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立法会选举:弃选潮下换血有准则?谁是接棒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BC 发表于 前天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图像加注文字,过去两星期,多名现任议员掀起一波“弃选潮”,揭示12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将迎来一场“大换血”。

2025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提名将于下周10月24日展开。过去两星期,多名现任议员掀起一波“弃选潮”,揭示12月的选举将迎来一场“大换血”。

自9月底开始,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及多名议员先后宣布不再竞逐连任,包括资深议员马逢国、张宇人、陈健波等。截止发稿前,已有15名现任议员宣布弃选。

尽管议员已给出年龄、回归专业或升学等理由,但无阻外界猜测弃选的背后原因——在弃选议员中,有8人年过70岁。有人猜测年龄是“准则”之一,以配合中共人事任命“七上八下”的惯例;至于议员相当有序地宣布弃选,议会内气氛低沉,也有人猜测北京有否在幕后施压。

议员去或留是否存在“准则”?谁是接棒者?香港政治版图是否将迎来变动?BBC中文访问学者,分析“弃选潮”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

学者形容,这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从未见过的退选潮”,揭示中央或希望以“内地出身的爱国者”取代被视为“殖民时期遗产”的本地政党。

去留有“准则”?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掀起弃选潮的第一人,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前排中)。掀起弃选潮的第一人,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

9月29日,74岁的梁君彦宣布,与家人商量后,考虑到自己年逾70,决定不再参选。他表示,自己担任立法会议员21年、立法会主席9年,形容“现在是合适时机功成身退”。同日,70岁选委界议员马逢国亦称自己年纪不小,争取时间做想做的事, 宣布不再竞逐连任。

数日后,年过70岁的自由党张宇人、经民联林健锋、保险界陈健波等资深议员接连宣布弃选,众人口径一致——希望交棒予年轻人。

议员连番举动,公众哗然。外界率先猜测新一届议会,满70岁的人要退下火线。现届立法会中,有12名年过70的议员,当中8人已宣布弃选,4人来自第二大政党经民联。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曾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年龄划线,但称中央希望立法会年轻化的意向很清晰,符合国内推动领导人走向年轻化趋势。他相信部分议员在考虑年纪或竞争压力后,不寻求连任。

不过纵观所有弃选议员,年龄似乎又非唯一“准则”。现年37岁的林素蔚、36岁“港漂”出身的张欣宇及44岁选委界的周文港,亦以回归学业、家庭原因及专注研究理由宣布弃选。

《信报》政情专栏“香港脉搏”指出,弃选对象分四类:年事已高、议会表现平平、过分敢言者,及选委界别中的政党人士。

社福界狄志远以“非建制派”自居,他于11日也公布不会参选,称无收到相关指示。至于被认为敢言、时常批评政策的选委界江玉欢,则指去向会在下周最后一次大会后公布。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学者形容,在新爱国者治港的制度下“当局者迷”,甚至连“立法会议员们本身, 似乎都不是很清楚标准在哪里”。陈家洛是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曾为公民党创党成员、前议员。他对BBC中文表示,因为透明度不足,无法为“准则”下判断。但他形容,在新爱国者治港的制度下“当局者迷”,甚至连“立法会议员们本身, 似乎都不是很清楚标准在哪里”。

弃选潮在议会内外形成吊诡状态。10月13日,有媒体追问叶刘淑仪去留意向,当时叶刘淑仪一脸严肃,着记者“行开”、“不要好阻我开会”。江玉欢亦在社交媒体发文,引歌手林家谦歌词,指“不是每件事也要安哥(encore,指再来一次),好多事可以放在回忆里,日后好好怀念”。

陈家洛观察,虽然弃选议员向公众给出个人原因,但他们又对议会表现得“难舍难离、愁云惨雾”,甚至有人要“讨价还价”,似乎是在释出信息:“(弃选)不是那么简单”。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卜约翰(John Burns)同样认为,现在为“准则”下定论可能太早,“我们得看看当局会选谁来取代那些弃选或被鼓励弃选的人”。

但他直言,北京一直主导协调立法会选举,推测当局希望立法会更年轻、忠诚有纪律,或由更多“内地出身”人士组成,“因为他们可能更理解当局希望立法会扮演的角色”。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学者推测当局希望立法会更年轻、忠诚有纪律,或由更多“内地出身”人士组成。传统政商专业界的“政治清洗”?

弃选潮持续发酵,几乎每个政党都会有议席流失。

民建联为建制派最大党,在议会中拥19席位;本地媒体预料约5人不争取连任。自由党现任4名议员中,2人宣布弃选。占有9席的经民联有4人弃选。工联会占有7席,全部议员尚未表态。

今年6月底,成立19年的“社会民主连线”(社民连)宣布解散。卜约翰当时向BBC中文表示,当民主党完成解散时,“当局将正式实现政治清洗的目标”。

若弃选背后由中央主导,是否意味着香港立法会正经历另一场“政治清洗”?

