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轻人熬夜后最恐惧的病 中国核电站有解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看到这面几段话,估计很多读者会困惑,核电站和治疗癌症有什么关系?

在大多数人眼里,核电站的日常无非是发电、发电、还是发电。

发完电,一部分送到居民区,供年轻人用来熬夜、熬夜,努力熬夜。

熬夜这事儿,当然不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多年前就已经将夜班工作列为2A类致癌因素。

可如果有人告诉你,现在中国的核电站开始肩负“炼丹炉”的功能,已经能炼出一种可以精准消灭肝癌的神秘微球,是不是有点刷新你对核电站的想象?

是的,核电站,竟然可以制药了!

如果再告诉你,这个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未来核电站这座“炼丹炉”会制造出治疗更多类型癌症的药物,是不是让你熬夜的劲头都足了几分?

这算是核电站的一种售后吗——发电供人们熬夜,然后,解决熬夜带来的副作用?



01

针对肝癌的“精准核武器”

今年,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秦山核电站,一颗叫钇-90的玻璃微球真被“炼”了出来。它能沿着血管冲到肝脏肿瘤里,对癌细胞实现精准爆破。

它的国产化,可能彻底改写中国肝癌患者的命运。

据新华社报道,经秦山核电站“和福一号”反应堆辐照后的钇-90玻璃微球,已顺利出堆并通过相关检测,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商用堆生产钇-90的技术,可实现批量化生产。

钇-90玻璃微球,其实是一种专门治疗肝癌的放射性药物。

它的外形非常不起眼,由无数个直径只有30微米的玻璃小球构成,比头发丝还细得多。

可就是这些微球,里面含有一种叫钇-90的放射性元素。医生通过一根比意大利面还细的导管,把它们精准地送入肝脏里专门给肿瘤供血的动脉。

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可以理解为,医生送了一个圆球小分队,直接癌细胞附近,准备向他们发起攻击。



这些微球会顺着血流,像“精确制导武器”一样在肿瘤的血管网中停下来。

然后,它们开始持续释放β射线,这是一种射程极短、能量却很高的粒子辐射,其穿透距离大约仅有2.5毫米。

也就是说,微球能在肿瘤中释放能量,但这种辐射在极短距离内就消散了,不会伤到周围正常组织。

为什么这比传统放疗厉害?

传统放疗是从体外用射线照身体,需要穿透皮肤、肌肉、其他器官才能触达肿瘤,这一路上健康组织也会被辐射到,像不分敌我的“大范围扫射”。

而钇-90玻璃微球则是“深入敌后”开火,把强大的能量精准释放到癌细胞周围,杀伤力集中、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有点像军事领域里的定点清除行动。

大概两周,钇-90就会自然衰减到对人体几乎无害的水平。整个治疗过程通常只需要一次微创介入,不需要全身麻醉,很多病人第二天就能下地走 动。

据新华社报道,正因为这种“精准、高效、微创”,钇-90玻璃微球被形容为肝癌介入治疗领域的“精准核武器”。

02

核电站里的“炼丹术”

钇-90玻璃微球的“炼制”过程,听上去像一部硬核科幻。

要想得到它,先得从普通、没有放射性的钇-89开始。

科研人员把这些钇-89靶材制作成玻璃微球,然后把它们放进秦山核电的“和福一号”商用反应堆里接受“高能洗礼”。

在反应堆心脏中,中子流密度极高,就像无数高速飞舞的小子弹不断轰击靶材。

在这种密集中子的轰击下,钇-89的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从而变成钇-90。

这种“中子俘获”反应,是唯一能把钇-89变成钇-90的有效方法。

@央视新闻

接着,经过为期5天左右的精确辐照,靶材里的钇-90活性达到理想水平,科研团队会安排它“出堆”。

这一步并不是像厨房里端出热菜那么简单,而是要在特殊的密封热室里,用机械臂隔着铅玻璃操作,把高放射性的微球样品转移出来。

这时的微球已经带有强烈辐射,人是绝对不能直接接触的。

@央视新闻

随后,技术人员会对钇-90玻璃微球进行提纯、清洗,并把它们封装在专用的防护瓶中。

接着,还要对它的比活度(即单位量放射性强度)、杂质含量等关键参数进行检测,确保每一批钇-90玻璃微球都符合精准治疗的标准。

为什么一定要用商用核电站来“炼”钇-90玻璃微球?

