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人点4个菜没吃饱”被避雷的哈尔滨 有苦难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金错刀 发表于 2024-12-24 19:0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究竟是北方冷还是南方冷,网上很多人各执一词。

究竟是北方人抗冻还是南方人抗冻,答案却是毫无争议。



12月21日,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开园时间为上午10点,但有的人裹上被子,凌晨3点就开始排队等候,而当天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2摄氏度。



为了玩上园内的网红大滑梯,南方游客在冰天雪地里排队六七个小时,把北方人彻底看服了。



园区的提醒,也没能劝退蜂拥而至的游客。



但没想到,由于排队时间过长,紧接着就有一些人高喊起了“退票”,直接喊上了热搜。



此外网上还出现了一些“避雷哈尔滨”的帖子,比如“14个人点了4个菜没吃饱”“没人帮忙拿行李”,抱怨哈尔滨不实惠也不热情。



在哈尔滨人乃至大多数网友听来,这些声音十分刺耳。毕竟今年的哈尔滨,在服务方面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举个例子,去年只是把冻梨切片,今年甚至切成了玫瑰花。

人潮汹涌的地方,难免会产生负面的声音。

只是作为网红城市,出于“大局为重”,哈尔滨即使受了委屈,也只能是有苦难言。



尔滨的真心,再次不被领情

哈尔滨的爆火,离不开各种层面的委屈和大度。

上届冰雪大世界开园后,有些人没能玩上大滑梯等网红项目,高喊“退票”。这些要求退票的人里,不乏在园内玩了大半天的游客。让人意外的是,哈尔滨根本没计较,不仅大方退票,后续又迅速完成了督导、整改、道歉等一波操作。



当地人的“委屈和大度”体现得更具象化,进一步加速了哈尔滨的出圈。

卸游客行李时,工作人员轻拿轻放,仿佛在卸鸡蛋。



怕游客逛街时挨冻,专门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



给中央大街铺上地毯、索菲亚大教堂的人造月亮、请来鄂伦春族到中央大街表演驯鹿……各种前所未见的宠客骚操作,让当地人目瞪口呆,以至于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不用问本地人攻略,因为哈尔滨好玩的地方和项目,他们也没玩过,甚至没听过。

馋哭了的当地人只能略带委屈地说:“尔滨,你让我陌生,陌生得有些难过。”

尽管做到了这种地步,去年的哈尔滨依旧遭到一些吐槽,包括屋里不够暖和、旅游项目货不对板、排队体验差,等等。

哈尔滨痛定思痛,今年将宠客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升级。

去年的中央大街只是铺上了防滑地毯,今年在此基础上,哈尔滨还给扶手也裹上了红色绒布,并且覆盖了免费Wi-Fi。



去年哈尔滨火得突然,游客来得也突然,当地人的热情来不及尽情释放,今年他们做足了准备。

有人提前囤好了暖手贴、手套、棉袜等御寒物品以及冰箱贴等纪念品,免费送给游客。还有许多人上街大扫除,把街边的石墩、台阶、路灯狠狠擦了一遍,连垃圾桶也被擦得锃亮。



更离谱的是不久前黑龙江一家企业发布通知,要求员工暂时停止冰雪大世界游玩计划,将机会让给游客,违反要求的人将被取消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和年终福利领取资格。

除了这些,餐馆的服务升级估计更能狠狠戳中游客的内心。

应游客需求,很多经典菜品推出了小份菜,有的餐馆将锅包肉剪成小块,油炸冰棍和雪绵豆沙也从论盘卖变为论个卖;哈尔滨的老厨家餐馆更新了菜单,每道菜都标注了主料的克重;有的烧烤店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各种口味,把5种玉米串在一起烤……



游客再次体会到宾至如归,当地人再次感受到“家庭冷暴力”。

不过,准备再充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做得再多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史诗级整活之后,依旧入不敷出?

对于网红城市而言,有人不满意并不可怕。

如何处理投诉和冲突才是最重要的。处理得当的话,往往更能彰显诚意,使人路转粉。

这个月,知乎上有人提问:“又到冬天了,哈尔滨还会复制去年的火爆吗?”下面的200多个回答几乎都给出了肯定答复,其中不少高赞回答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例子:不久之前有导游强迫游客购物,这种事在全国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哈尔滨的处理方式——不仅吊销导游证、罚款,还以强迫交易罪判处黑导游有期徒刑七个月。

一名知乎网友评价:“开全国之先河,就冲这份魄力,也会再次火遍全国。”



作为哈尔滨最火的景点,冰雪大世界也是最能突出哈尔滨诚意的地方。

2023年~2024年冬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61天,累计接待游客271万人次,人数不可谓不多。在大滑梯等网红项目上,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也是被吐槽最狠的地方。