卜约翰认为,与当局针对泛民、清除眼中的“反中人士”的行动不同,这次更像一场精英更迭的举动——由更熟悉中央政策方向、如推动港澳大湾区融合的精英,取代“被视为殖民时期的遗产”的传统本地建制派。

这一次弃选的议员,大多来自传统商界及专业界别。外界尤其关注75岁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创党主席叶刘淑仪的去向。

目前,新民党在议会中有6名议员。据《明报》引述消息,党内议员最终过半人要走,只剩下李梓敬、陈家珮和何敬康三人。前民主党成员李永达曾分析,过去新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吸纳专业背景、理性的中间选民,被中央认为有利用价值。但当“历史任务完毕”后,新民党便被丢弃。

卜约翰则相信,换人非意味中央不再重视现有专业人士与技术官僚,但他们可以由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的专业人士取代。而在他看来,新民党规模不大,反而建制政党如民建联的走向和变动,对香港政治版图变化的意义会更大。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外界尤其关注75岁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创党主席叶刘淑仪的去向。接棒者何人?

《信报》引述消息,估计新一届立法会最终有三分之一现任议员出局;接棒的新力军将是全国人大、政协的青年代表。

“其实是不奇怪的,”陈家洛说,政圈中已经不少大陆背景的人士当了“牵头羊”——现任创科局局长孙东在北京出生,本身不谙广东话。2022年当选选委界议员,半年即被特首李家超招揽,成为首位“港漂”的香港主要官员。

立法会90名现任议员中,也有近一成人有中资、国企背景,当中包括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招商局港口董事会副主席严刚、商汤科技顾问尚海龙等。

陈家洛认为,“国家队”陆续进场是香港未来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多少、幅度有多快的问题”。《星岛日报》报导,中资机构会积极派员出战,重点瞄准选委界,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拟参选,包括中石化(香港)供应链总监林至颕。

卜约翰也补充,当局或许也想“奖励”在区议会选举中表现良好、忠诚服务的区议员,将他们“晋升”到立法会。

2021年,港府“完善选举制度”。在新制下,立法会议席由70增加至90席,地区直选议席由以前的一半,下降至20席。

外界有声音反映,如果议会日后意见趋于单一,还需要90个议席吗?卜约翰认为,议席数量与意见单一并无直接关系。“当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庞大而响亮的合唱团,为特区政府和中央的政策发声。”

在陈家洛看来,退选潮背后的真正原因“只能够大家去猜想和去推测”,但目前造成客观效果“就是人心惶惶”。

“你很难想像能入局的这90个(现任议员)里面,不都是爱国者吗? 不都是通过了国安条例的审查吗?”他估计,从12月选举开始到接下来的任期,议员们更加需要“摸底”(向知情人士探口风),重新学习未接触过的“评核”标准。

在这前提下,他推测未来的议会文化,议员们就是揣摩上意、适当配合来“自保”,“没有最忠诚,只有更忠诚;没有最跟风,只有更跟风”,为的是到下次换届时“不用再面对一次刀光血雨”。

7月24日,立法会通过《立法会议员守则》,订明对议员行为、操守及工作表现的要求,并设立对议员不当行为的处分机制。新守则会在新届立法会任期实施。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学者推测未来的议会文化,议员们就是揣摩上意、适当配合来“自保”,“没有最忠诚,只有更忠诚”。投票率不再重要?

四年前立法会选举改制后,直选投票率创历史新低,仅为30.2%。这次立法会“大换血”后,投票率又会有何种变化?

卜约翰认为,若港人熟悉的政党和面孔消失,可能会进一步打击投票率。“不过当局是否在乎投票率?也许并不在意。”他说。

10月3日,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曾表示,“过往投票最多的时候,是香港最乱的时候”。他引外地例子指当政局稳定、管治畅顺、市民满意现状时,反而投票“未必很多”。

卜约翰说,投票率与政治认受性息息相关,但在他看来,当局或者已经放弃用投票率来显示自己的认受性,转向像内地一样,重点关注政府的施政表现。

卜约翰又指出,政府理应代表市民的自身利益,但当局似乎“不感兴趣”,“他们仿佛在说:‘我们知道什么对你最好,我们的政策就是为你好,所以支持我们吧。’”

至于对市民而言,如果接棒者完全陌生,港人可能觉得选举与自己无关,短期内再加深疏离感与犬儒情绪。

陈家洛有同样看法。9月15日,由汤家骅带导的“民思政策研究所”公布新一轮“一国两制”指数,调查显示市民对立法会满意度净值从-18.7%降至-21.0%,负面评价持续加深。

“客观事实是,香港市民跟议会的关系很割裂,”陈家洛提到,今届立法会少了很多公听会。过往,立法会公听会容许团体及市民直接向官员、议员表达意见。但今届立法会公听会较以往三届大减逾八成,仅召开35次。

“以往那种的气氛、形势、文化、价值完全是违背了,”陈家洛说,在新一届立法会,面对生面孔的议员,一方面市民会再感疏离,另一方面“其实整体结构上、系统上自己(政府)也在疏离市民,而政府似乎很愿意看到这个现象”。

选举提名将于10月24日展开,目前弃选潮仍未结束。有议员表示希望可“聚焦处理选举事宜”,原订于17日举行的议员与特首惜别午宴取消,而原于23日为梁君彦举行的饯别宴亦以“场地问题”告吹。

对于弃选潮,特首李家超表示换届出现人事更替属正常,称“这些都是他们的个人选择,我尊重他们的决定”。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0 00:4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