因为商用堆不仅中子流量大,反应堆能长时间稳定运行,也能一次处理大量靶材,实现批量化生产。而普通科研用小反应堆,虽然也能做少量钇-90玻璃微球,但效率和产量都远远不够,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这次成功出堆的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联合核电企业、医院、药企3年多的技术攻关。

当然,整个过程听起来,还是很专业,甚至是枯燥。但正是这个枯燥的过程,令更多癌症患者以及担心癌症风险的年轻人,有了新的可能性。

而且,它针对的,还不止是肝癌。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电站,把价格给打下来了。

03

从“买不到”到“批量造”

对患者来说,能够批量生产钇-90玻璃微球,意义非常直接,不但能救命,还能省下大把救命钱。

过去,钇-90玻璃微球完全依赖进口,药价高得让人心惊,一次治疗可能要花30万元以上,相当于很多家庭的全部积蓄。

它还经常面临断供,癌症病人的命运就像悬在半空,明知道有药却买不到,时间一天天流逝,病情一步步恶化。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照

国产化后,钇-90玻璃微球能够稳定、持续地供应,价格也有望显著降低,让更多患者能用得起、用得上,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真正的希望。

对整个行业来说,批量生产钇-90玻璃微球的成功,证明了商用核电堆还能成为后续镥-177(可治疗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瘤)、锶-89(可缓解癌症骨痛)、碘-131(可治疗甲状腺癌、甲亢)等一系列医用放射性药物国产化的“孵化器”。

04

核电站的N种隐藏技能

如果把核电站当成一个打工人,它一定是老板最喜欢、同事最烦的那种——什么都会,一个人能干五个人的事。



生产钇-90玻璃微球只是核电站“隐藏菜单”的一项功能,它在悄悄承担着比发电更丰富的任务。

在医院里,核电站像幕后英雄。比如钼-99,它是做心脏、骨骼、肿瘤扫描必不可少的原料。

医生把它衰变形成的锝-99m注入体内后,病变组织会显现出清晰信号,就像在黑夜里开了一盏小灯,让医生能精准判断病情。

再比如碳-14,它被广泛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这种胃病元凶。当医生让患者喝下含碳-14的尿素溶液后,如果胃里有幽门螺杆菌,它会分解尿素,让呼出的气体中带上碳-14信号,只要检测呼气就能知道有没有感染。这种简单、无创的方法,曾因碳-14产量不足而受限。

这些曾严重依赖进口的放射性医疗物质,未来都可以在核电站的高能中子流里“炼”出来。

听起来,强大的有点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西游记》剧照

核电站的能量不仅能进医院,还能温暖整个城市。

比如山东海阳、浙江海盐,居民家里的暖气就来自核电站发电时的余热。白天发电,晚上供暖,通过层层隔离,把热量而非放射性传到居民家的暖气片里。相比传统烧煤供暖,核暖气几乎没有污染,供热还很稳定,室内温度能保持在舒适的20℃上下。

海阳核能供热(@海阳融媒 图)

在工厂,核电站同样是“隐形管家”。江苏田湾核电站每年把480万吨高温蒸汽输送到化工、纺织等工业园区,相当于每年少烧4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百万吨。很多行业,特别是造纸、制药、印染都离不开蒸汽,核能供汽能保障它们稳定生产,又不制造新的污染源。

核电站的潜能还在持续解锁。比如小型堆“玲龙一号”,它能把海水淡化成可饮用水,解决沿海城市和干旱地区的供水难题;还能用剩余电力制取氢气,为未来氢能源汽车提供绿色燃料。

有人甚至设想,如果核电站和碳捕集技术结合,就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合成燃料或化肥原料,实现“负碳”工 业。

甚至在未来人类登陆月球、火星时,小型模块化核电站也能为太空基地源源不断地供能,支持科研、通讯、生活维持等多种需求。这一思路,已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及多个欧洲国家的航天机构方案中得到验证和探索。

从医院里的“隐形药房”到居民的“暖气工”,从工厂的“绿色锅炉”到未来可能的“太空加油站”,那些看似遥远的科技,正因核电技术一点点变成贴近人们的生活日常。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5 08:0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