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鸡排哥”人设崩塌 反转看傻全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你可以拒绝我,但请别拒绝美味”,曾凭借这句金句圈粉无数的景德镇 “鸡排哥” 李俊永,在国庆黄金周的流量洪峰中遭遇了戏剧性反转。

这位被网友盛赞“6 元鸡排提供 600 元情绪价值”的草根摊主,短短十余天内从餐饮界活人感标 跌落至人设崩塌,围绕“不卖力”“情绪缩水”“食品隐患”的质疑声浪,让这场全民追捧的烟火气叙事蒙上了阴影。



还记得前段时间西贝和消费者展开的争议,让餐饮业一度陷入信任危机,这一次鸡排哥的横空出世,以谦卑和互信赢得众人喜爱,反倒让有些人不适应。

正所谓市井烟火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其裹挟着的浓厚人情味。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标准化的礼貌服务在各处上演,可真正能打动人心、让人慢下脚步的,从来不是刻意营造的氛围,而是那些自然随性、却刚刚好的温暖瞬间。



国庆前夕,鸡排哥的三轮车摊位还是景德镇最具烟火气的地标。

学生优先的规则、幽默活络的网梗、6 元不变的定价,共同构筑起“真诚不掺假”的草根人设,吸引着游客跨越千里打卡。当地文旅部门甚至专门调配安保维持秩序,爱心企业连夜赶制50套专属工装,将这场流量盛宴推向高潮。

但黄金周的火爆很快暴露了问题的端倪。10月1日起,陆续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吐槽:“排队两小时,只看到鸡排哥面无表情翻鸡排,一句梗都没有”“以前说‘鸡排不脆就停售’,现在递过来的都是温凉的”。


图源:微博@齐鲁晚报

更有网友放出对比视频:走红前的鸡排哥会和学生打趣 “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而国庆期间的他眼神疲惫,面对顾客询问只淡淡回应 “等着就行”。

“累到没有情绪价值” 成为网友吐槽的核心痛点。据附近商户透露,鸡排哥的摊位日均排队时长超三小时,他和家人从凌晨两点忙到次日凌晨,即便开设多摊位仍供不应求。

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我们买单的不仅是鸡排,更是那份松弛的互动感。” 这种期待落差,让不卖力的质疑迅速发酵。

更刺眼的是现场出现的代购乱象。有黄牛排队三小时购得鸡排后,以 26 元每份的价格转手倒卖,溢价超 300%。而鸡排哥对此未加阻止,有游客质问时,他仅表示 “管不了那么多”,与此前 “学生优先” 的原则形成鲜明反差,被指 “默许溢价损害消费者利益”。

鸡排哥的人设崩塌,本质是草根真诚与商业流量的激烈碰撞。走红初期,他 “五年不涨价”“学生便宜 1 元” 的坚持,被解读为对商业本质的回归;而流量爆发后的一系列操作,却让这份坚持显得面目模糊。

食品安全争议成为第一个突破口。有网友发现其使用的大豆油存在 “高温反复使用” 隐患,虽然后来鸡排哥晒出市场监管部门的检验报告自证清白,称 “每份产品都合格”,但质疑者指出“报告仅显示抽检合格,未证明每日换油”。

随着流量的逐渐发酵,这场造神又毁神的运动开始滑向异端。



规则弹性则让 “侠客气质” 褪色。

走红时,鸡排哥 “下午四点后散客让学生” 的规则圈粉无数,被赞有江湖义气。但国庆期间,有游客拍到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无需排队直接取餐,而放学赶来的学生却被挤在队尾。

对此,鸡排哥解释 “是配合工作需要”,却引发 “规则双标” 的争议,曾经对抗商业浮躁的坚守,似乎在权力与流量面前轻易妥协。

更具争议的是他出席官方座谈会时的表现。9 月 28 日,鸡排哥身着定制工装参加景德镇文旅推广会,发言涵盖 “食品安全、文旅融合” 等议题,逻辑清晰且姿态沉稳。

这本该是正向延伸,却被部分网友嘲讽 “局里局气”“想当领导”,与此前 “接地气摊主” 的形象形成割裂。这种解读虽显极端,却折射出公众对草根变网红后是否变质的深层焦虑。

但鸡排哥的反转并非个例,而是草根网红商业化的典型困境。从河北“周饼伦”到各地网红小吃摊主,几乎所有民间走红的商业个体,都难逃 “真诚、走红、妥协、争议”的循环。

这种困局首先源于 情绪价值不可量产的特性。鸡排哥的核心竞争力是个性化互动,而流量爆发后,日均数千份的销量必然稀释服务质量。



当一对一互动变成流水线作业,情绪供给自然难以为继。

正如餐饮行业分析师指出的:“6 元鸡排的定价支撑不了大规模的情绪服务,要么涨价,要么降质,二者必选其一。”

其次是流量裹挟下的身不由己。走红后,鸡排哥被推上“景德镇文旅名片”的位置,当地政府为其规划固定摊位、提供宣传资源,本质是希望借助其流量带动旅游经济。

这种捆绑让他陷入两难:坚持草根本色则难以承载文旅功能,配合商业运作又会消耗原始人设。他在座谈会上的官方发言,或许正是这种妥协的体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流量异化的风险。鸡排哥走红后,山寨服装、假冒亲属等乱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冒充其已故父亲摆摊,逼得他不得不发视频打假 “不要冒犯老人家”。

这种流量狂欢中的泥沙俱下,不仅消耗着他的个人品牌,更让最初的 “真诚叙事” 被投机行为污染。

反观消费者,其实陷入了既要又要的矛盾。他们既期待草根网红保持不商业化的纯粹,又希望其提供稳定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既反感 “主理人” 的浮夸,又难以接受网红摊主的 “服务缩水”。

这种矛盾心态,恰恰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的信任危机,当真诚成为稀缺品,人们便会对任何商业妥协都过度敏感。



鸡排哥的反转闹剧,给所有草根商业参与者上了一堂公开课:流量能放大优势,更能暴露短板;人设能吸引客流,却不能替代商业本质。

事实上,鸡排哥并非没有破局的可能。正新鸡排的衰败或许能提供镜鉴:这个曾经的“平价鸡排王者”因涨价、卫生问题门店锐减 60%,其教训在于丢失性价比与品控根基。

鸡排哥若能坚守 “6 元定价” 的性价比,同时通过限量供应、预约购买等方式保障服务质量,或许能平衡流量与体验。

消费者也需建立理性预期。正如网友事后反思:“我们不该要求一个摊主既保持草根烟火气,又承担文旅推广重任。”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6 元鸡排对应的是基础产品与服务,额外的情绪价值本就是附赠项,而非必选项。这种认知回归,或许能让草根商业摆脱人设绑架。



目前,鸡排哥已在社交平台回应争议:“会调整状态,保证鸡排品质”,并承诺国庆后恢复 “学生优先” 规则。

但流量潮水正在退去,据当地商户观察,节后排队人数已缩减至此前的三分之一。这场反转或许不是终点,而是草根商业回归理性的起点。

从全民追捧到全网质疑,鸡排哥的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商业的核心永远是 “货真价实”,情绪价值可以成为加分项,但不能替代产品本身。

当流量褪去,能留下的只有对品质的坚守与对消费者的尊重。这或许才是鸡排哥人设崩塌给整个餐饮界的最珍贵启示。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4 09:0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