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画面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所谓四川峨眉山发生“人猴大战”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视频发布者一开始便展示了峨眉山猴子被击毙的场景,甚至还声称,峨眉山猴子抓伤幼儿,推倒老人致其瘫痪,将女游客推下山崖因此被景区工作人员枪毙。对于这些说法,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已正式辟谣。
而经警方核实,这些视频是由多地画面拼接而成,AI合成痕迹明显。截至目前,多名造谣者已被警方依法查处。
视频内造谣点达11个 由多个谣言混剪
网安民警对样本视频进行“逐帧排查”,发现视频内造谣节点达11个,由多个谣言混剪,几乎没有真实的东西。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纪鑫: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谣言点,说到峨眉山的猴子终于被击毙了,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的这只猴子,它的尾巴是非常长的,这只猴子并非我们峨眉山的猴子,我们峨眉山的猴子叫作藏酋猴,是一种短尾猴。而视频中的这只猴子的尾巴非常长。经过我们最后的溯源发现,它是来自于国外的一个农场遭遇猴患的时候,当地的农场主就雇佣雇佣兵将猴子击杀的视频。
民警介绍,这段视频除了多处的混剪外,还有许多张冠李戴的造谣之处。如视频中所提的男婴被猴子咬伤事件为2011年7月17日,一家三口在某公园游玩期间发生,并非发生在峨眉山景区,在互联网某评论区被网民误指为峨眉山后,以讹传讹大量传播。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纪鑫:这里提到的是说,在峨眉山景区有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孩子,来当地进行游览,结果被猴群攻击,导致这个孩子严重受伤。但是后来经过我们的调查,这个事件并非发生在我们峨眉山景区,而是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另一个景区,这也是视频中的一个不实信息,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让其他地方的事件转移到了峨眉山的身上。
民警介绍,除此以外,这段视频还有一些内容如“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逼死妙龄少女”,纯属无中生有,AI技术加工视频生成的谣言。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纪鑫:该视频中女子遭受猴群攻击坠崖身亡的画面并非实景拍摄,而采用的是技术合成画面并配音的方式呈现。同时,画面也并非峨眉山景区的画面。后续通过查证,峨眉山景区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属于不实信息。
警方对多名违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成都、雅安等地多名谣言传播者进行了行政处罚。虽然近期这些不法行为已经被查处,但警方发现,“人猴大战”系列谣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我们看到的其中一些谣言,就是新瓶装旧酒,是造谣者二次加工制造的谣言。
通过对视频所述内容展开溯源,警方发现“人猴大战”系列谣言并非首次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11月,一网友在某视频号上发布视频消息称峨眉山猴王被击毙,原因是抢游客的东西致游客坠崖,后续,又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不实文字信息:“峨眉山猴王猥亵女游客,致女子坠崖。”不久,多个自媒体将这两个不实信息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零散的文、图、视频谣言。在上述视频的基础上,又陆续有自媒体加入,新增多个不实信息,加工出多个版本的造谣视频。
对此,峨眉山景区公安分局网安部门对多名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经过民警宣传教育,违法行为人意识到错误,手写道歉信并发布道歉视频,承诺不再捏造、传播谣言。
官方辟谣后仍继续传播谣言 将被依法处罚
在“峨眉山人猴大战”的谣言中,一个又一个的虚假信息相互叠加,从无端猜测升级到移花接木再到恶意杜撰,最终在互联网上加速传播,误导网民。民警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编造、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陈卓航:编造、散布谣言要承担的责任可以划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刑事责任三类。如果网络谣言行为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则要负刑事责任,比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网警提示,除了编造谣言外,一些人未经核实散布传播谣言造成不良后果也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官方辟谣之后,仍未经甄别继续发布不实信息的传谣者,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罚。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陈卓航: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习惯性转发造成不良后果后,需要做的是及时止损,第一时间删除信息,切断传播链条,避免扩散。向已接触谣言的群体说明情况。若因处置延迟导致谣言大规模传播并造成严重后果,转发者可能会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追责。
网警表示,这场“人猴大战”闹剧的本质是别有用心之人打着流量算盘,使用“坠崖”“击毙”等惊悚词汇煽动恐慌情绪,更值得警惕的是,使用AI技术,拼接画面、伪造场景变得轻而易举,普通人面对可能的谣言时,应该保持怀疑和审慎的态度。
乐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 崔昊阳:对网络谣言进行甄别,一是看信息来源,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网站查找信息源头,看来源是否权威可靠。二是看信息内容是否符合常识和客观事实,是否夸大、歪曲事实,甚至恶意攻击、诽谤。三是关注网安部门发布的辟谣信息,以及其他权威的网络辟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