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公交车越来越小了 主动求变还是被逼无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知识TNT 发表于 2025-1-3 04: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深圳有没有感觉最近公交车都“缩水”了?以前那种巨无霸似的公交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迷你巴士”穿梭在大街小巷。这不是错觉,从繁华的市中心到偏远的城中村,从连接地铁站的接驳线到深入社区的微循环线路,小巧玲珑的公交车正逐渐成为深圳街头的新风景。“瘦身”后的公交,到底是主动求变还是被迫无奈?



公交“瘦身”风潮要说这公交车变“苗条”的风潮,其实差不多十年前就开始了,早在2013年,北京街头就冒出来一种小巧玲珑的公交车,这在当时还算是个新鲜东西。

但是到了现在,这种瘦身后的车却成了全国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共同选择,现在深圳各种型号公交车的比例也都调小了。

咱们都知道重庆,那是出了名的山城,到处都是坡或者拐弯,就这路况,小公交车反倒跑得利索。



7座的小巷公交2020年才两条线路,到现在2024年,一下子变成34条了,每天穿梭在那些弯曲的小巷子里,运送将近3万人,方便得很。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城市纷纷走上了公交“瘦身”之路?

表面原因自然是客流量下降,运营成本上升,财政压力增大,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出行习惯的改变。



比如说杭州2012年才开通第一条地铁,这才短短十年,地铁就四通八达,总里程超过500公里了,每天坐地铁的人最多的时候超过500万。

地铁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分流了大量的公交客流,与此同时,私家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相当于每3个人就拥有一辆车。

再加上快速路网的完善,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出行方式的兴起,传统公交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公交“瘦身”似乎成了必然选择。



小车能保证大需求吗?公交车变小了,载客量也减少了,那市民的出行需求还能得到保障吗?这个问题,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得到了一次实战检验。

当时正值“国庆中秋”双节,杭州旅游接待人数爆棚,仅各景区景点就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

面对如此巨大的出行压力,杭州巧妙地利用小型公交车化解了灵隐景区拥堵的难题。



他们在景区外设置了公交转驳点,用8米、10米的小型公交车接驳游客进入景区,由于车辆更小巧灵活,加上专用道的保障,7分钟就能从转驳点到达灵隐寺。

十一假期期间,接驳公交单日最高载客量达到了惊人的4.1万人次,相当于减少了1.5万辆网约车进入景区,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这次“小公交”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市民对公交的需求更多集中在1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出行。



小型公交车更加灵活快速,能够精准匹配这些需求,提高运营效率,缓解城市拥堵。

杭州在多个片区推出的“小蓝巴”、社区微公交、定制公交等服务,正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满足市民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小公交在环保这块儿也做得挺不错的,车身小巧玲珑,自然就轻便,跑起来也更省劲儿。



现在很多小公交都用上了新能源,什么纯电动的、混合动力的,不像以前那些大块头公交车,冒着黑烟轰隆隆地跑,污染空气。

小公交干净又安静,对老百姓来说,空气好了,呼吸也舒畅了,生活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国家现在也提倡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小公交正好符合这个趋势,它耗油少,排放低,既省钱又环保,对城市发展来说也是件好事儿。



多管齐下谋发展当然“大车换小车”只是公交转型的一种方式,并非唯一出路。要让公交真正“活好”,还需要多管齐下,内外兼修。

利用大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路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一下国外其他城市。

比如纽约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高频需求的公交线路,优化快速公交网络,还把公交微循环延伸至小区、企业,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此外发展“公交+文旅IP”也是个不错的方向,杭州的“熊猫巴士”“浪漫巴士”等主题公交,就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

香港的双层巴士和“红van”小巴,更是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些都是公交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公交的未来公交的变革,本质上反映了人和城市关系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人口增速放缓,城市发展模式也在发生转变。

一些城市需要做“减法”,而不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公交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其公益属性不会改变。

在“瘦身强体”之后,更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公交,将为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未来公交发展需要告别“增量规划”的思维定式,在“瘦身”的同时更要注重“强身健体”,在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的同时,实现跟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这需要政府、公交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公交发展模式。



结语从“巨龙车”到“小精灵”,公交车的进化史,其实也是城市发展的缩影。

以前我们追求“大而全”,恨不得一辆车装下所有人,现在我们更讲究“小而美”,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说白了就是公交车也开始“私人订制”了,以后你可能在家门口就能坐上直达公司的小巴,也可能在周末登上一辆主题巴士,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城市微旅行。

总之公交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22 10:08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