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应对美国 中国欲加强其科技主权

[复制链接]
法国各报报纸头版关注只剩两天时间国民议会需要对2026年法国政府预算表决,持续数日的激烈辩论在议会达到白热化,暂停退休改革依然是讨论的焦点,如果政府拒绝富人税,社会党有可能发起不信任动议。关于中国方面的消息法国媒体分别报道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框架的四中全会报告,回声报指出习近平展望2030年聚焦国家安全和科技独立。费加罗报指出中国希望加强其科技主权,却无法解决其国内经济失衡,以及中国希望到2030年增加进口和外商投资。



应对美国 中国欲加强其科技主权 AP - Xie Huanchi

中国提升人工智能主导

费加罗报刊登长篇分析文章报中共四中全会报告,中共高层领导人在北京西郊举行的严格保密的四中全会结束,推出了新的五年规划聚焦于人工智能,芯片和主导全球生产链,在中国经济通货紧缩和地缘政治紧张的阴影下,本次推出的五年计划引领中国走向2030年。

该报评论认为中国希望通过推进技术革新赢得与美国竞争,并引述中国媒体分析指出中国加强发展其新质生产力,而且未来五年是关键,习近平自2023年起提出这一理念,要求企业在“创新”的旗帜下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推动“工业深度现代化”,从而提升“生产力”,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该报采访德国墨卡托研究中心的专家戴维指出,以前中共提升科技水平是支持增长和减少不平等,现在重点是与美国竞争,就是在与华盛顿的战略对峙中,中国希望加倍投入人工智能 、先进半导体、量子物理学和太空探索,以确保其技术主权,这是关乎中共党生存的优先事项。

中国在DeepSeek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加速将人工智能融入其整个工业体系,巩固其世界工厂的地位,因此北京方面将继续投资尖端芯片研发生产来应对美国控制的英伟达。

中国的国企带动发展科技主权,同时鼓励私企加入,如马云在被打压后似乎现在被平反,本次承诺“积极”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

该报指出北京希望凭借其可以使用海量数据、有大量毕业生和研究人员的资源,以及无与伦比的工业基础,在人工智能和经济前沿领域与美国抗衡,同时北京要吸引不受美国移民政策欢迎的国际人才。

分析指出紧张地缘政治环境加剧了北京的恐慌,也加剧了习近平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的倾向,其目标是利用全球生产链作为武器,并告诉全世界我们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通缩严重,加上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发展的致命弱点,中国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损害其企业利润,中国产品倾销其他国家也加剧贸易紧张局势。

习近平展望2030年

回声报分析指导中共未来发展的四中全会报告,指出中国的2030年愿景并无意偏离习近平自2012年执政以来设定的发展轨迹,就是在技​​术自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同时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该报指出总体而言中国旨在通过“新质生产力”以及“增强科技自主性”来加速经济升级,中国还将进行能源转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国家安全保障。在社会领域,中国承诺进一步改善民生。

该报指出北京并没有低估当前的困难,如目前中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阶段,不确定因素增多等。

而且随着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缓,中共高层表态可能预示着中国将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尤其是要提升民众的消费。

该报指出在政治层面外界关注中共高层大规模的清洗运动,表明习近平通过大量罢免高级别将领来重新掌控军队。

相关报道:

二十届四中全会后,外媒关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提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科技自主创新”、“科技驱动增长”、“自力更生”……当地时间10月23日,这些关键词立刻跃上各大外媒重点报道的标题,它们纷纷对中国未来五年在科技领域的政策走向作出分析解读。

这些媒体注意到,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之际,中国将继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自力更生,政策方向上也体现了延续性,科技升级与经济安全仍是首要议程。特别是回顾过往规划会发现,中方所强调的一些重点行业,例如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如今的全球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

经济学家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中国要成为高度自立的科技强国这一目标,而这种对科技领域的强化聚焦,正是源自“十四五规划”,当时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结束其首个执政任期。

如今,特朗普2.0再度开启,中美之间关键的贸易谈判也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继续进行。“四中全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了解到中国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日本媒体这样写道。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四中全会,这样提到科技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首先向其读者介绍,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传达领导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优先事项的重要平台,也一直受到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而作为中国媒体的一大对外沟通媒介,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进一步介绍,中国共产党设定了多项中长期目标,作为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基准,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协调这些并行发展的战略路径。

根据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金融时报》认为,就在美国从科技领域持续围堵打压之际,中方表示将继续推行支持国家高科技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中方誓言要加快推进国家尖端科技的自主创新。

中国的这一目标,如今突出体现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南华早报》则注意到了四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

报道认为,中方在表达对国家经济韧性有信心的同时,也警示了“狂风暴雨”和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誓言在追求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保持制造业强国的地位。

“此次会议后的公报传递出的信息是政策的延续性,科技升级与经济安全仍是首要议程。”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这样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内容。

“新五年规划的总体方向并不令人意外,但突出体现了中国要成为高度自立的科技强国这一目标。”丹麦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首席分析师兼中国经济学家艾伦·冯·梅伦(Allan von Mehren)表示。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则表示,通过设定这些优先事项,中国希望实现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大的价值链跃升。“这绝不是简单的产业替代,而是通过技术渗透实现产业链的垂直跃升。”

《日经亚洲》指出,此次四中全会公报表明,中国将继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自力更生,这与“十四五”规划是相一致的。此前中方规划中所强调的一些重点行业,例如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如今的全球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

报道认为,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发展自主半导体供应链也已成为中方的一项关键目标。

强化聚焦科技,正是源自特朗普1.0

《日经亚洲》表示,在即将迎来中美关键贸易谈判的这一周,此次四中全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了解到中国是如何看待自身的。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将大力推动新技术发展,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开发。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 视频截图

“中国誓言在未来五年内加强科技自力更生,扩大国内市场,力求既能使经济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又能打造可持续的增长引擎。”美国彭博社认为,根据四中全会公报内容,中国将力争“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报道称,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点强调了高质量发展以及科技在“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其中包括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先进领域。

这种对科技领域的强化聚焦,源自上一个五年所制定的战略——“十四五规划”,当时也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即将结束。随着美方不断鼓噪所谓“对华战略脱钩”,将“制裁黑手”从半导体延伸至生物医药等更多领域,并持续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这种科技发展战略显得愈发紧迫。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9 05:3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