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盟拟允许儿童随时改性别 医生家长都不能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你能想象吗?以后在欧盟,孩子可能不用通知爸妈、也不用看医生,只要自己说一句“我决定了”,就能合法更改性别。年龄限制?没有。心理评估?不需要。医生签字?不重要。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欧盟刚刚抛出的一份重磅提案,名叫《LGBTIQ+平等战略2026-2030》。用一句话总结核心精神:

“只要个人认定自己属于某种性别,不管几岁,都可以合法更改性别身份。”


而这份提案最炸裂的地方在于,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重点还在于儿童。

没错,文案中明确提出,未来将“支持基于自我认定的性别法律承认程序”,并且——“不设年龄门槛”。

什么意思?

就是说,如果这项策略被各国采纳,哪怕是5岁、8岁、10岁的孩子,只要说一句“我现在不是男孩/女孩了”,就可能获得法律认可。

无需医生评估、无需心理咨询、无需父母同意。


更离谱的是,这份战略还提出,要“禁止确认式疗法”,即探讨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心理疏导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不能问:“你确定吗?”

医生不能说:“我们先聊聊看。”

学校不能说:“你愿意多想一想吗?”

因为这些行为,未来可能被视为“干预”甚至“压制”——属于“性别身份歧视”。

换句话说,孩子说什么,大人必须接受。


欧盟这份提案不只是建议那么简单,还附带“操作手册”——对不执行相关战略的国家或地区,未来可能面临直接制裁:暂停欧盟资助。

原文明确写道:“对不配合价值观的歧视性地区,将暂停相关资金支持。”

也就是说,如果某国坚持保留“性别更改须年满16岁、须医生评估”的传统做法,那就有可能被贴上“落后标签”,遭到财政惩罚。

英国女权团体“Sex Matters”的负责人Maya Forstater听完这个提案直接发声: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英国脱欧是一种幸运。”

她认为这份欧盟策略会让“父母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医生、老师、心理专家的专业判断也会被彻底边缘化。


目前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只有9个允许“性别自我认定”,12个国家仍坚持医疗评估。

这份文件一出,等于直接给那12个国家戴上“落后帽”,还要逼他们“尽快赶上进度”。

但很多国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想让所有人买单?很难。

来自奥地利的女权平台Athena Forum也发出警告:

“欧盟这份提案本质上是照抄了激进跨性别团体的‘愿望清单’。”

她们担心,如果完全实施这项策略,未来女性空间、性别数据统计、同性恋者权益、儿童保护机制将被彻底“泛化”和稀释。

甚至连“女人”这个词的定义都将失去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名称从早期的LGBT,变成LGBTQIA+,现在是 LGBTIQ+。

那个“+”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或许是“更多性别认同”,也可能是“无限扩展”。

女权人士Faika El-Nagashi直接开怼:

“他们在文件里加了一个‘+’,等于把性别认同变成一个永无止境的政治工具。”

她质疑:“这不是政策,是意识形态包装术。”


目前,这项《平等战略》还只是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草案,但它将推动成员国之间“最佳实践交流”,并尝试纳入各类立法、财政和教育体系中。

换句话说,如果没人反对、没人阻止,几年之内它很可能变成硬性政策。

总之,在这场“性别自由化”的风暴里,孩子变成了最前线的主角。

这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底线没了?没人能给答案。

但它却不可思议的真实发生了。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5176391/Children-able-choose-gender-age-EU-proposals.html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2 13:2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