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克兰狙击手创世界狙击记录 到底是真是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最近,多家媒体都开始报道一条新的消息:两名乌军狙击手在实战中,借助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辅助,在4000米距离使用乌克兰国产狙击步枪一枪射杀了两名俄军士兵,再次刷新了世界狙击纪录!



在此之前的2023年,乌克兰就曾经宣称,58岁的乌军狙击手维亚切斯拉夫·科瓦尔斯基在实战中使用乌克兰国产狙击步枪,准确射杀了一名3800米外的俄军士兵,刷新了2017年加拿大狙击手3450米的狙击记录。

▲2023年乌军宣称创下3800米狙击记录的狙击手

▲俄乌冲突之前的世界狙杀距离排名

▲俄乌冲突之后,乌克兰狙击手霸榜了

4000米外狙杀目标,还是一枪两个!对于这种大本营战报一样的“战果”,军武菌着实是有点无语了。

这个纪录不可能实现

首先声明一点,我们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战果是乌克兰军方的战争宣传,就对此表示怀疑。真正问题在于,从相关报道的内容、枪械本身的性能和物理学常识来讲,这个4000米的狙击记录都极不可信。



先说报道的内容吧。事实上,这个消息是由两段视频作为素材的,一段是两名乌军狙击手的射击场景,另一段则是观察手的观察记录,看起来像是无人机拍摄的。



首先,对于一个狙击手小组来说,拍摄自己射击的视频就很不合理。在极度危险的俄乌战场上,狙击手必须经常转移阵地,打几枪就换个地方,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架个摄像机,拍摄自己开枪的画面?难道你们已经知道了自己马上就要创下世界狙击纪录了?在此前世界狙击纪录排名中,其他国家的狙击手均没有录制视频作证。

▲反正我看不出这一枪打中了什么人

其次,无人机观察得到的这个视频素材,也存在极大的疑点。反正军武菌在这个视频里根本看不清哪里有人,更别说是清楚看到一枪打死两个俄军士兵了。这段视频充其量最多也就能证明这两个乌军狙击手打中了4000米外的一扇窗户,而这个房间里确实有人。

报道里声称这两名狙击手使用了无人机和人工智能辅助修正弹道,这个说法军武菌也很难理解。无人机观测弹着点或许比较有用,但AI要怎么辅助狙击手进行修正弹道?事实上,传统的弹道计算器完全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而以军武菌对如今AI技术的了解,让AI来计算弹道,恐怕他们一辈子也别想打中人。

▲《三角洲行动》中带有激光测距和弹道落点计算功能的瞄准镜,属于传统弹道计算器。

最后,这个4000米的距离,和之前3800米的记录一样,都有点太“正好”了。在此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狙击记录的距离都精确到个位数,因为这是激光测距仪测出来的数据,完全可以精确到米,怎么会搞出4000、3800这种四舍五入的粗略数据来?

▲2022年12月,军武菌统计的世界狙击纪录排名,大家的狙杀距离都是精确到个位数的。

乌军的狙击枪打不了这么准

再看这两个狙击手使用的枪械,更是显得离谱:新闻报道中,创下纪录的乌军狙击手使用的是一支乌克兰国产的“短吻鳄”14.5毫米狙击步枪。

▲乌克兰“短吻鳄”狙击步枪

2020年,乌克兰HADO武器公司推出了“短吻鳄”狙击步枪,这种步枪采用栓动结构,5发弹匣供弹,发射14.5毫米高射机枪弹,是一种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2021年,乌克兰军队开始装备这种新型狙击步枪,作为远距离的反器材武器使用。

事先声明,军武菌不是看不起乌克兰的工业实力。虽然乌克兰没什么像样的轻武器工业,但只要肯堆料下功夫,造一把能打上千米的狙击步枪不是难事。而重点就在于,“短吻鳄”狙击步枪不是一种高精度狙击步枪,而是在1~2千米的距离上,用于攻击敌方装甲车、直升机等载具,或是其他“硬目标”设计的。

▲“短吻鳄”狙击步枪的长度超过两米

从设计上,“短吻鳄”很明显不适合高精度狙击——这种步枪的两脚架固定在枪管上,会不可避免的在射击过程中对枪管的谐振造成扰动,影响射击精度,而这是所有高精度狙击步枪都必须避免的。

▲“短吻鳄”狙击步枪发射的是普通的穿甲燃烧弹

而且,“短吻鳄”发射的14.5×114毫米高射机枪弹并没有比赛级的高精度枪弹,在测试和实战中,这种步枪发射的都是14.5毫米B-32穿甲燃烧弹。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弹命中目标时明显的火光和烟雾,这也符合B-32穿甲燃烧弹的特征。

▲安装KPVT机枪的乌克兰越野车

事实上,很多国外军事博主认为,“短吻鳄”狙击步枪实际上是用苏联时期遗留的KPVT机枪的枪管制造的,而没有使用高精度的枪管。虽然HADO公司否认这一说法,坚持声称这些枪管是“乌克兰国产”的,但乌克兰根本没有14.5毫米或12.7毫米枪管的生产线。

▲俄乌冲突前,试射“短吻鳄”的乌克兰军事博主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根据乌克兰军事博主试射“短吻鳄”狙击步枪的表现来看,在2000米距离上,“短吻鳄”狙击步枪已经难以命中一块1×1米尺寸的方形钢板靶。他瞄准这块钢板靶连续射击了5枪,但只有2发命中目标,和KPVT机枪的精度已经差不多了。

▲实战中给“短吻鳄”步枪手动装弹

而且这名军事博主还提到,HADO公司此前设计的步枪质量都很差,给人留下的印象很不好。在射击时,“短吻鳄”狙击步枪的5发弹匣经常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供弹。从最近公布的所谓4000米狙击视频里,我们也能看到这两名乌军狙击手根本没有使用弹匣,而是和火炮一样一人开枪,一人往枪膛里手动装弹,显然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短吻鳄”这个收纳方式就很离谱,居然要把瞄准镜和枪管都拆下来?

