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差距越拉越大!中日战机飞行员30年素质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引言:现代空战的胜负关键除了战斗机的性能外,飞行员的素质也是关键因素,中日两国在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训练等方面各有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国中日战斗机飞行员素质的差异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日本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

日本的军事航空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自成立陆军航空队以来,就设立了空中训练和教学部,下设所泽航校、东京陆军航校、太刀洗航校、明野航校、高知航校负责飞行员的培训,飞行学员都是经过苛刻的条件精心挑选的,一年从1500多个现役士官中选出70人,新学员入学首先不是学习,而是学员之间相互格斗,失败的学员就被开除,一个月后才开始接触飞行基础课,在10个月的非飞行训练中,有一种训练要求学员去爬上高杆顶部用一只手把自己吊起,从塔上翻两三个筋斗到地上,还要在大白天找到星星,这些训练方法淘汰了大部分学员,两年半学制后只剩下25人毕业,这些方法沿用到二战期间,直到损失了大批飞行员后才放弃了这种毫无道理的训练方法,但为时已晚,只能依靠匆匆训练的飞行员实施自杀攻击了。



日本海军1912年就成立海军航空技术研究委员会,从法国购买3架法曼水上飞机投入对德作战,一战结束后又从英国引进了许多教官和飞机,日本海军各种制度照抄了英国皇家海军,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就是照抄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连砖头也是从英国运来的,整个海军规定每天都要吃一顿西餐,二战爆发前,日本海军飞行员都是土浦海军航空学校训练的,学生来源是刚毕业的少尉,服役中的士官和从学生开始海军生涯的青少年,每年只培训出100名飞行员,开战前日本海军拥有3500名飞行员,在太平洋战争损失干净后,日本海军才发现自己没有预备役制度,飞行员完全无法满足补充需求,而美国的培训的飞行员源源不断的装备上100多艘航母时,日本海军才拼命扩建飞行训练设施,同样为时已晚。



二战后,日本凭借美国的支持,全部装备美制战斗机,在飞行员训练上向当时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学习,强调质量建军,选拔与培养流程和二战时一样严苛,以 “高学历、高竞争” 著称,对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等有严格要求,只招募高中以上学历、运动神经发达的青少年,选拔竞争非常激烈,二等兵录取率超过5:1,候补军官录取率超过50:1,高中飞行学员需在第12飞行教育团学习2年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航空工程学、电子工程学、英语、防卫学等 “航空学生课程”,总授课时间3916小时 ,其中30%时间用于军事训练、体育锻炼与部队勤务,大学飞行学员会进入干部候补生学校学习,防卫大学毕业生授课968小时,普通大学毕业生授课1892小时,结业后下部队实习2个月,再进入第12飞行教育团学习飞行英语、航空生理训练、跳伞训练,学制2.5个月,随后才进入飞行训练阶段 。



飞行训练由司令部设在滨松的航空教育集团负责,航空教育集团下辖2个航空联队、3个航空教育联队、航空教育院校及教材整备队,配备了庞大的教练机群,包括 T-1初级喷气教练机、T-2高级喷气教练机、T-3初级螺旋桨教练机、T-4中级教练机,总数超过250架 ,飞行员基础训练为T-3教练机60 小时,T-1教练机80小时,T-4教练机115小时 ,战斗机学员结业后还需用T-2高级教练机进行80 小时战斗机操作课程和60小时作战飞行课程,再进入作战部队进行机种转换训练,在作战部队老飞行员每月至少要飞行7-8小时,新飞行员每月至少要飞行12-13小时,达到30岁时总飞行时间已达2500小时,每年还举办15天的空中格斗、空中射击、空地射击、轰炸、防空作战指挥、空中警戒管制等战术技术比赛,各部队选派飞行员参赛。



航空自卫队还成立类似美国空军的“侵略者中队” ,每年轮流进驻各战斗机部队以双机对双机开展实战背景模拟训练 ,基于 “日美联合防御” 的作战方针,日美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五、六十次联合军演,通过与美军训练学习和借鉴美军的战术技术,不过日本每次都把最精锐的部队拿来,很容易造成少数顶端的飞行员素质过硬,数量更多的普通飞行员什么也没学到,美军则总是让大量新飞行员和训练不足的部队上阵,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对其技术评价更高,日美海军官兵最明显的差异是工作态度,美军士兵得过且过,完成就行,日本人却不一样,“3个小时可以干完的活要用12小时才干完,日本人把这种态度吹噓为工作细腻认真,也的确为日本航空自卫队培养了大批优秀飞行员,使日本航空自卫队在过去几十年都是世界顶尖的空军力量。



