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侵华给东北带来繁荣”?别再拿这话颠倒黑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相较于我小时候“抗战八年”的定义,如今已经形成了“抗战14年”的共识,也即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开始的标志。

九一八前几天,我刚好在长春。这里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清末皇帝溥仪建立的所谓“满洲国”的“首都”。

若以1934年所谓的溥仪登基为伪满洲国建国起点,到1945年苏联红军发动“八月风暴”为止,伪满洲国一共存在了11年。在这11年里,日本帝国主义并没有如其在国际上所宣称的那样,将“满洲国”当“独立国家”来对待,而是彻头彻尾地将其当做殖民地来掠夺。

在日本所宣传的“日满亲善”“大东亚共荣”的背后,是日本开拓团肆意掠夺东北人民的黑土地、是日本财团吸血东北的矿产和资源、是日军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和100部队对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人体试验所犯下的反人类滔天罪行!伪满洲国的历史,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殖民、掠夺的历史!

但近几年来有这么一种论调出现:日本当年是倾尽全力建设“满洲国”,使得满洲国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而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中国大部分的工业产能在“满洲国”境内,是日本给东北带来了繁华。

这种极为典型的逆向民族主义言论,充满了“精日”扭曲是非、断章取义的诡辩技巧以及无法掩饰的“恋殖癖”。随着这几年对网络环境的治理,这类言论的出现逐渐减少,但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在角落里等着卷土重来的一天。

虚假繁华的皇宫

来到长春,自然要去一趟伪满皇宫了。对于习惯了故宫与明故宫的人来说,伪满皇宫的规模多少有些小家子气。在踏入伪满皇宫的大门看到皇宫主体时,那建筑风格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既视感。我对建筑学并没有多少研究,但很显然,伪满皇宫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甚至清朝的建筑风格搭不上边,顶多一些装饰性的细节能看出点中国元素。

仔细一想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在日本东京经常看到的“和式西洋”风格么?而如果更准确点,伪满皇宫和1938年建成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颇为神似,将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与日/中传统屋顶样式结合而成,也即日本所谓的“帝冠样式/兴亚式”。



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同德殿



差不多同时期建造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两者风格颇为神似

走入伪满皇宫内部(同德殿)后,这大厅给我的感觉就更熟悉了。除了顶部的吊灯是有着明显中国传统宫灯的特征之外,整体就是日式洋馆。考虑到此处伪满皇宫是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建造的,充斥着从明治时期到昭和时期的日本建筑特色也是不意外,其中的中国元素无疑是还想突出“满洲国”自己的特色。一边把满洲国当殖民地,一边还要假惺惺的称这是个“独立国家”,这样的掩耳盗铃在整个伪满皇宫中比比皆是。



同德殿大厅顶部的传统宫灯样式的吊灯,与整体的日式西洋风格格格不入

伪满皇宫是日本为溥仪建造供其起居办公的地方,以彰显其“皇帝风范”,因而建筑内的装饰与用度器具无一不极尽奢华以彰显其“皇家气度”。但本质上,这个奢华的皇宫是关东军监视囚禁溥仪的牢笼。宫内有多个接见室供溥仪接见大臣、外宾等,但让人意外而又不意外的是,专门有一个接见室(便见室)是供溥仪与关东军司令会面的。相较别的接见室宾客只有椅子坐,接待关东军司令的便见室,宾客座椅是沙发,待遇明显不同。而且布局上主宾平等,只有“龙椅”显出了区别。



伪满皇宫内的便见室,专门用来接待关东军司令



用于接见大臣的接见室,宾客只有软椅坐,且布局上地位分明

日本对溥仪的控制极为周密。在同德殿旁边的一个小楼中,就有一间吉冈安直的办公室。他作为关东军的高级参谋,长久以来是关东军“太上皇”的代表,肩负着监视和控制溥仪的任务,在皇宫内紧邻溥仪进行办公。也正是由于他“工作得力”,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从中佐(中校)升至中将。关东军与溥仪完全就是太上皇与儿皇帝的关系。





“监军”吉冈安直的办公室

而如果仔细看“伪满皇室”的徽章以及勋章体系,会发现这简直是一场拙劣的“大型模仿秀”。以伪满皇室的兰花徽章为例,第一眼看过去局能轻易让人联想到日本皇室的菊花徽章。而且在各类物品上,兰花和菊花两种徽记的使用放一起几乎毫无违和感,设计语言高度相似。

但如果追溯大清朝以及东北的历史,兰花并没有足够的历史渊源与典故作为“皇室徽记”。是日本人歪曲中国古籍典故,取意于《周易》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以此象征“日满一体、金兰之交”。甚至可以说,在设计兰花徽章时就打着要吞并吸收“满洲国”的主意。





日本菊花徽记碟子与伪满兰花徽记碟子

而伪满的勋章及荣誉体系看着更是令人眼熟。哪怕我不是玩勋章收藏的人,都能在展出的伪满洲国勋章中看到大量日本勋章的影子。可以说,伪满洲国完全是一场日本人主导下的粗糙的“大型日本cosplay”,处处彰显着傀儡国向宗主国看齐。而伪满皇宫,无疑是这场拙劣的“日本cosplay”中徒有其表的光鲜包装。





伪满的勋章及荣誉体系,完全就是照搬日本



“伪满皇宫再奢华,关我东北人民什么事?”

