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简单说两句。
今天的两份通报,让两件关注度很高的事迎来了后续。
一份关于姜萍。
一份关于毛奇。
这两份通报,都上了热搜,而且姜萍的相关话题更多,更有讨论度。
但我其实不关心姜萍,我更关心毛奇。
从头到尾,关于姜萍我一篇文章都没写,只在另外一个话题的文章里提了一嘴。
但关于毛奇,我写了三篇:
堂堂乡党委书记,居然都需要网络举报了
县委书记性侵案,反转了?
李佩霞的事,闹大了
我知道,写姜萍更安全,更有流量,但我就是无法说服自己去写。
从一开始,姜萍是天才少女,还是欺世盗名,我都不在乎。
在我看来,姜萍的事,是她自己、周围一小部分人和参赛者的事,非关大众利益。
按当时的报道,人们对如此传奇的事情投入关注,发出惊叹,能理解,但搞得声势如此之大,远远超出我的意料。
维护者,竭力将十几岁的少女捧上神坛;质疑者,恨不得立刻扒下她的画皮。
如今真相大白,欢呼者有之,打脸者有之。
这一切,都让我不解。
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个少女在一个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懂的比赛里的表现,投入如此不成比例的关注?形成如此割裂的分歧?浪费如此海量的口水?
我不喜欢参与造神,更不喜欢参与毁神,所以真相大白之后,我没觉得反转,也没觉得被愚弄。
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我对姜萍事件的态度都没有变化,她是天才也好,骗子也好,对我来说都没啥区别。
相比之下,我更关心毛奇和毛奇们的所作所为。
毛奇是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他的违纪违法,往小了说,影响一个县及其几十万公民的民生大计;往大了说,是地方官场生态乃至整个官场生态的一部分。
这样的事,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讨论和监督。
但很遗憾,相比于对姜萍的讨论和分析,网友和作者对毛奇的兴趣似乎并没有那么大,那么久。
就比如,吾未见恨毛奇如恨姜萍者,也未见有那么多人对毛奇旷日持久地抓着不放的。
这是更大的遗憾。
也许是觉得讨论毛奇不安全,也许是对严肃的时政话题避之唯恐不及,最后的结果就是讨论姜萍的人多,讨论毛奇的人少。
哪怕讨论姜萍的门槛,远远高过讨论毛奇。
可作为一个公共说理者,当姜萍和毛奇同时成为话题时,我肯定选择讨论毛奇,而非姜萍。
不是说姜萍不值得讨论,而是在我们的注意力如此稀缺的当下,我愿意当一个有“公心”的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公共领域,而不是盯着一个人的私德,要求他尽善尽美。
这可能不是大部分人的共识,但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