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称在俄罗斯援助下,朝鲜弹道导弹产量飙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赶在全球瞩目的日子前夜,朝中社对外展示了朝鲜弹道导弹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最新发展。美国“Army Recognition”、“Defence-Blog”对此非常关注,撰文的核心观点只有一条——随着朝鲜不断扩大介入俄乌战争的规模,其军工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美国网站开始关注朝鲜弹道导弹的产能升级

文章认为,朝鲜虽然弹道导弹发展迅猛,这几年甚至开始涉足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但之前都是依赖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体系。这种结构不仅意味着导弹产量低、成本高,而且性能也不太稳定,质量有限(伊朗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在之前针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城战中,有相当数量的导弹半途坠落)。但随着朝鲜为俄罗斯提供人力、武器弹药和军工产业援助,也从后者手里获得了大量报酬,得以对原有的落后体系进行改进。



▲朝鲜弹道导弹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严格来讲,即使是超级大国的洲际弹道导弹,也仍然有零部件无法通过生产线量产,这也就是其造价居高不下、产量低微的重要原因,也使得每一次发射都能吸引全球关注。但对大国而言,这一部分的零部件数量极少,且早就建立起完整的生产、检验机制,质量可控。而朝鲜之前是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只能依赖手工量产,出现质量问题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缺陷来自各个零部件误差的集合,不是人力可以彻底消灭的)。在从俄罗斯得到先进技术设备后,导弹通用、大量使用的零部件转由自动化体系生产,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洲际弹道导弹不可避免会面临生产速度的问题


对俄罗斯而言,这一做法虽然和之前的行事原则略有不符,但在前线鏖战的情况下,确实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些设备在朝鲜投入使用,其中近程弹道导弹的生产也因此受益匪浅,进而反馈到俄罗斯军队身上。大概在2024年夏季,欧美媒体开始渲染“朝鲜导弹进入乌克兰战场”的消息,并在不久后得到了证实。从结果来看,俄罗斯主要使用被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M”的火星-11,来弥补自身近程弹道导弹产量的不足。



▲火星-11的纸面性能还不错

但制造质量造成的打击精度不高,使得火星-11经过寥寥几次登场后就从战场上消失(进口弹道导弹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无法保证打击效果,那反而不如等待己方导弹缓慢量产,像伊朗弹道导弹就因为质量不佳,根本没有上战场测试的资格)。不过,几家美国网站最担心的,并不是生产速度、质量的提升,而是整个弹道导弹生产体系的质变。伊朗对以色列导弹袭击效果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美国卫星长年监视,一旦导弹开始加注燃料,以色列就会收到消息进行疏散。



▲争取发射时间是各国都精心谋划的事情


想要缩短燃料准备时间,使用固体燃料取代液体燃料是最有效的办法。但目前伊朗只完成了,最基础的中近程固体弹道导弹研发,射程超过1500千米,真正能威胁到以色列的中程导弹家族,仍然以液体燃料为主。朝鲜的情况要稍好一些,但也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也还在大量使用液体燃料。不过,要是这次能得到俄罗斯技术的全面加持,对动力、制导等系统进行彻底升级,整个弹道导弹的战斗力就截然不同了。



▲伊朗固体弹道导弹数量很少


朝鲜虽然维持了很大规模的武备,但面对南方战斗机群的强大空袭能力,一直有战争爆发后,就遭全面打击,大多数导弹都无法发挥战斗力的隐忧。现在得到俄罗斯技术加持,虽然还不能说彻底解决问题,但也确实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就该美日韩难受了。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9 03:36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