二:中国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

而中国空军在90年代前,受限于经济实力和航空工业水平,主力战斗机只有落后的歼 - 6、歼 - 7 等,航电设备简单,航程短,武器单一 ,而且资源有限,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年均飞行时数只有100 小时左右 ,训练主要侧重于起降、编队飞行、简单气象条件飞行等基础飞行技能,其中80%-85% 为常规起落、仪表飞行等基础性科目 ,只能保持飞行员基本飞行技能,但在中低空突防、超视距空战等先进战术科目训练投入极少,模拟空战训练仅停留在简单的桌面推演,飞行训练体制是航校训练、基地训练、航空兵部队训练,培养周期长、费用高、机型操作差异大, 初级 / 中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机座舱布局与设备差距大,导致改飞困难、淘汰率增加,从学员到老手全程需要大约10年时间,直到1995年,中国空军最精锐的苏-27战斗机部队还是按着歼 - 7/8 的教科书模式训练,连中距空战还没搞明白。



2004- -2012年,空军将原有的15所航校合并成7所,在长春第7航校的基础上成立空军航空学院,第3航校也并入航空学院,2012年4月,蚌埠市第13航校改为空军航空学院直属的飞行教官训练基地,专门负责培养训练教官,又在石家庄和西安成立了两所由航校合并而成,训练体系改为学历教育、专业教育、过渡训练、实战训练,主要招收成绩和身体素质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每年招1000 ~ 1300人,淘汰率为50% ~ 60%,学员首先在空军航空学院学习为期4年理论知识,然后进入进行6个月250飞行小时的基础飞行训练,先在初级教练机上飞30至40小时,过关才能上中级教练机,这可以决定飞行员未来驾驶的机种,再按照不同机种进行1~2年150~200飞行小时的专业飞行教育,完成课程会获得军事科学学士学位,晋升为“双学士”军官。



空军飞行学院下属训练单位为旅编制,装备了初、中、高教练机,初级教练机主要使用初教一6,结构简单,低速性能好,起降速度低,飞行速度286千米/小时,训练难度低,大部分学员都可以通过,没能升级也可以改飞运输机或者直升机,中级教练全部由教- 8中级教练机承担,教-8可进行简单特技带飞,复杂特技带飞、失速螺旋、高级特技带飞、暗舱仪表带飞。单机对机动目标攻击等训练,可以从经过初级选拔的学员中选拔出来适合战斗机飞行员的苗子,高级教练机早期用歼教-7,高级教练机要求拥有相对比较优秀的控制性和起降性能,飞行性能接近战斗机,但歼教-7性能不足,部队反映比歼-7战斗机还难飞,后来的教练-9本质上是歼教-7的“魔改版",但具有较为先进的座舱,解决了歼教7飞机座舱内仪表拥挤的问题。



现在正在换装更先进的教练-10,采用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可以进行超视距模拟攻击训练,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与脱离等大机动飞行训练,能完成大部分的四代战斗机科目训练。战斗机飞行员在练-8中级教练机上由教练带飞37.7小时,再单飞112.3小时,然后转高教-7高级教练机进行103小时的训练,合格的飞行员进入作战单位进行2~3年的过渡训练(目前已经被削减为1年),完成后会获得三级飞行微章,再在作战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本战术训练、战术运用、联合兵种作战和联合作战训练,完成后就会分配到部队执行飞行任务,之后还需要2~3年的实战训练以及4年的理论学习,成长周期缩短到7年。



90年代,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平均每年飞行250小时,中国战斗机飞行员只有120小时,修改训练大纲后增加到了150-200小时,总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不能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大陆军主义,老一代军人不理解什么是现代空战,强调空军是支援地面部队的,连引进的苏-27SK还经常训练使用火箭弹对地攻击,随着空军的战略思想改变,原阎良第11航校改为试飞和训练中心第2团,成立了沧州试飞和训练中心,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恢复战术训练上。

