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当官方公开展示歼-35生产车间后,虽然大家都很惊讶,也很欣喜,但内心深处并没有特别重视。因为不管是歼-36和歼-50的试飞,还是歼-20和歼-20A、歼-20S的服役节奏,都远比歼-35重要。但“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反应出人预料,“随着机库门打开,龙的翅膀充满信心地展开”的评语,可是绝无仅有。
▲“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评价确实很高
单从技术上来讲,歼-20系列的价值要比歼-35高一截,这也就是国内反应没有那么大的关键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点在境外并不适用。歼-20作为五代/五代半重型机,性能和地位确实更出色,不过也因此限制了影响力。因为在现有背景下,国内很明显不打算对外出口歼-20,也没有发展重型舰载机的计划。这就意味着短期内,歼-20系列的影响力,将局限在以陆基基地为核心的有限范围内。
▲歼-20强大的性能,反而是一种无形限制
再加上歼-20的重要性,也获得了非比寻常的保密待遇,至今尚未公开生产过程、装备数量,所有相关信息都是猜测。因此,对境外大部分媒体而言,歼-20的形象是比较虚幻的,缺乏足够的震撼。而歼-35从2021年首飞,到去年珠海航展上登场,只是吸引了国内的大量关注。就算有“九.三”阅兵、福建舰电磁弹射的刺激,也根本无法和站在美国航空工业数十年积累基础上,又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F-35相提并论。
▲歼-35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是初出茅庐
问题在于,当中航工业将歼-35的生产车间大门打开,以“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为代表的境外媒体,惊讶地发现,中航工业为歼-35准备的生产体系,已经与F-35旗鼓相当。多达十几个处于不同状态的机体,证明歼-35的量产已经正式启动;车间四周数字屏幕上满满当当的信息,意味着歼-35的数字化制造体系基本健全;高度无人化的制造设备,则代表比F-35更胜一筹的技术水平。换句话说,这次是国内第一次公开展示,拥有年产上百架五代中型机的强大能力,这是足以改变世界局势的强大力量。
▲F-35的组装生产线原本是独一份
以色列六月份在伊朗狂轰滥炸,最依赖的不过是40多架F-35I。英国海空军齐上阵,日本也是海陆并进,两者订购的F-35也都不超过150架。而这股能左右地区局势的强大机队,仅仅是中航工业歼-35生产车间马力全开后,仅仅一年半的产量。这么一对比,就能明白“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为什么给出那么惊人的评语。对美国而言,在歼-35问世并成熟之前,仅有苏-57带有一点微不足道的威慑。通过分配不同数量、技术标准的F-35,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标进行随意调度。
▲苏-57对F-35的威胁有限
但当一股和F-35并驾齐驱的力量崛起,并且是在F-35尚未来得及占领全球全部核心市场,形成稳定架构的时间点,手握极其充沛的产能登场。F-35原定的出口规划必须重置,尤其是被F-35I威胁到爆发边缘,连最基础国防安全都受到威胁的海湾集团,不可能忽视歼-35这个可以撬动平衡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有歼-20A、歼-20S甚至是歼-36和歼-50在背后,隐隐进行加强,歼-35未来是真有超越F-35的技术潜力。
▲歼-20的技术收益也会附加到歼-35身上
产能、技术潜力和性价比全方位领先,附加的政治限制也远没有F-35那么苛刻,被时代推上风口浪尖的歼-35,早就脱离了战斗机的原始限制,未来只能用“不可限量”来形容。歼-20和歼-35这对搭档,究竟谁能在历史上留下更辉煌的成绩,现在还真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