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媒体《印度防务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对10年后的2035年印太地区局势进行了预测。
文章预测,10年后中国海军将坐拥6艘航母,且全部搭载歼-35隐身舰载机。也就是说,除了现有的辽宁舰、山东舰,以及还未服役的福建舰外,中国还计划再造3艘航母,组成一个覆盖整个印太地区的超级舰队。
印媒重点提到,歼-35是中国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雷达截面仅0.001平方米,配备霹雳-15和霹雳-17远程空空导弹,射程可达200到400公里,航电系统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在己方体系的支持下,能轻松锁定印度预警机和加油机。
在印媒看来,这种隐形+远射程+网络化作战的组合,将使得中国的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区域进一步扩大,可能把整个印度洋纳入拒止范围,甚至能威胁到印度本土的军事设施。
相比之下,到2035年,印度海军最多只有两艘航母:“维克兰特”号和可能已经退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印媒指出,“维克拉玛蒂亚”号是印度从俄罗斯买的二手货,已接近服役年限,预计 2035 年前就会退役。
而“维克兰特”号虽然是印度国产的骄傲,但建造周期长达13年,2022 年好不容易服役,战斗力却只能算勉强达标。
更糟糕的是,印度目前没有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即便未来几年立项,参考 “维克兰特” 号的建造速度,以印度造船厂的效率,能在 2035 年将新航母造出来已属不易,要形成战斗力更是遥遥无期。
因此,未来十年印度很可能只能依靠 “维克兰特” 号独自支撑,去应对中国 6 艘航母的压力,胜算几乎为零。
在舰载机方面,印媒也点明了中印海军之间的巨大差距。印媒认为,现阶段的米格-29K 舰载机虽火力不弱,但雷达反射面积大、航程短,航电系统也已完全过时,面对具备隐形性能、配备 400 公里射程导弹且拥有先进传感器融合能力的歼-35,米格-29K 无疑就是活靶子,且未来 10 年也可能退役。
所以,到 2035 年,印度海军最先进的舰载机可能只有 “阵风M”,但 “阵风M” 本质上仍是四代半战机,与中国歼-35 存在明显代差,尤其是歼- 35 的隐形能力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会让 “阵风- M” 处于下风,最终导致印度洋的制空权落入中国手中。
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这一局面,印媒呼吁政府加快航母航空力量建设,同时推进本土战斗机,尤其是五代机的研发。否则,印度海军可能会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快速发展的中国海军。
不过,以印度当前的工业和研发能力来看,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时推进新一代航母和五代机的研发,难度极大。
以印度的 “光辉” 战斗机(LCA)为例,这款三代机从 1983 年开始研发,耗时近 40 年,至今仍是半成品,性能仅算中规中矩,甚至落后于后起之秀巴基斯坦的 “枭龙” 战机。
具体而言,“光辉” 的发动机、雷达和武器系统全靠进口,自主化率极低,研发周期也过长。航母方面更是如此,“维克兰特” 号耗时 13 年才建成,期间还不断出现预算超支、工期延误等问题,而新航母的研发和建造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还得做好工期延长的最坏打算。
至于五代机,印度目前缺乏相关研发积累,虽然启动了 AMCA 项目,但该项目需要先进的隐形材料、发动机和航电系统,而印度自身的工业基础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只能寻求外援,可涉及隐形材料等特殊技术时,愿意共享和有能力共享的国家寥寥无几。
客观来讲,印媒此次预测的背后,反映出中印两国海军在建设上存在巨大差距。印媒预测 2035 年中国将拥有 6 艘航母,这背后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工业实力以及每年超过 2400 亿美元的军费作为支撑。
反观印度,2025 年军费占 GDP 的 2.5%,约为 77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还需用于陆军和空军的维护,留给海军和五代机研发的资金少得可怜。与此同时,印度的造船业和航空工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腐败、效率低下以及技术瓶颈等,都是导致大型项目被无限拖延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即便印度现在开始投入资金建造航母和研发五代机,2035 年能取得成果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当然了,所谓 “中国海军将在 2035 年坐拥 6 艘航母” 的说法,终究只是印度媒体的推测,实际列装数量很可能不会有这么多。
但即便如此,也丝毫改变不了中国海军已大幅领先印度海军的事实。其实不必等到 10 年后,就以当前印度海军的实力,即便面对仅有 3 艘航母的中国海军,也全然没有获胜的可能。更何况,福建舰并非中国航母发展的终点,未来中国海军必定会装备吨位更大、性能更先进的超级航母,其水平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的福特级,中印之间的海军差距还会继续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