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通牒”到期 以色列不听话 美国要“食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央视新闻 发表于 2024-11-13 23: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月13日,是美国就加沙地带人道主义问题向以色列所发“最后通牒”的到期日。

一个月前,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联名致信以方,要求其在30天内切实改善加沙人道主义状况,否则可能面临美国对以军事援助受限的后果。

现在期限已到,以色列仍远未“达标”,而美国也不出所料地又一次没“硬”起来。

“几乎什么都运不进来”

尽管有美国的“最后通牒”,且以色列方面在加沙地带开放了一个新口岸,同时有限扩大了其认可的加沙“人道主义区”,但即便是以色列官方统计也显示,目前运抵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数量已经降至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以色列国防部下设机构“政府领土活动协调处”(COGAT)发布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10月,加沙只收到25155吨粮食援助,低于去年12月以来的任何一个月;平均每天只有57辆卡车获准进入加沙,远远少于美国要求的每天350辆以及国际援助机构认为必需的每天至少600辆。

而截至11日,本月以来一共只有624辆卡车进入加沙。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除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本身导致援助物资难以进入加沙之外,援助机构还面临司机、通信设备、防护装备等严重短缺的问题。

联合国官员们表示,自5月以来,他们向以色列政府提出的300多份向个人司机发放许可证的申请中只有十分之一获得批准。此外,仅在10月,以色列当局就直接拒绝或阻碍了58%的援助行动。

用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话说,“(在加沙)一公斤西红柿的价格已接近20美元,但就算你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几乎什么都运不进来”,“每个人都要挨饿”。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最严重的危机发生在加沙北部地区。

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1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自10月6日以军在加沙北部加强进攻以来,该机构已收到至少17次以军袭击报告,每次都造成了10人以上死亡,其中至少有3次袭击每次造成超过80人死亡。

报告还显示,以军大部分的袭击目标都是住有大量妇女和儿童的居民楼。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报告截图

多方确信,以色列正在执行一项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的围困战略——“将军计划”,这个被形容为“要么投降要么挨饿”的计划旨在人为减少加沙北部的人口。

对此,由国际粮食安全和营养专家组成的独立组织“饥荒审查委员会”日前发出警告:“所有直接参与冲突或对其行为有影响的相关方都需要在几天而不是几周内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局面。”



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就连一直坚持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的德国,也对加沙北部濒临饥荒的悲惨处境大感震惊和担忧。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直言,“饥饿政策绝不能成为战争的手段”。

她批评以色列“一次又一次”阳奉阴违,强调以色列向加沙提供援助的承诺“必须兑现,不能有借口”。



法新社报道截图

“这是我看到的最不诚实的最后通牒”

然而,面对加沙日益加剧的人道灾难和国际社会频频发出的警告,早就习惯为以色列“护短”的美国又一次打了自己的脸。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在12日的记者会上答问时称,在要求以色列改善加沙人道主义状况的30天期限过后,美国对以政策不会改变。

帕特尔承认加沙的情况“仍然是一场危机”,但同时辩称,以色列已经采取了“一些步骤”来改善局势,而“如果没有拜登政府,这些改善是不会出现的”。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实际上,考虑到本轮巴以冲突期间美国的一贯表现,此前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会真去惩罚不听话的以色列。

这一年多来,面临内外压力的美国政府曾数次“评估”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但评估结果不是避重就轻,就是被刻意忽视。

据美媒上月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国务院人口、难民和移民事务局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加沙的粮食危机是以色列“任意拒绝、限制和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的结果。

报告指出,美国本应根据本国法律冻结对以色列的武器援助,但拜登政府不接受上述调查结论,仍继续向以色列供武。



美国“专业公众”调查网站报道截图

随着加沙悲剧的延续,要求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国际呼声日益高涨。

近日,由土耳其牵头,全球52个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共同致信联合国,呼吁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土耳其《沙巴日报》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西方内部的分歧也在加深。

西班牙政府近日就拒绝两艘为以色列运送武器的美国货船在该国港口停靠。

就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此前也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暂停了向以色列发放30项武器的出口许可证。



路透社报道截图

在很多批评人士看来,美国政府向以色列发出的所谓“最后通牒”不仅力度太小、为时太晚,而且摆明了是一种“见利忘义”的政治策略,因为30天的最后期限正好被设在总统选举之后,到时候就算拜登政府食言也无所谓了。

英国前外交官伊恩·普劳德表示,鉴于以军暴行一直在实时上演,他严重怀疑拜登政府是否会按照“最后通牒”上的警告采取行动,“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到的最不诚实的最后通牒”。



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官网截图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4-11-24 07:21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