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徐世海只想弄清楚,17岁的儿子为什么走到了轻生这一步。这位中年父亲为此潜入“约死群”,做起了网络劝生者。
后来,这个故事被另一位做演员的父亲黄志忠知晓了,曾在《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剧中塑造经典角色的他,索性以此为蓝本拍了一部电影《向光花盛开》。抛却身份之外,两个中年男人产生交集,共情、共鸣,分别在现实和大银幕做起了“卧底”父亲,希望能唤起公众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给那个黑暗世界撑开的豁口能关得慢一点。
阳光开朗的17岁大儿子突然轻生
日常生活中的徐世海很平实,光头,面容和善,面带微笑,但他的眼神总是不经意间透出忧郁。
徐世海做家装生意,还是公益组织成员。
2020年5月12日,徐世海17岁的大儿子徐浩宇轻生了。就在前一天,徐世海还跟救援队去打捞落水老人。晚上回家,两个儿子一切如常,他记得徐浩宇给自己倒了茶,洗完衣服又拖了地。次日,睡梦中的他被敲门声叫醒,小区保安问,有个孩子从顶楼跳下来了,是不是他家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很多亲戚朋友的记忆里,徐浩宇还是阳光开朗的形象。他身高186厘米,皮肤白皙,样貌帅气。他会在爬山时帮同伴背最重的包,有同学生活费花完了,他拉着对方一起吃饭。认识他们一家的人说,他家里挺有“烟火气”。
徐浩宇生前画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肖像。
徐世海回忆,翻遍儿子的遗物,也没找到他轻生的原因。而当他打开儿子的QQ号,进入儿子常去的聊天群。那是一个他不曾了解的世界——根据他的观察,即使在一些以游戏、动漫为话题的青少年网络社交群里,也有人发和“死亡”相关的话题。
在群里“潜伏”越久,他越觉得后怕。一些人会公开传递这样的思想——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这些话使得本就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
起初,徐世海只想弄清楚,17岁的儿子为什么走到了轻生这一步。
随着深入了解,他做起了网络劝生者。这些年,他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改写:从儿子轻生,到“卧底”网上的“约死群”,他尝试把一个个素未谋面的孩子,从悬崖边上往回拉。
徐世海算过,自己试图“救”过的年轻人有几十个。有的生活在郑州,有的在云南、贵州。有人后来工作了,当警察的、做生意的、开工厂的、送外卖的都有,还有人是“斜杠青年”,同时忙活好几份事业。
一个湖北女孩到外地参观动漫展,被人骗到酒店,拍下裸照,写下欠条,上面有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她不敢告诉家人,深夜在街边痛哭,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徐世海是她的网友,得知她的情况,一边在线开导她,一边帮她报警。
不止一个年轻人对徐世海说过,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一个18岁的男生告诉他,自己不开心,但很少向人袒露心迹,父母觉得他衣食无忧,认定他无病呻吟,老师也常责备他。他自我怀疑,越来越敏感,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找徐世海倾诉,会聊到半夜2点,3小时后又发来消息。
他见过有家长不拿孩子的痛苦当回事,还指责孩子不懂事。徐世海曾这样劝过一位有轻生念头的高二女生:“人生就像心电图似的,起起伏伏才是活着,一马平川不就废了。”
2021年,徐世海的事迹被报道后,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在评论区,有人感激徐世海的行为:
也有人写下相似的经历:
还有人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两位父亲的共情
也是在这时,黄志忠偶然看到了有关徐世海的报道。
“我深深地敬佩他”,黄志忠提到徐世海时说道:“在他的人生某一个节点,受到了巨大的重挫,他没有被打倒,没有趴下,反而挺身而出。”
看完的当下,他的内心“像被什么击(打)了一下”,随之而来的是震惊——他从未想过身边竟存在“约死群”,同时也被这位做网络劝生的父亲所打动。“他一个接一个往外捞这些孩子,救这些孩子,我觉得很伟大。”带着这份敬意,黄志忠立刻前往河南郑州,找到了徐世海。
“我跟他待了三天,喝了两三次酒,那几天声泪俱下,聊得太多了。”三天的深入接触中,徐世海向他分享了很多或感人或伤痛的案例,两人“一拍即合”, 决定将这个故事以影视的方式呈现。电影筹备的五年间,黄志忠与徐世海从没断过联系,电影里将近40%的台词都是二人“聊出来的”。
黄志忠透露,影片拍摄过程中,剧本改了又改,创作团队也曾潜入网络黑暗角落进行调研。一位编剧在卧底“约死群”后,因目睹直播轻生的骇人场景而一度抑郁。这样的经历让主创团队深刻体会到这个题材的社会意义。
“凭你自己,累死能救几个?”
朋友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徐世海说,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的心脏一直不太好,夜里常常只睡三四个小时。家人把儿子的遗物都收起来了,也是出于对他身体状况的考虑。
直到今天,他都不愿过多谈及大儿子,一提就掉泪。
同意将自己的经历搬上银幕,意味着又一次撕开伤口。而这源于之前和朋友的一次聊天。
“光凭你自己,累死才能救几个?”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如果让更多人看见“网络劝生”背后的情况,或许会有更多力量加入,把更多孩子拉回来。
“《向光花盛开》,花儿总算开了”。在路演现场,徐世海说完这句话,停顿了许久。
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完结,更像是把那些压在胸口多年的石头,轻轻挪开了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