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倒贴一万块”!中国大学生贴钱卷实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南风窗 发表于 昨天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前,付新雨考入东北某“985”高校法学专业,大一暑假,他就去了北京一家基层法院实习。

实习没有薪酬,除了免费午饭,其他都要付新雨自己花钱。“还没细算,反正暑假倒贴1万元出头,等于一学期生活费。”付新雨说,光租房的花销,一个月就近3000元。

同是在北京“贴钱”实习,社科类硕士生黄秀英也是从外地去北京实习,每周去一次公司,来回要6小时,往返交通费近200元,一个月下来接近800元。

如此持续4个月后,她咬咬牙在北京北五环租了一间房。房租水电加平日里吃穿用度,每月约4000元。



《花水木》剧照

在“提前实习”“多段实习”被视为求职加分项的今天,这样的经历已经普遍。就业竞争激烈、同辈压力加剧,让越来越多大学生把实习当作“提前投资”。

2024年猎聘的调研数据显示,“相关实习经历或社会实践”成为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的首要因素。成本和压力,压在了在校学生身上。

没有报酬,甚至要自掏腰包,为实习“贴钱”,正在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现实处境。

在这种“倒贴式”实习现象中,大学生在课堂和实习岗位之间奔波,在论文与考各类资格证之间分身,学生既是“员工”,又是“学徒”,他们不得不承受经济、精力与学业的三重压力。

而值得考虑的问题是,这样的投入究竟能换来多少回报?

遥远的实习机会

下午2时要到实习单位开会。

想到这里,黄秀英早上8时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开会文件,收拾好要带的东西,锁好房门,开始长达3小时的单程通勤之路。

从她的住处到北京,她要先坐1小时地铁到高铁站,再搭半小时高铁,下车挤进地铁人流,再过1小时,出地铁站后走路到实习单位,总计花费3小时。

有时坐地铁赶不上高铁,黄秀英就花30元左右打车。到高铁站吃点东西,又再花掉20多元。一张高铁票50元左右。如果在北京有连续性的工作事务,黄秀英会就近找青年旅社住一晚,花60元,第二天再坐高铁回去。

粗算下来,每周往返一趟北京,交通费加偶尔的住宿,每月不超过1000元,在她3000元生活费覆盖范围内。



《装腔启示录》剧照

早在读硕士前,黄秀英就对自己要去哪些专业单位实习,有着清晰的规划。今年1月份,一个行业内的头部单位向她抛出橄榄枝,即使相隔130多公里,她也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不过,2025年的春季学期,黄秀英每周要上10节课,她不得不留在学校。因此,她需要持续4个月往返北京实习。

5月份,学校剩下课程不多,黄秀英搬到了北京五环生活,租了个单间。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优先级,颠倒过来。上课的日子她再回学校,其余时间就在北京实习,好处是,上班的通勤时间缩短到一小时内。

但来北京租房,是笔不小的开支。为了控制开销,黄秀英自己做饭,加上房租、水电,一个月花费不超过5000元。这笔支出,她靠父母给的生活费和兼职收入,刚好可以覆盖。

尽管这是“穷开心”的生活,黄秀英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外租房,是笔不小的开支/《同期的小樱》剧照

护理专业大四学生许雅芝,也选择离开南方的高校,到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实习。她所在高校与北京这家医院有合作,冲着医院响亮的名头,许雅芝和同级的几名学生都决定舍近求远,到北京完成实习。

6月底,许雅芝带着家里给的2000元,花1000多买了到北京的机票,开始为期10个月的“倒贴实习”。

北京的开销之大,令她震惊。“到北京一个多星期,剩下的1000块就用完了,7月跟家里要了1000块,7月18日花完,然后又要了1000块,一个多星期就花了500块。”许雅芝说。

医院宿舍是5人寝,需要自己交水电费,6到7月,许雅芝陆续交了100多元。在食堂吃饭便宜些,好点的饭10元,简单点的6元。偶尔点外卖,她也会挑平台、用券,把价格控制在10元左右,只有买生活用品、护理鞋时难以省钱。



《荞麦疯长》剧照

“像我们学生来医院实习,既要交学校的学费、住宿费,又要给医院交实习费,还要交医院的住宿费。”哪怕学校为了促进合作,替学生交了2000元实习费,可医院没有实习工资,其他费用需要学生全包,“压力还是有点大”,许雅芝说。

对绝大部分专业而言,一二线大城市拥有更好的实习资源,也是行业发展的前沿,去大城市实习,已成为大学里的普遍现象。只是,这份“机会”往往意味着额外的金钱与时间投入。

边上班,边上学

每天早上7时50分,许雅芝已经站在科室,洗治疗盘、铺治疗巾、摆好碘伏酒精,等带教老师一起去查房交班。

查看病人皮肤状况、给病人翻身,监护病人血压、心率、脉压和呼吸,测体温、学打点滴——零碎的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

但“学生”的身份不断提醒她,除了实习,还有毕业论文和明年的护士资格证考试。

“学习时间只有每天下班和周末,以前学习的时间是在周一到周五,周末可以休息;现在变成周一到周五不仅要上班,空下来一点时间都得学习。”许雅芝说。10个月的实习期一结束,她就要回校参加毕业答辩。什么时候写论文,如何学写论文,都是她在实习期间要考虑的事。

此外是考护士资格证,对于许雅芝来说,只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注册完才能正式去医院上班。



