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 放在全球可排前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第一,还是第一。 

刚刚,广东省人代会披露最新经济数据,2024年广东GDP预计站上14万亿大关,成为我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连续36年蝉联全国榜首。



过去几年,虽然大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广东经济接连跨越5个万亿级台阶,不断抬高省域经济的天花板。

自1989年超过江苏、山东首次问鼎以来,广东一直稳居经济第一大省之位,堪称大国经济最大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靠什么迈进14万亿,未来能否保持长期领先优势?

01

14万亿,意味着什么?

这一数字,放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可排在前十,超过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当前,广东GDP已经全面赶超“亚洲四小龙”,完成了30多年前高层的殷殷期许。

广东已连续36年蝉联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但距离加州还有一定距离。作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加州GDP总量高达3.6万亿美元,折合26万亿人民币。

当然,发展阶段不同,行政区域不同,国家经济体量不同,广东与加州并不适合直接对比。

如果置于全国,广东GDP,相当于西北5省+东北3省的GDP总和,“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遥想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经济总量仅位列全国第五,不及江苏、山东,也不及东北的“老大哥”辽宁。

过去40多年来,广东一路赶超,不仅后来居上,而且稳居第一。



事实上,广东不只是GDP第一大省,更是外贸、制造、科技创新、人口、出生人口、财政转移支付净贡献、养老金净贡献等全方位的第一大省。

经济总量高只能说明规模之大,但出生人口、财政、养老金等领域的“第一”则更具含金量,凸显了第一大省的担当。

02

大环境日益复杂,广东经济何以迎难而上?

去年以来,国际上的地缘冲突、经贸冲突和科技竞争,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有效需求不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大洗牌,都对经济带来新的挑战。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外贸第一大省,广东面临的压力远超一般地区。

毕竟,块头越大,体量越大,对外界宏观大环境变化就越敏感,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就越大,因此转舵所需的能量也就更大,增长更加来之不易。



广东经济迎难而上,韧性从何而来?

其一,外贸的强支撑。广东外贸总额再创历史新高,9.8%的增速位列经济大省之首。

过去一年,发达国家补库存需求、关税预期之下“抢出口”、外贸“东升西落”、新三样出口的崛起,共同带动我国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

最大的贡献者,正是广东。

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保持全国第一,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超过四成。

其二,制造业当家,新兴产业的批量崛起,对传统产业形成了有效对冲。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先冲击的是汽车产业,广东作为汽车制造第一大省,可谓首当其冲。

所幸的是,广东不只是燃油车制造第一大省,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第一大省,生产了全国1/4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从而带动汽车产业继续跃升。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广东的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手机、智能电视、新型显示等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广东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 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4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

这背后,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战新产业带来的支撑。

其三,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广东正是我国创新第一大省。

虽然在大院大所大装置方面,广东比不上集各类资源优势于一身的北京。但广东却坐拥全国最为庞大的科技企业矩阵,更具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广东坐拥17家世界500强企业、51家中国500强企业、870多家境内上市企业、1982家小巨人企业、76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借助企业创新,广东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崛起之路。

根据官方报告,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深圳一香港一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一流的科技集群、高强度的研发支出、不断涌现的科技企业,既是广东继续捍卫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底气,也是逐鹿全球科技产业的支撑。

03

广东还是极少数不依赖债务扩张的省份,在经济大省中独此一家。

去年下半年,我国推出了10万亿大化债,其中首批2万亿已全部落地,几乎所有省份雨露均沾,江苏更是拿下了2511亿,只有广东、上海两地挂“零”。

究其原因,广东隐性债务早在2022年就已全部清零,是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无隐性债务省份之一,其他两个是北京、上海。



GDP不断逼近广东,江苏隐性债务却稳居全国之首,官方认定的隐性债务就高达1.79万亿,占全国1/8。

反观广东,不仅不存在隐性债务,反而还是全国财政转移支付、养老金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全料”净贡献第一大省,没有之一。

广东一省净上缴的财政收入,接近江浙两省的总和;广东上缴的养老金,更占了全国近半壁江山;而高峰时期更直接对口帮扶了西部上百个贫困县。

各方面的贡献自不用说,不靠债务扩张,意味着广东已摆脱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不依赖大投资大基建,更不依赖“以债谋发展”的捷径,走在产业升级的最前沿。

这也意味着,与一些尚处于投资驱动、债务驱动的省份相比,广东的每一分增长都来之不易,每一次突破,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没有隐性债务,错过了新一轮大化债的红利,广东是不是“吃亏”了?

毕竟,很多地方的大投资大基建,正是来自于广东等沿海省份贡献的转移支付。

而一些地方即使债务无限膨胀,却未必会受到市场惩罚,最终仍由上面兜底,最守财务纪律的地方反而成了“冤大头”。

去过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会发现,“包邮区”一些县城的城建水平,甚至“吊打”某些珠三角的地级市。

这背后,既有三级财政与二级财政的巨大差异,也是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带来的差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创税总额全国第四的广州,最终留成的税收收入却位列全国10名左右。

短期吃亏不是问题,毕竟债务扩张固然能在短期带动经济一路狂飙,但债务不会凭空消失。

就是上级兜底化债,也不可能全部一笔勾销,等到债务偿还期,痛苦也会相伴而生。

04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看广东。

在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中,广东被赋予“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的超高定位,在经济大省中首屈一指。



定位越高,责任越重,尤其是“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更意味着广东要主动蹚无人区,为大国经济转型探路。

40多年前,广东率先开启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杀出了一条血路”。当年广东敢为人先的诸多探索,如今早已成为许多地区发展的常态。

40多年后的今天,外有产业大转移、经贸冲突乃至个别国家强行脱钩的风险,内有传统发展模式无以为继的困扰,广东又一次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出列”。

如果说改革、开放、创新创造了广东一路突飞猛进的增长奇迹,那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新质生产力培育,从财税体制创新到治理模式变革,从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全国仍需要广东率先探路。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20 00:0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