“满洲国”的“成就”不属于东北人民

在伪满皇宫博物馆中的暖廊,墙壁上展出了大量“伪满”时期日本在长春所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客观来说,在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之后,日本为了在东北的长期统治,计划将长春建设为一个“样板城市”,作为对外展示的“橱窗”,以彰显实力,软化东北人民的抵抗意志,推行其殖民统治。



长春“大同广场”对比图,上图为1936年日本完成基本建设后,下图为1932年日本建设前。如今为长春市人民广场

这些建筑中,有些是伪满政权的各部门使用,如蒙政部大楼、警察厅、交通部、司法部、军事部等。而这些建筑也如伪满皇宫一样,是由日本设计、日本建造,充满了日本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伪满洲国的国务院大楼,由于它与东京的国会议事厅过于相似,使得我一眼就认了出来。而考虑到建造时间基本就是前后脚,出现这种结果也并不意外。



伪满洲国的国务院



与1938年落成的东京国会议事堂高度相似

在伪满洲国时期,长春被改名为“新京”。对“新京”的一个解释是“伪满洲国”的新京城,但在我看来,很显然这是“新(东)京”之意,以至于看到一些展现伪满时期长春街头的老照片,让人恍惚以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东京。

但日本当时投入巨资建设“新京”,是为了建设“王道乐土”么?这些伪满洲国的政府机关,全都是日本用于统治东北的工具,是为殖民而投入的成本。



而那些建设在“伪满洲国”的工厂和公司,也是属于日本财阀的,是他们吸血东北的工具。哪怕建筑再新颖、再高大,工厂产能再高、建设的再发达,那也是日本殖民者的,和东北人民有何关系?这一栋栋光鲜的建筑,是扎根于东北大地上进行敲骨吸髓的触手,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者的巢穴,是日本殖民东北、把控东北命脉产业的铁证!



日本毛织株式会社,当时非常新颖潮流



伪满康德会馆,由三菱财阀建设,众多企业在此办公



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为东北电报、电话、广播的中枢

解放之后,这些日满时期的建筑大部分被新生的人民政府保留下来另为他用,有的成为了学校,有的成为了医院,有的成为了政府机关的办公楼,还有的成为了宾馆。比如曾经的关东军司令部官邸如今成为了松苑宾馆,我本来计划在那里入住,但由于政府活动征用只能取消。

这些日本建设的建筑如今为东北人民服务,但丝毫无法改变其建造的初衷是为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将其建设为“帝国总后方”。而整个看似光鲜亮丽的满洲国背后,浸透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



曾经的伪满国务院如今成为了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伪满洲国背后的血与泪

伪满皇宫博物馆的动线规划颇有深意。在伪满皇宫博物馆的东侧出口外,就是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在参观完光鲜亮丽的伪满皇宫后,再去参观十四年来东北沦陷中所遭受的苦难,也是一个颇有深意的安排。而从展板介绍来看,还有抗联特展与日本100部队细菌战罪证展出等。



可惜由于航班时间临近,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结果刚开车离开就接到电话通知航班延误一小时。但凡早10分钟,我也就有足够时间参观下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了,这也是本次长春之行最大的遗憾。

但作为对抗战史有相当了解的人,在“伪满洲国”统治之下东北人民遭遇了什么样的苦难,可是非常清楚的。光鲜亮丽的“伪满”是日本人及高层的伪满,和老百姓无关。

物产丰富的东北,黑土地一捏就能出油。然而在日本的经济掠夺之下,中国人持有或者吃大米白面就成了“经济罪”。百姓产出的粮食被强征而走,能吃的只有所谓的“协和面”,混杂着玉米、小米甚至榆树籽粉。而就算这样的“协和面”也是限量供应,让东北百姓在饥荒中挣扎求生。

关东军为了稳固“伪满”统治而进行的“满蒙开拓移民”,更是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几十万“开拓团”依托着日军的刺刀,在铁路沿线和要点移居殖民,与关东军一起构成对东北的统治网络。为了占有优质良田,对东北原住民的土地、生产资料大肆掠夺。而如今,日本居然还有脸哭“开拓团”的惨!

为了吸血东北,日军及“伪满”进行“奉公”动员,以协和会、军警宪特、地方保甲体系为抓手,强制征用劳工进行矿山、伐木、筑路等工作,甚至还将数万中国劳工送往日本本土,从事矿业和工地等高强度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在参观长崎和平公园时,就看到了中国劳工遇难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纪念关押在浦上刑务所,在长崎原爆中遇难的中国劳工,无言控诉着日本“伪满”对东北人民的迫害。



长崎核爆中也有被掠至日本关押在监狱中的中国劳工遇难,图为纪念碑

东北民众在伪满统治下的苦难,并非只存在于战场或监狱,而是无处不在的制度化日常:餐桌上的“协和面”、柜橱里被配售控制的布匹与油盐、户籍与配给证上的等级差,村口张贴的“出荷”指标,矿井里的昼夜与饥寒……这些悲惨的遭遇与日本宣传的“王道乐土”形成了极为讽刺的反差。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始于九一八与东北沦陷,本质还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建立一支足够保卫国家的现代化军队,才能防止历史再次发生。每一个中国人绝不答应,也绝不允许九一八这样的事在中国大地上再次发生!



在离开伪满皇宫博物馆与东北沦陷史纪念馆时,正好遇到一群青年军人列队走出。他们精神抖擞,气质昂扬,穿着整齐的蓝色制服喊着号子走了出来。这些青年军人大概率是长春空军航大的学员,在九一八前夕进行参观学习。他们是祖国未来的雄鹰,将守护着祖国的天空,他们的学长与战友马上要在空军开放日与全国人民见面,展示着人民空军的强大与自信。

他们会守护着祖国的天空,不会让九一八再次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9 06:1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