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氨糖到底能不能保养关节/专家建议这6类人慎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最近几年,含有“氨糖”字眼的关节保养产品火了。一些商家宣称:氨糖类产品能照顾全身78个关节,发炎、疼痛或不适都能“补”好。

氨糖到底是什么?效果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氨糖的真正作用,并提醒几类人慎用。

受访专家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张士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王锴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管药师 曾妙甜

“氨糖”到底是什么?

氨糖全称D-氨基葡萄糖,又称葡萄糖胺。它是关节软骨的天然成分,广泛分布于软骨、结缔组织及关节液中。

1876年,由法国科学家从甲壳素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964年,氨糖盐类在意大利被批准用于治疗关节炎。1996年,硫酸氨糖制剂在西班牙正式上市,目前在全球至少60个国家被批准上市。

在美国,氨糖以膳食补充剂形式销售,但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氨糖属于药物。常见的氨糖制剂,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目前我国仅销售前两种。



近年来,氨糖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23年,全球氨基葡萄糖市场收入约25亿美元。网购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老年氨糖产品销售额达8亿元,50岁以上人群为消费主力,贡献率超60%,其中骨关节炎患者超1亿人,年均消费频率为3~4次。

与此同时,网络上针对如氨糖软骨素相关产品的投诉也在增多,包括质量问题、拒绝退货、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售卖假货等。

《生命时报》记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发现,输入“氨糖”,共有11种有批准文号的药品,但输入“氨糖软骨素”并无相关结果。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搜索关键词,则有超过300种保健食品,如氨糖硫酸软骨素葛根胶囊、胶原蛋白氨糖颗粒、丹参氨糖软骨素片、氨糖加钙胶囊等。

氨糖的疗效被夸大了

氨糖的主要作用机理包括促进软骨基质合成、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促进滑液分泌等。

从药理上看,氨糖有助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症状,但对软骨结构的保护效果在临床上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其不能阻止软骨进一步磨损或促进新软骨再生。

而氨糖类保健品中氨基葡萄糖含量较少,常与其他物质(如碳酸钙、维生素C、维生素D)混合在一起,口服氨糖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约25%),因此效果有限。

专家提醒,氨糖一般只作为骨关节炎预防和治疗的补充措施,并非一线用药,不可能实现治疗所有类型骨关节病的效果,更不具备逆转疾病的功能。而保健品只能用于日常保健,没有治疗作用。



如果希望长期治疗骨关节炎,建议遵医嘱服用氨基葡萄糖类药物。

根据我国2022年版《骨关节炎诊疗规范》,氨糖对轻、中度骨关节炎有一定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作用,可以保护关节,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基本没有作用,因为这部分人的关节软骨已经磨损殆尽。

服用氨糖应注意持续、足量,一般应持续服用1500毫克氨基葡萄糖8周以上才能显示一定疗效,使用1年以上疗效更稳定,如果使用氨糖达6个月而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

购买氨糖类保健品时,应选择正规厂家、有“蓝帽子”的产品,服用期间注意观察症状,一旦发现胃肠道不适、过敏等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


6类人要慎用氨糖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管药师曾妙甜提醒,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有6类人需严格禁用氨糖。

过敏体质者


氨糖化学结构与海鲜过敏原存在交叉反应风险。临床研究显示,过敏体质者服用氨糖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肝肾功能不全者

氨糖需经肝脏代谢为活性物质,并通过肾脏排泄。肝功能不佳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药物代谢速度显著下降,易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氨糖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或经乳汁干扰婴儿肠道菌群平衡。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服用氨糖可能增加胎儿骨骼畸形风险。

代谢综合征患者

虽然氨糖不直接升高血糖,但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敏感性,间接加重代谢紊乱。此外,氨糖可能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不利于血脂控制。

痛风患者

氨糖可能促进体内嘌呤代谢,增加尿酸生成。高尿酸血症患者服用后,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慢性病变。

自身免疫病患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服用氨糖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加重关节炎症或全身症状,不利于疾病控制。

氨糖虽然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础营养剂”,但需要严格筛选适用人群,避免滥用。

年轻人、轻度软骨损伤者,氨糖可能延缓病情进展,而对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则要结合关节置换等手术干预。

要想保护关节,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运动:日常可多进行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肌力,减轻关节负荷: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关节负荷较重的活动。

常热敷:采取超声波、热敷等物理治疗方式,有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补营养:适当增加奶制品、鱼类等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摄入,以强化骨骼健康。

控体重:人体就像一辆汽车,载重量越大,车轮磨损越严重。因此,控制体重对于保护关节十分重要,65岁前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应控制在18.5~23.9。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6 07:1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