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想阻挠大陆武统?美国造船投资太晚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改革法案于当地时间7月1日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在参议院惊险通过,其中包含15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香港《南华早报》3日发文称,随着中国海军舰队迅速扩张、商船建造能力持续领先,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将这笔国防预算中的大部分拨给美国海军用于造舰。

然而,日本横须贺亚太研究委员会执行主任、美国海军退役军官约翰·布拉德福德(John Bradford)指出,无论投资多大,造船和扩大产能都需要时间,现在美国投资造船业想实现舰队扩张、阻挠中国大陆武统,“已经太晚了”。

对于美国屡屡炒作“中国威胁”,并借此增加国防开支以提高所谓的“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此前多次回应称,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如何解决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外人置喙。大国相处之道不应是零和博弈,和平共处是中美两国应共同守住的底线。中国的发展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也从来不像有的国家那样搞威慑、胁迫那一套。我们奉劝美方不要用霸权逻辑镜像中国,停止用错误理念歪曲中方正当行动。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一直誓言要“重振美国造船业,包括商业造船和军用造船”。他3月4日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我们过去造很多船,现在几乎不造了,但我们很快会改变这一切”。随后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寻求重建美国海事工业基础,以抗衡中国的全球造船主导地位。

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从其推动通过的一项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中,拨出约300亿美元用于建造军舰。

该法案5月就已在美国众议院得到批准,但7月1日参议院对其进行了削减,将原本众议院寻求的337亿美元海军造船资金砍到约280亿美元。尽管如此,这笔资金仍是该法案下所有国防预算中最大的一笔拨款。此外,法案还划出35亿美元用于美军舰的现代化改造。

尽管这一预算计划看上去雄心勃勃,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人员许瑞麟(Collin Koh)表示,几十年来,美国造船厂一直在“慢慢枯竭”和“僵化”,美国国内政治对本应该优先发展的海军建设事业“胡作非为”。

“所以老实说,如果你问我这个预算,我不认为它是灵丹妙药,我不认为这将成为一个解决长期存在于美国海军决策圈中问题的关键方案。”许瑞麟说,美国造舰能力的落后,是数十年体制和战略误判的结果,中国有能力调动技术要素并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大规模组装船只,而美国造船厂还没有准备好与这种产量规模相匹敌。



靠泊在船厂码头的中国海军航母福建舰 视觉中国

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数据,2024年美国仅建造了5艘、总吨位7.6万吨大型远洋商船,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去年就交付了250多艘船舶,总吨位高达1400万吨。按吨位计,这已超过了美国造船业二战以来所有的产量。

《南华早报》指出,在全球商业造船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5%飙升至2024年的53%以上,韩国和日本在该行业排名中分列第二、第三,但他们加起来的同期总份额已从74%掉至42%。

中国强大的造船厂产能也迅速提升了其海军舰队。五角大楼去年底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海军已拥有超过370艘舰艇,包括140多艘主力水面战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年底,美国海军现役舰艇数量不到300艘,且这一差距预计在未来几年还将扩大。

报道称,考虑到美国造船厂有限的产能和持续的劳动力挑战,分析人士认为,单靠国防预算的增加不足以让美国迅速缩小与中国海军的差距,也不足以在台湾海峡附近提高对中国的所谓“威慑力”。

面对实际能力不足,美国也在寻求与日韩等盟友合作造舰。韩华海洋去年底收购了美国费城船厂,今年3月还完成了首笔美军补给舰大修订单。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5月到访日本、韩国时,就表达出希望与这两个盟国在造船业扩大合作的愿望。

但此举在美国国内可能会遭遇阻力。许瑞麟表示,问题在于这些国家能否真的获得合同,因为美军内部可能会担心,向日本或韩国造船商转让专有技术和其他技术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竞争力,“这种合作如何实际推进,也可能存在明确的技术和工业担忧”。

“从理论上讲,美国、连同韩国和日本可以形成一个优越的造船联盟,”澳门军事观察员黄东(Antony Wong Dong)分析称,但他们从未帮助美国生产航母、潜艇等主要战斗舰艇,因此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增加人力和设备以适应美军标准。

黄东认为,如果一切顺利,初步过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但“美国担心在2027年前后与中国发生冲突,(这些国家的生产准备)可能无法及时到位”。

另一个不确定在于,黄东补充道,现代战争正快速向无人化、多域作战演进,就算美国提高了其传统海军系统的生产力,但他们能否在短期内实现从传统舰艇向无人系统生产的转型是一大问题。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4 14:16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