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鲜自研独特大杀器,一车灭22辆坦克不费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朝鲜近期举行的阅兵式上,一款外形独特的武器装备凭借 “反差感” 迅速吸引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目光。它搭载在紧凑的6×6小卡车上,车后布置了22个大口径发射管,初看之下极易被误认为是一款短射程火箭炮。

然而,随着细节的曝光和官方的解密,这款“看似火箭炮”的装备,实则是朝鲜军工开发的全新产物:一款具备“快打快撤”能力的集群巡飞弹发射车。其亮相不仅填补了朝鲜在机动式巡飞弹作战体系中的空白,更折射出朝鲜军工“以实战为导向”的发展思路。



图:车体中部有圆形的天线舱,可能可以升降


一、初露真容:从 “火箭炮误判” 到细节破局

阅兵直播画面中,这款新型装备的第一印象确实与传统火箭炮高度相似:多联装发射管、机动卡车底盘,符合火箭炮的典型特征。

但军事爱好者很快发现了两处关键“破绽”:其一,发射管并无火箭炮必备的“导旋槽”。要知道,传统火箭炮的火箭弹需通过发射管内的导旋槽获得旋转力矩,以此保证飞行的稳定,而这款装备的发射管却没有这一设计,显然它不是用于发射传统火箭弹的;



图:发射管无导旋槽设计,有天线舱

其二,每辆发射车的中部都单独设置了一个体积不小的无线通信天线舱,这个装置在常规火箭炮上极为罕见。只在具备发射巡飞弹的我国SR-5模块化火箭炮上有见到,而且SR-5的同类天线正是用于和巡飞弹通信的。

至此,外界开始意识到,这款看似“笨拙”的多联装发射车,很可能是一款专门为集群巡飞弹设计的机动发射平台。​



图:能发射巡飞弹的我国SR5火箭炮中部也要增加天线舱


二、官方解密:“高精密战术武器” 的真实身份​

而朝鲜官方第二天放出的阅兵视频解说词,则是正式揭开了这款装备的面纱。解说词中将这款武器定义为了 “高精密多联装战术诱导武器”,这一表述与此前外界的推测高度吻合。

结合发射筒的尺寸、形状与朝鲜此前公开的巡飞弹发射筒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确认它就是一款“巡飞弹发射车”。



图:朝鲜版柳叶刀是用发射筒发射

值得注意的是,其配套的巡飞弹与俄罗斯“柳叶刀”家族中的“产品-51”巡飞弹外形高度相似,而这款巡飞弹在此前朝鲜的武器展示活动中已短暂露面,此次则实现了与机动发射车的“系统集成”。​

俄罗斯“产品-51”巡飞弹是一款专为战术打击设计的轻型装备,其最大射程可达50公里,续航时间约30分钟。



图:俄军产品51巡飞弹命中乌军瞬间

朝鲜此次配套的巡飞弹在尺寸、外形上与“产品- 51”基本一致,外界推测其性能参数也应与原版相近。其50公里的射程足以打击敌人纵深的炮兵阵地、防空阵地和指挥所。

更值得关注的是“22联装”的设计。这种配置意味着单辆发射车一次就能发起“蜂群”式攻击,效能直接翻倍,不过朝鲜能否开发出相关的蜂群组网技术,那就很难说了。

三、战术突破:超越俄军的 “快打快撤” 能力​

这种巡飞弹与卡车的结合,俄军其实也在俄乌战场上有尝试。他们将“柳叶刀”巡飞弹的发射导轨直接加装在军用卡车的货斗里,打造成“简易机动发射车”。

但这种改装方案极为粗糙:发射导轨只是简单固定,且一次只能搭载1枚巡飞弹,效率低下。最终,这种简易改装车在战场上并没有得到推广。



图:俄军的卡车发射柳叶刀

朝鲜的这款巡飞弹发射车,则彻底解决了俄军改装方案的弊端。22联装的发射管使得单车火力和发射速度直接翻倍。理论上一辆发射车就能干掉22个不同的目标,比如美军的M1坦克。

而且这种设计也让发射车具备了真正的“快打快撤”能力。相比俄军的低效模式,朝鲜发射车在生存能力和打击效率上实现了“代际超越”。​



图:朝鲜版柳叶刀攻顶模拟韩军K2坦克


四、实战导向:从俄乌战场汲取的军工智慧​

朝鲜这款集群巡飞弹发射车的出现,明显带有“俄乌战场经验总结”的痕迹。俄乌冲突被很多国家视为 “现代局部战争的教科书”,其中巡飞弹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战术打击的逻辑。

尤其是在对抗双方都大量使用巡飞弹的背景下,“谁能更快地发射、更安全地撤离、更高效地打击”,谁就能在战术层面占据优势。​

朝鲜军工显然敏锐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对于朝鲜而言,其国防需求的核心是 “非对称作战能力”。面对美韩军先进装备,发展成本低、效费比高的战术武器,是朝鲜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路径。



巡飞弹恰好符合这一需求:单枚巡飞弹的制造成本仅为传统导弹的几十分之一,却能对敌方的高价装备形成 “以小博大” 的打击效果。​

而将巡飞弹与机动发射车结合,更是针对现代战场“反侦察、反打击”压力的精准应对。在卫星、无人机侦察日益普及的今天,固定发射阵地极易被敌方发现并摧毁,而机动发射车可利用地形优势快速转移,让敌方难以锁定。



五、军工逻辑:朝鲜的 “实用主义” 装备发展​

这款集群巡飞弹发射车的亮相,从侧面反映了朝鲜军工的“实用主义”发展逻辑。与其他国家追求“技术领先”不同,朝鲜军工更注重“需求导向”—— 即根据自身国防需求和战场经验,整合现有技术,打造“够用、好用、耐用”的装备。

此次集群巡飞弹发射车的出现,正是这种逻辑的延续:它不追求单项技术的先进,而是通过 “系统集成”,将巡飞弹、机动底盘、通信系统整合为一个高效的战术打击单元,最终形成 “发现即打击、打击即撤离” 的作战能力。

可以说,朝鲜军工确实很有想法。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5 08:1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