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RT》9月14日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就波兰指控俄罗斯无人机越境一事发声,指出这起事件是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的直接体现,并发出警告,当前的对抗性言论与军事紧张正在制造严重的误解与误判风险,强调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不扩大战场、不升级冲突、不挑衅任何一方。
近来,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剑拔弩张,波兰方面称,其防空部队在9月11日当天击落了多架俄罗斯无人机,指控俄方蓄意侵犯,并迅速将事件提交联合国。
同时北约迅速扩大在波兰的部署规模,多国驰援东翼,而俄罗斯又和白俄罗斯贴脸举行军演,演习项目还包括核决策。
在这种随时开打的情况下,中方表态的强度,看起来不足以将双方拉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只要表明自己立场没有改变,就足以压制住各方。
(俄媒报道截图)
从波兰无人机事件的发展路径来看,当前氛围确实处在高压状态,误解与误判的风险急剧上升,尤其是各国军备、舆论反应链条已经高度武器化,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并走向失控。
目前,双方都有调兵动作,并且是“劲儿往一处使”,从四面八方涌向波兰这个中心,看这个架势,不打起来都对不起摆出的这个阵仗。
但实际上,尽管摩擦不断,敌意螺旋升级,各方始终没有真正越过红线。
这说明,即使存在爆发冲突的技术与环境条件,但政治层面的安全刹车机制并未失效,哪怕波兰坚称自己遭到了实质性的侵犯,北约也只是动用了第四条,表明各国在政治层面,没有真打的意愿。
而促使这种克制维持下去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中国超然般的存在。
(中美俄国旗)
从地缘竞争层面,实际上不管是俄罗斯还是西方,不管是对中国有敌意的,还是和中国深入合作的,它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一旦北约和俄罗斯爆发大战,中国必然是最大获利者。
简而言之,西方和俄罗斯拼了,中国就一家独大了。
过去几年的俄乌战争,欧美与俄罗斯深陷其中,资源消耗巨大,战略疲劳严重。
若此时局势在东欧边境全面失控,哪怕不是热战级别的爆发,单是北约与俄军的战术对撞,就足以打乱欧洲防线,逼迫美国在欧洲方向倾斜更多兵力与预算。
而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参与这场冲突的五常国家,必将因此获得空前的战略空间。
一方面,欧洲战略重心会被牢牢拽住,法德等主要国家不得不放弃对亚太方向的干预企图;
另一方面,美国面临两线作战压力,甚至还得提防着本土被偷袭,将更加难以分出资源对抗中国。
从南海到台海,从东盟到中亚,从东方到西方,中国大有可为,意味着是什么不言而喻。
而且如果真的爆发了波及整个西方的大战,那战后世界格局将不可避免地被重塑,在西方与俄罗斯双双筋疲力尽的局势下,唯一保持工业产能完整、科技基础稳定、战略资源充沛的国家,就只有中国。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剧本,显然是扮演鹬蚌的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耿爽大使)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占了谁的便宜,中国处在这样的位置上,是因为中国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远见。
中国的隐形威慑不是通过军事基地、核武部署或者盟约条款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独特的位置感与不可替代性来产生效应。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坚决保持中立,只要耿爽大使在联合国重复一遍中国还是不站队的立场,其他所有参与方就必须在地缘和战略层面为中国预留一个变量。
而这种变量根本无法预判,哪怕是不懂地缘政治的人,也能够想象出中国可以获得多少战略红利。
有人老是觉得反复强调立场太平淡,甚至是软弱,希望听耿爽大使说“中国如果介入俄乌战争现在也不会打成这样”这种话,但实际上,真正有分量的话,就是陈述原则,表达克制,一个克制的中国反而会让各方都老老实实蹲在那里,不能轻举妄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
所以为什么西方总是在俄乌问题上碰瓷中国,要么污蔑中国军援俄罗斯,要么让中国去劝劝俄罗斯,千方百计把中国拉下水。就是因为中国真的下场了,哪怕国力强大,对西方更不利,但只要卷进来,大家一起被消耗,一起被削弱,而不是我们被卡在绞肉机里消耗,你中国却在那疯狂发育。
这种超然的存在,就是中国战略智慧的体现。
你看特朗普咋咋呼呼,要叫停冲突,叫不停又想把烂摊子甩给欧洲,他其实就是希望能让美国处在中国这样的位置上——要么你们别打了,要么你们自己去打,美国不玩了。
但直到现在,特朗普也没有叫停俄乌冲突,更没能让美国抽身其中,反而陷得比拜登时期还要深。
这充分说明,能想到也不代表能做到,更加凸显了中国的战略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