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婴儿奖金”吗?不是那种国家发的育儿补贴,也不是学费补助。在瑞典,这是一家电器公司推出的新型促销。
口号直白到有点太大胆——“怀孕就全额退款。”
今年夏天,这张颇为“奇葩”的广告海报挂在了瑞典的街头。广告很简单,就一张图+一行字,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设计,却能让每个人都停下来多看一眼。
背景是泛着金属光泽的深棕色,画面中央,有一根巨大的、两道杠的验孕棒。
下方是两行大字,写着一句耐人寻味的标语——
“一笔可能让你呕吐的交易。”
乍一看,这像是某个恶作剧。谁会用怀孕来打广告?
但很快,人们发现这并不是玩笑,而是由挪威电子零售商Power正式推出的一项促销活动:只要女性顾客在门店购买电器后30天内怀孕,就能获得全额退款。
你没听错,就是这么“单一”的条件——买电器,怀孕,再退钱。
在这个以冷静理性著称的北欧国家,这样的营销方式几乎是一颗重磅炸弹。
短短几天,它就点燃了舆论场,从家庭主妇到大学教授,从女权主义组织到营销学专家,全都忍不住开口评论。
咱们先来看看活动的细则。Power在瑞典29家门店同时推出了这项“宝宝奖金”(baby bonus)政策:
参与活动的顾客必须是年满20岁的女性;
在购物30天内怀孕;
必须出具医疗证明,证明受孕日期在规定时间内;
预产期必须落在购物后的260到303天之间。
只要满足以上条件,退款就会以店内购物额度的形式返还,无论你买的是几十欧元的电动牙刷,还是几千欧元的整套厨房家电。
可能是觉得不够炸裂,Power还在广告语里毫不避讳地写下开头那句话:“这是一笔值得你脱下裤子的优惠。”
这种赤裸裸的暗示,让不少女性直呼“恶心”。毕竟这种把怀孕和商品优惠划等号的策略,听起来像是“把子宫当会员卡刷”。
有人以为这是个无伤大雅的营销恶搞,甚至有人觉得“瑞典人又在搞冷幽默”。但随着活动细节曝光,愤怒的声音迅速盖过了笑声。
社交媒体上,和这张广告图放在一起对比的,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明显在讽刺这种行为活脱脱就是“把女性当作生育机器”。
女权主义团体更是反应激烈,认为这是“以厌女作为营销噱头”,并第一时间向瑞典国家广告监察机构投诉。
舆论沸腾之际,Power也迎着风口浪尖站出来,为自己的策略澄清。市场负责人Eddie Hernandez出面解释。
他在LinkedIn上发文,强调这次活动的目的不是物化女性,而是“打破广告疲劳”:
“在瑞典历史性低出生率的背景下,Power推出了一项能够帮助应对人口危机的活动。我们希望制造一个既能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又能引发社会讨论的案例。”
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他甚至给活动找了一个颇具“哲学感”的理由:
“人们常常指责电子产品让亲密感消失,因为大家都盯着手机而忽略彼此。我们想要鼓励那些本来就考虑要孩子的人迈出一步,告诉他们——消费电子产品也可以成为一种推动。”
Power的立场很明确:我们没有物化谁,只是“解决广告疲劳+提高生育率”一箭双雕。
但这种解释并没能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强行合理化的诡辩”。
双方各执一词,但这“靠怀孕拿优惠”的活动到底能不能持续,有没有违规,还得专业人士来做出判断。
面对不断升级的舆论战,瑞典广告监察机构很快介入调查。最终,他们的裁定结果只有一句话:“缺乏社会与职业责任感。”
这场轰轰烈烈的“怀孕返现”活动,被官方认定为不负责任的营销。
不过,争议并没有因此降温,反而因为裁决的公开,让事件热度再次被推高。
事实上,Power并不是第一次玩出格的营销。就在2024年,他们还搞过一场“纹身打折”活动:
只要顾客愿意把Power的Logo永久纹在身上,就能获得商品五折优惠。
结果不出意料,活动很快被骂上热搜,最终草草收场。
而今,他们再次抛出“怀孕返现”,似乎有意将“挑战底线”作为品牌策略的一部分。
不过,抛开营销噱头,事件背后其实折射出瑞典真实的社会焦虑。
根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瑞典新生儿数量为49700人,这是23年来最低的半年出生数。生育率更是只有1.4,虽然高于芬兰,但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7%。
对于瑞典这样的福利国家来说,人口下滑不仅意味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还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短缺、福利体系承压。
所以,当Power打出“怀孕返现”的旗号时,它确实戳中了一个社会痛点。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太粗暴,也太冒犯。
如果要总结这件事最令人震惊的地方,那无疑是广告语言的直白与荒诞。
“让你呕吐的交易”、“值得脱下裤子的优惠”,这些词汇不是出自段子手,而是来自一家正规零售商的官方宣传。
它们精准地击中了大众的猎奇心理,也难怪会在短时间内刷爆舆论。
但与此同时,这种语言也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它把怀孕这种私人而庄重的行为,简化为一种“商业交易”,那么难免会让人不适。
最终,这场“别出心裁”的优惠活动并没有真正改变瑞典的生育曲线,也没有让Power获得正面口碑。
当人们回忆起这一年夏天的瑞典街头,大概都会想起那张印着两道杠的海报——以及它背后引发的铺天盖地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