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疾病管理厅(KDCA)于9月8日正式将“尼帕病毒感染”(Nipah Virus Infection)列为第一级传染病,与新冠病毒同属最高级别。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尼帕病毒疫苗及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高达更75%,到底日常可如何预防及减低感染风险?
南韩列“尼帕病毒”为一级传染病 致死率达75%
综合外媒报道,近期尼帕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孟加拉。在2025年,印度新增4宗感染个案,孟加拉则有3人受感染,全部8名患者均死亡。南韩至今尚未报告任何尼帕病毒病例。
南韩疾病管理厅于8日宣布,将尼帕病毒感染指定为第一类法定传染病,出现个案时需要立即通报,并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隔离。当局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将尼帕病毒指定为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重点病原体,印度、孟加拉等亚洲地区出现零星但持续的疫情。当局已将印度和孟加拉指定为“检疫管理地区”,所有从该两国入境的人士须完成健康申报,如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须向检疫人员报告健康状况。
尼帕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甚么征状?
据世衞资料指,尼帕病毒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可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或者直接人传人。尼帕病毒感染最早出现于1999年,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养猪场爆发的疫情,并以首次报告病毒的地区命名。世衞估计,病例死亡率估计为40-75%,目前没有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疗法或疫苗,治疗主要限于支持疗法。
感染尼帕病毒有何病征?
感染尼帕病毒病征+并发症:
根据香港衞生防护中心资料,尼帕病毒感染患者可以没有征状。如有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约4-14天开始出现,潜伏期亦可能长达45天。
早期征状包括与流感类似的征状,如发烧、头痛、呕吐、喉咙痛和肌肉酸痛。
其他征状包括头晕、嗜睡和知觉下降。
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癫痫、脑炎、昏迷,甚至死亡。
在急性脑炎康复的患者中,约有20%可能持续出现神经线的问题。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呼吸道飞沫、鼻腔分泌物和组织传播。
通过食用受感染蝙蝠尿液、粪便或唾液污染的食物而传播,通常是水果或水果产品(特别是椰枣原汁)。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曾在病人的家庭和医疗机构中报告。
如何预防尼帕病毒感染?
衞生防护中心表示,现时尚未有预防尼帕病毒感染的疫苗,提醒在前往受尼帕病毒影响的地方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染病的农场动物,尤其是蝙蝠、养殖猪、马、家猫和野猫。
避免前往蝙蝠栖息地。
注重个人衞生,经常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特别是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粪便后,及照顾或探望病人后。
注意食物衞生,在食用水果前应彻底洗净并去皮,切勿进食可能被蝙蝠咬过或从地上检起的水果。避免饮用生的椰枣原汁、棕榈汁或其他果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