90年代参加了俄罗斯的“红旗”综合演练,根据经验制订出新的理论策略,然后在沧州进行测试,2005年开始空军开始进行“红剑”和“蓝剑”演习实战演练,规模、技术水平、强度均可以媲美美国的“红旗”军演,“红剑” 演习的重点是纵深阻断、近距离空中支援、搜索-摧毁和防空,“蓝剑”演习的重点是空战,为了配合训练,空军在鼎新基地建立了电子战训练场,空对空和空对地靶场、设有敌方阵地、雷达、弹药和燃料库、指挥所,空军基地同比例模型,让飞行员在复杂气候、复杂电磁环境、强防空火力场景下进行演练,空军的年度训练计划也由1-2月新年飞行训练,3- -5月课目和主题训练,6-8月演习,9- -10月课目和主题训练,11-12月年终评估组成。



三:中日战斗机飞行员素质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凭借装备优势和优中选优训练体系,战斗机飞行员素质一直领先于中国,但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中国空军在飞行员训练时长、模拟空战训练体系、协同作战训练、战术创新以及飞行员培养体系开始逐步追上而日本航空自卫队,如今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每年飞行训练小时数最小200 小时 ,精锐部队飞更是高达300小时,而日本航空自卫队近年来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时长只有160小时,主要原因是 F-15J战斗机机龄老化,频繁出现事故,使得日本航空自卫队不得不限制训练强度,飞行员平均飞行小时数比过去有所下滑,再加上受日本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不愿参军等因素影响,飞行员生源面临很大压力,飞行员素质与中国差距逐渐拉大。



中国空军在20年间打造了亚洲规模最大、对抗性最强、实战化程度最高的模拟空战体系,除了发展“空军航空兵战术级作战仿真系统”以虚拟智能进行大机群模拟对抗外,2011年还开始“金头盔” 空战竞赛,借助先进的电子模拟设备、数据传输与分析系统,飞行员在对抗中在不知“敌机” 起飞时间、数量、方向、高度及战术均未知的情况下,从超视距攻击到近距格斗无限制自由空战,这种模拟对抗培养了大批尖子飞行员,提升了飞行员在复杂空战环境下的态势感知、战术运用和自主决策能力,许多飞行员还自摸索出创新的新战术,并能和预警机、电子战机、战斗机、轰炸机等多机种协同训练,以前中国战斗机飞行员战术以近距格斗为主,现在依托空警 - 500预警机提供远距离目标探测和指挥引导,歼 - 16D电子战机实施电子干扰,战斗机用远程空空导弹实施超视距空战。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模拟空战训练虽开展较早,但为战机对战机模式,缺乏复杂电磁环境、多机种协同作战等模拟场景 ,未形成像中国那样强大的模拟空战训练体系,日本战斗机战术运用一直延续了美国空军的中高空制空作战理念,过去凭借着F-15J战斗机的性能优势有一定战术优势,现在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更新缓慢,训练内容与现代空战需求契合度不够紧密,战术灵活性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多样化威胁,日本航空自卫队预警机很少,缺乏强大的电子战机,大规模多机种协同训练中战斗机飞行员难以获得全面、持续的态势感知和电子战支持,使得日本战斗机飞行员在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多机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很弱,在面对中国空军多机种协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综合作战时这种相对单一的战术就无法应对了。



四:结语

在安倍晋三时代,驻冲绳那霸基地的日本航空自卫队首先派出战斗机拦戴中国在钓鱼岛巡航的海监飞机,中国也派出军机护航,双方战斗机在东海进行了多次对峙,2016年6月17日,日本航空自卫队第9航空团两架F-15J战斗机在钓鱼岛空域与中国海军航空兵6师10团的苏-30战斗机相遇,F-15J战斗机首先开启火控雷达,苏-30战斗机迅速采取机动摆脱雷达锁定,然后绕到F-15J战斗机后面,无法摆脱的F-15J战斗机只好释放红外干扰弹逃离,如果是实战,F-15J战斗机已经被击落,由此可看出中日战斗机飞行员素质的变化了。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12 07:5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