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人幸福感报告:主动的人 更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幸福是什么?幸福感从何而来?哪些时刻你幸福了呢?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微小瞬间,能轻易把人们“哄成胚胎”。

或是在美美 Sunday 睡到自然醒,或是抢到自担的演唱会门票,又或是大汗淋漓地上完一场团课,在很久不穿的衣服兜里发现意外之财......

别看每笔幸福都是“小额进账”,但它们就像涓涓细流,是幸福感得以长久维持的秘诀。那么,想让幸福常在,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变?

在运动生活方式品牌 lululemon 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刚刚发布了《2025 年中国人幸福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网易数读这就带你深入解读报告,探寻中国人幸福感的过去与现在。

最被低估的幸福感拼图,是它

人人都想要幸福,但幸福是什么,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当我们翻阅千百年前的儒释道、明清著作,细看如今的媒体报道,就会发现幸福二字,绕不开成长成就与关系联结。



而如果向现实中的人们发问“你幸福吗”,满分 100 分,五万多名受访者打出了 70 的平均分。比起分数,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幸福来自于哪里。

一直以来,lululemon 将幸福感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交三大维度的平衡状态,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心理幸福感对整体幸福的贡献最大,仅 6.7% 的人选择社交幸福感。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好的身体和心态是享受幸福的“硬件”和“引擎”,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也只能往后靠。

社交虽不起眼,却悄悄拖了整体的后腿。报告显示,受访者的社交幸福感得分为 66 分,略低于身体维度的 72 分和心理维度的 71 分。



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交幸福感的关注度也远低于其他维度。相较去年,62.9% 的人更看重心理幸福感,但真正把重视社交幸福提上日程的仅有 24.3%。



这就像在一个木桶里,即便身体和心理两块板子都很长,但只要社交这块板子短了一截,“水位”就涨不上去,幸福也会从短板流出。

中国人的内卷和幸福感,

似乎有“全国统一价”

不管是在写 PPT 还是写作业,是“坐班族”还是“数字游民”,这些压力,都能精准对齐国民的“痛点清单”。

置身层出不穷的竞争,时刻对标“别人家的孩子”,担心分不到还没做大的“蛋糕”,这样的内卷感受让不少人身心俱疲。



哪怕散落在五湖四海,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人们仍然面对着相似的压力。

经济压力、工作与学业负担和身体健康问题,是平等横亘在各线城市受访者面前的三座大山。



或许是飞速普及的网络将各处的人拉进了同一个“群聊”,稀释了城市间的差距。

冲同一片浪,在同一时刻发现新鲜事,让大家对生活的感受越来越相似。打开社交软件,即便是 IP 远在天边的帖子,也能让不少人狠狠代入自己,深感“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压力”。

一线城市的竞争过于激烈,小地方往往人情羁绊过多。相较之下,二线城市就像一个折中选项,幸福感指数以 70.4 分略微领先于其他城市。



但整体来看,身处不同城市的受访者,幸福感指数都在 70 分上下浮动,差距并不算大。

换句话说,幸福感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城市。与其将所有筹码压在外部环境,不如自己主动创造机会,毕竟:

幸福不是被动等待的礼物,而是主动创造的过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幸福配方

压力就像行李,搬到哪儿都跟着你,随着年岁渐长,它还会换好几幅“面孔”。

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压力往往与学业、工作、经济相伴而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路攒下的阅历和资源,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报告显示,以经济、前途和自我怀疑为主要压力源的受访者占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等到退休,年纪上来了,身体问题也浮出水面,成为了大多数人老年生活的头号压力。

不过,年长者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们越活越人间清醒,看重情感上的满足,追逐人生的意义,很难为负面的琐事破防,也会在无意义的竞争投入更少心血。



凭借着这些情绪调节小妙招,心境渐宽的老一辈更容易从逆境中爬起,甚至实现“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的蜕变。

而“网速更快”的年轻一代,则会比年长者更敏锐地嗅到内卷气息,打“怪”经验少的新新人类,也为此背负着不小的压力。



最终反映在幸福感感知上,就是 80 前群体的指数⾼于年轻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受访者的幸福感指数也呈现了上升趋势,生活需要沉淀,幸福或许亦是如此。

幸福,可以怎么习练

那面对这么多的压力,我们还有办法习练幸福吗?报告最终给出了答案:有的,朋友有的!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提出一个概念——“福流”,即“flow”,描述的是一种人类能体验到的最佳心理状态。

在“福流”中,人就像开了沉浸模式,忘却时间流逝,被快乐包围。与此同时,大脑的认知能力也达到最佳,不断涌现创意。常常体验福流还能叠上不少 buff,让人们学习更有效、运动更给力,心情也更舒坦。

要想走进福流,运动就是一条捷径。享受挥汗的过程,感受技能的提升,还能让人更好地进入状态。报告显示,无论跑步、瑜伽还是其他运动,参与者的幸福感都高于不运动的人。



过去常被说“机不离手”的年轻人,如今也更信奉“人应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开始背起登山包,探索山野,拿上飞盘,在绿茵地上撒野......

此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也行之有效,与其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不如睡好八小时,按时吃三餐,便可幸福一整天。



要是遇见不开心的事,冥想、记日记也能帮你理好情绪。而且,正如“好心态决定人的一生”,重视培养乐观心态的人也会感受到更多幸福。

如果想从更简单的准备做起,也可以尝试对自己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接纳,允许各种情绪的出现,不过分地苛责自己。



在和自己握手言和之后,幸福总会到来,报告显示,过半受访者相较去年有去尝试更多了解并照顾自己,他们的幸福感指数高于其他群体3.7 分。

幸福就在不远处

除了把身心照顾到位,我们也可以在广阔天地中实现幸福快充。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世界保有足够的好奇。报告显示,相比去年更多保持好奇、追逐乐趣的受访者,幸福感指数就高于更少保持的群体。



其次,把目光从互联网中暂时抽离出来。对比低幸福感群体,高幸福感人群更常用转移注意力、专注自我成长的方式来跳出内卷陷阱。

如果整天与手机形影不离,当你看多了网友们“精装修”的生活 vlog,再对比自己的日常,难免心生焦虑。报告指出,一旦受访者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幸福感指数就会整体走低。



那在放下手机的日子里,我们能去探索些什么呢?

约上三五好友出门,吃一顿美食,一起聊到不知天地为何物,在闲暇时分享生活,在失意时获得慰藉,或是参加公益,给他人带去温暖,这些与现实的互动,都让我们能稳稳“拿捏”生活,从命苦的乙方变成生活的甲方,幸福感直线升高。



说到底,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它就藏在当下,藏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

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主动的人自然也能先享受幸福,与其等待幸福来敲门,不如从此刻开始,按下幸福的门铃,把日子雕琢成想要的样子。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30 20:1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