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是中国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五周年。2020年的这一天,中国宣布武汉一名男子因“神秘”肺部感染而死亡。据中国媒体当时报道,这名至今未予披露身份的死亡者由于出现“令人担忧”、“前所未有”的症状,已经接受了数天的治疗。此后数周之内,这种神秘病毒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引发了一场致命的大流行。
新冠病毒危害仍不可小觑
《解放报》报道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5年之后的今天,这一病毒已不再是全球风暴的中心,却也没有成为被抹去的历史,因为它依旧存在,仍会导致感染和死亡。在这场历史性的危机期间,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面对新的全球流行病风险,如今的预防仍显不足。
报道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免疫力在疫苗接种和感染后得到增强,呼吸道感染对死亡和住院的影响已大大减弱。不过,许多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还没有特定的季节,但似乎正在逐渐流行,并定期卷土重来,有点像流感。因此人们不可掉以轻心。
报道强调:疫苗接种对遏制疫情流行至关重要。目前推荐的主要疫苗是抗奥密克戎(omicron)疫苗,这种疫苗仍可预防严重形式和长期新冠的风险,尤其针对那些最脆弱的人群。
此外,报道注意到:疫情带来或加速的某些创新,特别是信使RNA疫苗,为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未来难以预测
关于未来,科学家们确信,新冠疫情(Covid-19)并不是最后一次大流行。目前很难预测下一场大流行的具体时间,以及世界是否会做出更好的准备。需要强调的是:近60%至70%的新发疾病是人畜共患疾病,由脊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原体引起。人类砍伐森林增加了与野生动物(未知病毒的储存库)的接触,导致病毒繁殖。
两年多来,世卫组织成员国有关预防流行病协议问题的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大概与人们正在忘记新冠肺炎造成的损害、多国政府的更迭以及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封锁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大流行五年后,付出代价最为惨重的国家
《十字架报》主要回顾了新冠病毒造成的惨重影响。该报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政府公布的情况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1日中国武汉宣布首例新冠Covid-19死亡病例以来,该流行病已在全球造成超过690万人死亡。从全球看,预期寿命仍未恢复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
美国死亡人数最多
关于新冠大流行造成的惨重损失,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底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报告死亡人数超过121,000;而美国报告的死亡人数是中国的十倍,为1,127,000,从而似乎成为受新冠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其次依次为巴西(70万)、印度(50万)、俄罗斯(40万)和墨西哥(30万)。
在欧洲,英国是欧洲大陆失去亲人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超过228,000人。意大利也受到重创,死亡人数为191,000人,其次是德国和法国,死亡人数分别为175,000 人和168,000 人。
如果从每百万人口中新冠病毒死亡人数的比例来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波斯尼亚是付出最惨重代价的欧洲国家。在美洲大陆,秘鲁则领先于美国和巴西。
世卫组织在2024年发布的最新版《世界卫生统计》中强调,在2019年至2021年的短短两年内,冠状病毒流行浪潮使近十年来、人类在提高预期寿命方面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全球预期寿命下降1.8岁,降至71.4岁,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
大流行五年后,即使新冠病毒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且奥密克容变种占主导地位,卫生当局仍警告说:此一疾病的致命性仍胜过流感。因此,世卫组织在2024年7月发出呼吁,要求人们继续接种疫苗。该组织强调:如今,新冠病毒每周在全球范围内仍导致1,700人死亡,意味着每年死亡人数超过88,000人。
首例新冠死亡五周年纪念日:官方刻意低调
据法新社周六消息,2025年1月11日,中国未举行任何官方纪念活动以标志首例新冠死亡事件五周年。五年前的这一天,武汉市卫生官员宣布,一名61岁的男性因感染一种未知病毒导致的肺炎并发症去世。这一病毒后来被命名为SARS-CoV-2,并引发全球性的新冠疫情。
虽然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超过700万人死亡并深刻改变了生活方式,但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平台几乎没有提及这一周年纪念。自2022年底取消“清零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避免反思疫情相关政策,公众讨论也受到严格限制。
在社交媒体上,仅有少数用户提到这一日期,其中一些留言出现在已故“吹哨人”医生李文亮的账号下。有用户写道:“李医生,又一年过去了。”
中国迄今报告近1亿例确诊病例和12.2万例死亡,但实际数字可能无法准确统计。尽管国际社会对中国早期疫情处理提出质疑,但中国官方坚持认为其应对措施“果断且透明”,并在2023年宣布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