针对过往的不足,这届冰雪大世界的整活力度来到了新的巅峰。

人数过多?那就把场地修建得更大。

今年的冰雪大世界,面积从上个冰雪季的81万㎡扩展到100万㎡,是历届最大规模。



等候时间过长?他们选择双管齐下。

其一是把大滑梯的滑道从上届的14条猛增到24条,还在排队处临时搭建了300多米长的防风暖棚。看到游客依旧在大排长龙之后,这两天冰雪大世界又迅速做出应对:玩大滑梯,必须线上预约。



其二是分流。例如这届融入了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元素,整个园区选择了亚奥理事会42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核心景观来打造,景观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届,绝对让游客过足眼瘾。

不过费了这么大功夫,这很可能还是个入不敷出的亏本生意。

虽然之前冰雪大世界还未开业时,起拍价100万元的糖葫芦摊位拍卖让人看到了它强大的吸金能力,但其实真正可怕的一直是它的吞金能力。



冰雪大世界只能屹立几个月,然而其工程量和投资不亚于任何大工程。

仅仅是参与冰建的工人,就多达上万名。这些人当中,不少是经验丰富、做过冰建的人,普通工人的日工资有数百元,有些工种的日工资可以达到数千元。之所以倾向于招熟练工,是因为天气太冷,不喝酒工人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熟练工更不容易出事故。



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一届冰雪大世界的总投入高达二三十亿元。

即便入不敷出,但冰雪大世界的存在依旧意义超凡。

11月29日,哈尔滨市国资委旗下太阳岛集团,斥资10.21亿元接手了融创持有的冰雪大世界公司46.67%的股权。

他们看中的不是门票收入和周边收入,而是冰雪大世界这个爆款IP。



在这个时代,爆款IP的流量价值通常才是它的首要价值。

“大唐不夜城半年仅赚23.53万元”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但盈利水平聊胜于无的大唐不夜城,却为西安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人流量。

“村超”IP的带动作用更是肉眼可见。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榕江县,在今年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8.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4亿元。



冰雪大世界之于哈尔滨的作用同样如此。

按照互联网思维的解释,这是将爆款IP的流量转为其他方面的生产力,最终整体获利,也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做文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赚钱或亏钱,而是有没有人来、有没人想二刷。



卖力的哈尔滨,揭开东北的大手笔

谈到哈尔滨走红,很容易和振兴东北的话题扯上关系。

哈尔滨曾是仅次于上海的亚洲第二大都市,但这些年走起了下坡路: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有近90%在非东北地区就业;2020年,哈尔滨失去东北唯一千万人口城市头衔;2022年,哈尔滨经济发展位列倒数,GDP是另一座网红城市西安的1/2。

走红之后,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暴涨的旅游收入。

2023年~2024年冬季,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87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8.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但留住人才、重振雄风的重任,不能让旅游业来担,而是要落在一个更有前景的产业的肩上。

比如,冰雪经济。

数据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达到9700亿元,并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河北的崇礼,曾经的农业小县,如今每逢冰雪季能接待数百万人次的游客;千里之外的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今年也人山人海;滑雪品牌迪桑特也成了网红品牌,去年收入首次突破50亿,直接打破了历史记录。



东北也是最有资格在冰雪经济大潮里分一杯羹的地区之一。

以吉林为例,哈尔滨有冰雪大世界,长春有规模更大的冰雪新天地,今年总占地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光滑梯就有70条,其中还有破世界纪录的520米超长滑梯。



吉林还有许多公认的滑雪胜地,目前国内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26个雪场中,吉林独占5个。

除了滑雪资源,东部的林海雪原、中部的雾凇、西部的冬捕渔猎,各类元素应有尽有,所以吉林提出了“冰雪+”的概念,把冰雪和体育、文旅、温泉、电影、非遗民俗等等结合起来。

能把大姨妈冻成冰沙、同时北方人打破脑洞也想不明白的“雾凇漂流”,也是在吉林。



总体来说,其他地区的冰雪经济还主要是体验式滑雪,而不论是滑雪或是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人才等方面,东北的消费结构和产业链都要丰富、完善得多。

做大做强一个朝阳产业,才是东北真正的大手笔。

结语:

哈尔滨刚刚走红时,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东北城市那么多,为啥就火了哈尔滨?”

这个暗含地域纷争的问题,被东北网友轻易识破。

他们给出了一致的回答:“哈尔滨火=黑龙江火=东北火”“在东北能引起互相攻击的只有锅包肉咋做、黑吉辽还是辽吉黑”。

东北的好事和坏事,总是会一起被人提及。

现在哈尔滨为东北重振雄风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东北需要带来的是更多的冰雪大世界和哈尔滨。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20 22:5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