实习期间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手术直播间》剧照

来自成都的焦童同样处在“两难”之间。大四下学期,在西南某高校读预防医学的焦童按照学院的实习安排,留在成都某医院实习半年。

当时,比花费更令她焦虑的,是如何兼顾考研与实习。医院实习和焦童的考研复习时间重合,边实习边复习成为无可奈何的事。“当时一边摆烂一边焦虑,实习期间没有整块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像碎片,看一会儿书就要去做事情。”焦童说。

看着同学翘掉实习去复习,焦童不是没想过和他们一样。但她的带教老师严厉,哪怕为了等电梯早走5分钟,她也会被带教老师指责早退。

不仅医学专业实习如此,只要还在学期内,学生就无法避免工作、学习两套模式轮流转。

在黄秀英身上,这种撕裂更加具象。7月底某天,黄秀英的实习工作和期末作业的提交时间都赶在了同一周。前一晚,她通宵写作业到清晨,睡了几个小时,又爬起来准备工作资料。通勤路上,她也端着电脑,在摇晃的车厢里埋头写作业。直到工作开始的10分钟前,黄秀英才写完作业,发给小组同伴,继而换上笑脸,转头开始实习工作。



只要还在学期内,学生就无法避免工作、学习两套模式轮流转/《二十不惑》剧照

“每天的时间全都被塞满,哪怕到了晚上也不能休息,必须把事情弄完,最近一个周我连续通宵了三次,说实话,我有点太累了。”黄秀英说。

这种“边上班,边上学”的双重状态,正在成为常态。

英国Upromise公司202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18至24岁大学生的在学就业比例已上升至65%。国内高校的情况亦相似:实习要求写入培养方案,论文与考证又是毕业的硬门槛,学生不得不在两套体系间疲于奔命,而且有些实习岗位根本没有收入。

贴钱实习,值得吗?

6月初,19岁的付新雨和同学一起向北京某基层法院投递了简历。不久,她就收到实习的通知。

这是她去年进入东北某“985”高校法学专业后的第一个暑假,她选择把时间交给实习。

这已不是什么新奇事。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2023年的一则调查显示,在14578名受访大学生中,第一次实习经历发生在大一的占67.84%,实习的“起跑线”被大幅提前。

实习单位也已对此习惯。办公室的人很少感叹低年级学生们的加入。“同组的实习生都和我差不多大,我们这个专业就是这样。”付新雨说。



实习的“起跑线”被大幅提前/《即刻上场》剧照

考完期末最后一科,付新雨就离开学校,来到北京着手实习。

来北京之前,付新雨期待能“鱼和熊掌兼得”,收获一份漂亮的实习经历,学到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然后以此为跳板,大二、大三去找一些不错的律所工作。

但很快,初入职场的紧张感和期待被消弭。交到付新雨手上的是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写判决书稿、整理卷宗,“大差不差,就是那些”。

“像公司法、商法、合同法这些,都不是学校大一开设的课程,如果带教让我做太专业的工作,我也做不好,一开始我也很纠结,来这里好像也学不到什么。”付新雨说。

经济账同样难算。与人合租三个月,房租接近3000元;法院管午饭,晚餐基本靠20元的外卖,她直接不吃早饭,以节省开销。即便如此,暑期实习三个月,仍花去1万多元,相当于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付新雨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分享这段经历,评论区里“哀声一片”,因为法院、检察院等机构不给实习工资,大学生不得不“贴钱实习”的情况并不少见。



大学生不得不“贴钱实习”的情况并不少见/《至上之法》剧照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焦童也有类似的困惑。半年医院轮岗后,她在七八个科室辗转,却几乎没有收获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预防医学在医院几乎用不上,老师也知道教了没用。”她说。实习更像是一个形式化的任务,既花了钱,也占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这种种现状,使得他们生出疑问,贴钱去实习,是值得的吗?

付新雨不知道答案。在她背着书包、拎着行李箱,刚从高中踏进大学时,学院辅导员就在提考研、就业的事情,“第一学期结束就有同学拿到了能为保研加分的比赛奖项”“假期是不能浪费的”“实习一定是尽早开始的”,焦虑就这样弥漫开,大一的学生们还没体验大学里青春的一面,就要开始规划自己进入职场的道路。

而据人社部消息,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求职的赛道更加拥挤。

“6段实习”“10段实习”的“神话”萦绕在耳边,学生们只能找各种经验帖,试图从别人的成功模式中找到自己能学习的地方。

“我不知道这些数段的实习对学生就业有没有用,但是我们只能选择一条在‘作为’的路,哪怕它很辛苦,甚至是没必要的自找苦吃。”付新雨说。



《未生》剧照

在弥漫的焦虑中,学生们也弄不明白“贴钱实习”究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还是一种被迫的消费?

许雅芝也不理解,为什么医学生实习没有工资补贴。“前期没工资我可以理解,后期帮忙做正式护士的工作,为什么还不能有工资?”

去年,黄秀英通过“不太忙的兼职”,一个月能挣8000元,实现生活费独立。但现在,她的想法变了很多:“我现在完全靠家庭提供大部分生活费,如果现在实习不全力投入的话,很难找到工作。”

“我也要和父母在经济上妥协,去倚仗他们的支持,走我想走的路,才能尽快找到工作,去赚钱。”黄秀英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1 18:21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