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名演员心脏病发作,这根血管对男性最致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据香港商报报道,演员蔡少芬表示丈夫张晋因血管堵塞严重,接受心脏支架手术,目前度过危险期,并提醒胆固醇高的男性多注意这类健康问题。



胆固醇高和血管堵塞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血管堵塞很危险?《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总结一份“心血管处方”教你预防。

受访专家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 刘慧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高登峰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王小刚

好好的血管,为什么堵了?


血管遍布全身,血液在血管中通畅地流动,源源不断运送组织所需的氧及代谢物,维持心、脑、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但血管就像水管,也会发生堵塞。简单来说,人体从头到脚,血管流过的部位都有栓塞的可能。

刘慧卿表示,导致血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内皮损伤等,最常见的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过多时,就会淤积在管壁上,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这就是动脉硬化,后果是血液不能及时供给而导致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相关疾病及症状。



血管堵塞最主要的征兆有:胸痛胸闷、心慌气短、运动或语言障碍、头晕头痛、血压改变、肢体肿胀疼痛、手脚冰凉、走路腿疼等。然而,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症状:

1.突发胸闷,警惕肺动脉栓塞;

2.胸痛、心绞痛,警惕心脏冠脉堵塞(心梗),如果血管径狭窄达70%以上,随时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3.语言障碍、头晕头痛,警惕脑动脉堵塞(脑梗),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4.水肿、尿量改变,警惕肾动脉堵塞,严重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肾脏萎缩坏死;

5.走路腿疼,警惕下肢动脉堵塞;脉搏减弱、血压低,警惕上肢动脉堵塞;

6.下肢不对称水肿,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7.饱餐后剧烈腹痛、便血,警惕肠系膜动脉堵塞;

8.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警惕眼底动脉堵塞。

有根血管对男性最致命

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者在《内科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对125万多人进行25年的随访研究发现,40岁以下男性的猝死、心力衰竭和中风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与老年人不同,中青年男性容易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突发堵塞,特别容易诱发猝死,甚至有临床医生将此位置称为“寡妇血管”,以提醒男性高度注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邓捷介绍,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和供氧的主要动脉。它从主动脉根部开始,分为左右两个分支,右边是右冠状动脉,左边是左主干,其中左主干又分出前降支和回旋支。

心脏的左主干血管很短,约8~10毫米,但它最粗大,是左心室给全身泵血最强的血管,约占心脏总供血量的70%~80%,右边的冠状动脉心脏供血量约占总量的20%~30%。

如果心脏的左主干出了问题,相当于身体绝大部分的供血都亮起红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供血都没有了,会导致极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脏会马上停跳,发生室颤,让人猝不及防,大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也都会受到致命影响。

一份“心血管处方”避开风险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超声,其中以颈部血管B超最为便捷。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颈部血管B超检查;如果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或有家族史,即使年纪较轻也应每年检查一次。

经诊断确诊血管内存在斑块的患者,如果处于早期脂质条纹阶段,通过强化降脂、调整生活方式,能实现部分或完全“逆转”。成熟斑块虽然完全消失的可能性极低,但可通过治疗,稳定斑块、减少炎症、降低破裂风险。以下总结几个“控斑”要点:

控制血脂




胆固醇是形成斑块的主要原料,因此应少吃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烹调方式多用蒸、煮、凉拌,少油炸,不喝甜饮料、酒类。

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粗粮,全谷物、豆类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同时,要严格控制各项血脂指标。

稳定血压



血压稳定才能稳住斑块,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突破了“危险线”,要尽早就医。

坚持运动



久坐会降低血流速度,加速血管中的脂质沉积。每周应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等。日常还可以做踝泵运动,即勾脚尖、绷脚尖、绕踝。

早点戒烟



戒烟1年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斑块稳定性。

科学用药



已患有心血管疾病、中度以上动脉狭窄、坏胆固醇在3.4毫摩尔/升以上或存在多重危险因素者,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防止斑块进一步增大、破裂。

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可在斑块破裂时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显著降低急性心梗、脑卒中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旦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则需要专科医生评估,进行手术治疗。▲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6:3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