽能在未来十年左右维持威慑力,但其命运最终仍可能重蹈苏联遗产“昙花一现”的覆辙。



▲这搜“冷战巨兽”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


在美军“肯尼迪”号航母下水6年仍未形成战斗力的背景下,俄罗斯人或许不会为“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拖延感到尴尬。对他们来说,这艘巨舰重返大洋本身就是胜利。它不仅是一艘战争机器,更是俄罗斯坚持大国身份的象征。虽然80枚锆石导弹,足以让任何一个航母战斗群噩梦重现。然而,在在未来大国海上对抗中,它究竟能否兑现这种“毁天灭地”的威慑,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5:5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