最后,14.5毫米狙击步枪的后坐力实在太大,射击时的剧烈震动超出了绝大多数瞄准镜的抗震能力。HADO公司声称,所有国内外的瞄准镜都难以满足这种步枪的需求。

▲“短吻鳄”步枪配备的是乌克兰组装的瞄准镜

因此,“短吻鳄”狙击步枪配备的是乌克兰国产的瞄准镜——说是国产,实际上是用中国零件组装的成品。虽然在视频里,乌军给自己的狙击手和步枪打了码,但从这一点来判断,这把枪不太可能配备什么高端瞄准镜。

这个数据突破了物理可行性

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这次狙击的可行性就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讨论远程射击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枪弹本身的弹道系数(BC)。弹道系数的概念比较复杂,军武菌在这里也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不同子弹的弹道系数差距很大

简单来说,弹道系数是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对一系列“标准弹丸”的弹道性能进行测定,并以此作为参考,分析相似弹丸的弹道性能。这些标准弹丸的弹道系数为1,其他弹丸则需要对比标准弹丸进行拟合,计算出自己的弹道系数。这个系数越高,枪弹的飞行就越稳定,弹道性能也就越好。

▲常用的弹道系数有G1和G7两种模型

如果使用较为科学的G7弹道系数,通常来说,一般的军用枪弹的弹道系数都在0.2左右,即性能仅有标准弹丸的20%。高端的比赛级枪弹弹道系数一般能达到0.5,为标准弹丸的50%,这些子弹往往拥有比较夸张的外形。而一些专门定制的枪弹,弹道系数则可能更高。

▲TAC-50狙击步枪的精度本身就很高,很多世界纪录都是它打破的

▲3450米狙击纪录,子弹会飞出一个巨大的弧线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怀疑加拿大狙击手的3450米狙击纪录,就是因为这名狙击手使用的TAC-50狙击步枪精度高达0.5MOA,发射的子弹也是专用的高精度狙击弹,在远距离的弹道依然很优秀。再结合一些(或者说大量)的运气成分,打中他瞄准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短吻鳄”狙击步枪在100米距离上的散布高达2MOA

但“短吻鳄”狙击步枪发射的14.5毫米B-32穿甲燃烧弹,虽然没有相关的准确资料,但这种结构复杂,加工精度低的枪弹弹道系数不可能很高,估计不会超过0.2。在4000米的距离上,这颗子弹的飞行速度早已经降低到了音速以下,飞行轨迹的误差可能高达数米,几乎已经不可控了。

▲“短吻鳄”狙击步枪这个精度也就和88狙差不多

也就是说,两个乌军狙击手拿着一把精度和88狙差不多高,没有高精度狙击弹,也没有高性能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居然能在4000米距离上,子弹穿透窗户玻璃,一枪打中两个人,这几乎已经是一种神迹了。

如果是真的

当然,如果说这是运气带来的意外收获,当然是有可能的。但从这次射击的整个宣传内容来看,两名狙击手是多次射击调整弹道,才最终打中了目标。

我们先不讨论为什么对面的俄罗斯人被打了很多枪还不跑的问题,单凭“短吻鳄”狙击步枪在4000米距离上的精度,所谓“借助无人机和人工智能”调整弹道就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乌军把这次狙击归功于运气,那可信度恐怕还要高一些。

▲美国枪械爱好者在精心准备、各种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射击4227码(3865米)外的钢靶,只打中了靶子右下角,她用的这把枪是专门高价订制的

要知道,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一直都有热衷于进行超远距离射击的枪械爱好者。他们使用各种口径的枪械,创下了大量超过2000米、3000米、甚至7000米的射击记录,并且写下了详实的记录资料。

▲创下7774码(7108米)世界射击纪录的定制步枪,瞄准镜和枪管形成一个巨大的角度差∠

他们使用的步枪和子弹大多是专门定制的,配备高性能的瞄准镜,在靶场环境下进行射击。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人敢保证自己能在4000米的距离上打中一个人体尺寸的目标——更别说是一枪穿两个。

▲被网友称为世界最准狙击枪的M200,它的纪录是电视节目测试2122米处3枪弹着点散布为42.2厘米

而在野战环境下,这种射击就更是毫无意义了。军武菌很难想象,在俄乌战场上,一个狙击手对着4000米外的几个步兵进行命中率极低的胡乱射击,究竟有什么战术意义?有计算弹道数据的这个时间,还不如派一架自杀式无人机,去把这几个俄军都炸死来的方便。

▲美国枪械爱好者几乎一边倒的不认可这个新闻

事实上,不论是对这次乌军的4000米狙击记录,还是之前乌军的3800米狙击记录,除了相关媒体评论区底下的一群军盲以外,国外的射击论坛上几乎都是一片倒的不认可。绝大多数枪械爱好者都觉得,这个所谓的“狙击记录”就和当年的“基辅幽灵”一样,只不是是乌军的一种宣传战而已。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5:3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