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压力“促癌”实锤了!5个表现说明你该减压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如果说突发事件是急性创伤,那长期的慢性压力就像“温水煮青蛙”,会不知不觉改变人的免疫功能,甚至为癌症铺路。

5月2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的研究提示,压力或是肿瘤的重要帮凶,并揭示了压力诱发癌症的机制。



对此,记者采访医学专家,告诉你压力是如何促癌的,并教你给心理“泄洪”。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压力大,如同在喂养癌细胞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模拟了人类常见的持续压力源:束缚刺激、慢性不可预测应激、疼痛刺激。



结果发现,这些压力都会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而这种神经信号可以“关闭”RNA去甲基化酶Alkbh5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癌细胞中m⁶A(一种重要的RNA化学修饰)水平异常升高。

这些被错误标记的RNA会被癌细胞打包输送给肿瘤周围的神经,反过来刺激交感神经的生长和重塑,为肿瘤的扩张“铺路搭桥”。

简而言之,压力是肿瘤的“帮凶”。

慢性压力,伤害身体每一个角落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孙春云告诉记者,压力可分为急性压力、慢性压力两种。

急性、短期的压力会对人们有所帮助,而慢性、长期的压力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慢性压力初期易被忽视,但其危害不只局限于癌症,而是方方面面的。



1

导致「心理」警报


包括紧张、恐惧、烦躁等焦虑情绪,以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差、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抑郁症状。

2

带来「身体」警报

长期的压力可导致失眠、内分泌紊乱、血糖血压波动、女性月经失调,削弱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等。

3

引发「行为」警报


如过度依赖某些行为(如沉迷游戏、暴饮暴食、酗酒)或拒绝社交、严重拖延等。

出现哪些信号,需要警惕可能处在慢性压力中?

孙春云提醒,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①睡不好觉、②胃口差、③烦躁易怒、④悲观无力感、⑤行为显著改变等信号,就应警惕慢性压力,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疾病。

5个方法给压力“泄洪”


面对压力“过载”,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建议大家“主动出击”。

No.1

正念呼吸,专注当下

盘腿静坐,肩颈放松,闭目专注于呼吸时腹部的自然起伏,每次练习至少45分钟,帮助思绪沉淀。

No.2

先做60分,迭代前进


一定要摒弃“一步完美”的执念,用70%精力先达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逐步优化至80或100分,让每个阶段压力可控。

No.3

动起来,释放多巴胺

跑步、拉伸、扩胸等运动能刺激多巴胺分泌,有效冲刷焦虑。即使散步或办公室走动,也能缓解紧张。

No.4

想哭就哭,释放情绪


悲伤痛苦时别强忍泪水,哭泣虽不能解决问题,却是释放压力激素、调节神经递质的“天然解药”。

No.5

培养输出型爱好


比起看书、看电影等输入型爱好,输出型爱好如写日记、画画、弹琴、打球、做手工等,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内心自我。

尤其是如果你身边没有可靠的人能倾诉时,这些爱好就能用来宣泄情感,给心理“按摩”。 

偶尔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压力持续累积。科学认识其“助癌”风险,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就能将“慢性毒素”转化为可控挑战。

当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时,记得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4 20:4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